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标与要求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提出了“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高素质”的本科人才培养要求。宜宾学院作为一所新建的地方性、综合性本科院校,在其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中明确将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作为培养目标。 1.宽口径。“宽口径”目标的实质就是要培养复合型人才。所谓复合型人才是指“具有宽阔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文化教养,具有多种能力和发展潜能,以及和谐发展的个性和创造性的人才,俗称一专多能的人才。” 2.厚基础。“厚基础”就是要求学生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结合目前国内各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来看,“厚基础”要求学生至少要全面牢固掌握公共行政学类、管理学类、政治学类、法学类、经济学类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 3.重实践。“重实践”就是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能力。目前国内各高校对行政管理论文应具备的能力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表述,要么过于宽泛或具体,要么过于高远或短视,很难从根本上将专业的本质要求、社会的现实需求和学生的可实现程度有机结合起来。 4.高素质。“高素质”是指具有良好文化素养基础的优良个性品质,因为只有优良个性品质才能在社会发展中持续发挥作用。
二、现状与问题 2004年教育部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给与了明确规定:“本专业培养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各个高校都必须以此为依据来制定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设置与培养目标存在一定错位 培养目标决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体现培养目标。尽管宜宾学院明确把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但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却未能与之进行合理对接,即我们的培养目标没有偏离社会需求,而人才质量却不符合社会需求,从而导致大量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有的学生甚至难以就业。
2.课程设置缺乏内在的联系和必要的衔接 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这个体系的各门课程应是学科内部前后的持续演进和知识发展的结果。[3]如果违背了知识本身的生成规律,学生是很难通透地理解、掌握和运用这些专业知识的。如2006年版培养方案中在学生没有高等数学基础的前提下第一学期就开设经济学原理。
3.课程之间重复交叉现象严重 课程体系设计不只是简单考虑开设哪些课程,还应处理好课程板块之间的关系,实现课程板块与和课程板块之间、课程与课程之间、本专业与相近专业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有机衔接。当前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课程之间重复交叉现象比较严重,如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制度、计算机与办公自动化和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比较政府与西方政治制度等之间的交叉。
4.必修课程设置过多,学生自由选择空间太小 从以往的课程教学计划情况来看,必修课程一般都开设了30门左右,而这些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往往相对聚焦于某个专业方向或职业方向,在加上学生不得不选学部分专业方向的拓展课程,最终导致学生基本上没有精力选择自己感兴趣或有迫切需求的课程。
5.课程类别比重不合理 作为交叉学科诞生的行政管理专业,应该注重理论应用能力、实践技能的培养和锻炼。宜宾学院作为一所地方大学,要培养适宜于地方政府建设和企事业单位需要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必须注重学生毕业论文的养成。如果理论性较强的政治学类、行政学类课程的比重基于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 ——以宜宾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为例
相关文章链接:高校服务理念下行政管理的内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