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6年计算机ENIAC问世到现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计算机科学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都在抢占信息化时代的先机。尤其从本世纪以来,各个国家都在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进程。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走进了网络,并将其列为国家级的重要事项。我国也已将其列为在世界信息化大潮中把握机遇、抢占先机的一件大事。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很多,认真学习、研究、借鉴,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但我国的国情不同,不可以生搬硬套。我国应根据自身发展的情况,认真部署,以电子为手段,政务为主体,把服务作为其核心职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电子为手段,政务为主体电子政务建设离不开基础网络建设,需要购买计算机、要建网络。但我们经常看到有些电子政务系统机器很高档、网络很通畅,但功能却没有开发出来,初级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与先进的硬件设备相区配实在是有些不协调。
原因是有些人认为“在软件上下功夫很难见到成效,不如在硬件上花钱显档次”。的确,在电子政务建设中,花费100万元可以买200台高档微机,快的话7天内就可以交货,再有7天就可以安装、调试到位,很快就可以获得直观效果;而花费100万元去开发一套实用的软件,开发周期动辄就要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并且还要承担失败的风险。即使成功了拿到手的也就是一张光盘,因此直观效果不是很明显。估计这正是一些部门在搞信息化建设时在软件建设和人员培训等方面舍不得花钱,而在购买计算机、建网络等方面却常有大手笔出现的原因。他们认为搞信息化就是要购买计算机,就是要建网络,投入再多也值得,在谈到功能实现、软件开发等二次投入时却没了下文。但其实这是错误的理解。国际上成功的电子政务建设通常在软、硬件投入方面的比例为各占一半。(本论文由上海论文网http://shlunwen.com 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或联系我们的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