摘要:指出公共行政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公共行政文化的内涵和类型分析,论述了公共行政文化对公共行政管理活动有着重大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公共行政文化;公共行政管理;社会文化
公共行政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也是一种文化。公共行政文化是出自于公共行政实践活动的精神成果,并与其它领域的文化一起构成了社会文化的整体系统,成为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行政文化的实质就是从过去在行政管理上只重视硬件,过分依赖行政体制和行政规章程序的管理模式,转而重视人的思想和价值,并将公共行政文化的具体内容灌输给行政人员,从而促进全体行政人员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其工作热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公共行政管理工作。
一、公共行政文化的内涵公共行政文化是文化在公共行政领域里的表现形式。它是公共行政人员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实践活动所形成的态度、情感、信仰、价值观念、心理状态,以及人们所遵循的道德标准、行为模式、行政原则和行政习惯等各种行为规范的总称。主要包括行政思想、行政道德、行政意识、行政价值观、行政理想、行政信念等。公共行政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哪里有行政管理,哪里就存在公共行政文化。公共行政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与其它的社会文化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公共行政文化的形成、变化和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哲学世界观、政治思想体系、法律意识和价值观念等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但是,公共行政文化一旦形成,也对上述社会意识形态产生强大的反作用。同时,公共行政文化与社会其它文化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二、公共行政文化的类型公共行政文化从时间上看,是由不同时期的公共行政文化混合而成的,从空间上看,是由一系列不同层次和不同影响范围的文化要素构成。从公共行政文化的历史进程上划分,伦理型公共行政文化。伦理型公共行政文化是传统封建社会行政文化的类型。在这个时期,整个社会以家庭为中心,国家是最大的家,由封建家长“皇帝”一人统治。其主要特点是重伦理、重道德,强调仁、义、礼、智、信。从国家这个大家庭来看,每个臣民在社会中都有其固定的位置,没有个人权利。这种文化形成了中国传统的特殊人际关系网,如“君臣”关系、“父子”关系、“主仆”关系等,由此也衍生了中国政府官员特有的专制作风和特权思想。伦理型公共行政文化是封建制度公共行政文化的集中表现,曾发挥了一定的影响和作用。
在当代,这种文化已经逐渐被新型的行政文化所取代,然而由于其存在的长期性和深刻性,目前我国的公共行政文化仍然保留着传统行政文化的一些特殊性,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混合型的公共行政文化。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经过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等对传统文化的反思。改革后,公共行政文化在这一时期也有了新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权力运作中的文化权威由伦理至上向政治至上转移,大力提倡政府管理的制度性。然而由于改革的不彻底,公共行政文化的人治思想依然很重,法制机制不健全,虽然公民的民主、平等意识大大增强,但仍深受传统的伦理行政文化的影响,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缺乏民主和有效的制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