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兴趣”伴随幼儿绘画全程

让“兴趣”伴随幼儿绘画全程—谈培养幼儿有益兴趣和表现力 作者:刘晓颖 出处:北京槐柏幼儿园
   兴趣是指对某项事物的爱好与追求。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源于对事物的好奇心,是一种自发的、内在的愿望。如果这种好奇心能够得到满足、延缓,就能转化为持久而稳定的学习动力。幼儿的绘画活动中如果生成了这种长效的动力,无疑会为幼儿认识、创造世界的活动打下最好的基奠。
   幼儿对绘画的兴趣直接影响作用于绘画过程中的感知、表现表达及想象创造等多个环节。可以说,兴趣是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前提,也是教师设计幼儿美术教学所要围绕的中心。可是,在如何培养幼儿绘画兴趣的问题上,当前幼儿美术教学中却存在着某种片面性:有的教师过多的强调美术技能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激发幼儿绘画兴趣的必要性;有的教师又唯“兴趣”独尊,在绘画活动中缺乏引导,一味的放任自流,使幼儿绘画水平出现停滞不前或倒退的现象,长此以往反而使幼儿逐渐失去了对绘画的兴趣。显然,这两种做法都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科学的教育原则,是对“培养幼儿绘画兴趣”这一问题的片面理解和认识。在绘画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对绘
画对象观察感知的兴趣,调动其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帮助幼儿保持、建立持久的绘画兴趣,是我们当前应该首要研究的课题。毋容置疑,在幼儿绘画活动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但在培养激发幼儿绘画兴趣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却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教师如何在绘画活动中发挥这种主导作用,将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转化为学习探究的主动性呢?结合多年的幼儿绘画教学实践,我提出几点浅见,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 把握对象

   一个人从一出生,睁开眼睛看世界、动手接触世界那一刻起,就开始对这个世界上有形有色的事物产生了兴趣。当襁褓中的婴儿用胖胖的肘臂拍打被褥时;当依呀学语的孩子在地上“尿尿和泥时”,他们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事物的认知欲望和对“涂抹”游戏活动的强烈兴趣。喜爱绘画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不仅喜欢玩弄各种色彩,更喜欢在纸上大手笔的涂抹,他们不在意画出的作品是否能得到别人的认同,更多的是沉浸在有趣的绘画过程中…幼儿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出的这些共性都是因为对绘画情有独钟、兴趣使然。但是由于幼儿年龄不同、认知水平不同、个性不同、生活环境不同,绘画兴趣也存在着差异,体现出了个性的方面。比如,农村的孩子喜欢画自家养的大公鸡、田间地头突突奔跑的拖拉机…,而城市中的幼儿则喜欢表现飞速行驶的新干线列车、幻想宇宙中将要爆发的星球大战。女孩子喜欢画长发飘飘的“美少女”;男孩子则津津乐道自己作品中手拿兵器的“奥特曼”;又如:涂鸦期、象征期的幼儿喜欢描画小花、小草、大鱼、房子等比较单一的事物,而形象期的幼儿却不满足只画一条大鱼、一座房子,描画“神奇的海底世界”、“美丽的城堡”才能表达他们内心世界的五彩斑斓……可见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指向是因人而异的。那么作为教师就要了解和把握住自己的教育对象对绘画兴趣有什么样的共性和个性,从而在绘画教育教学中充分利用、尊重幼儿的兴趣差异,因势利导,寓教于乐、因材施教,使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佳的发展。

二、精心选材

  精选教材是搞好幼儿绘画教学的关键。因为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绘画题材,可以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使孩子积极的投入到活动之中成为活动的主体。不夸张的说,选对了题材就等于绘画活动成功了一半。那么怎么选择易于幼儿表现又能令其感兴趣的绘画题材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选择孩子易于表现的事物。

  易于表现的事物造型简单,具有典型性。比如,《太阳宝宝》这一选材中的描画对象“太阳”幼儿都能够用一个简单的圆来概括出其基本形态,加之幼儿稚嫩的笔触正好可以恰到好处的描绘出太阳宝宝生动可爱的形象及诙谐有趣的表情特征。这类选材幼儿易于把握增加了幼儿对自己绘画表现力的信心。

2、选择孩子最熟悉的事物或身边刚发生过的事物。

 在幼儿绘画活动中,越是幼儿熟悉的事物越能令幼儿自如的表达;越是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事物越会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事物都能引发他们强烈的绘画兴趣。在幼儿刚刚参加完幼儿园的自助餐活动后,组织幼儿绘画《快乐的自助餐》,幼儿边画边仿佛又回到了热闹的餐桌前,满桌的佳肴、同伴大吃的形象跃然纸上。使积聚在幼儿心中的情感得以自然的宣泄和表达。

3、选择孩子们最喜爱的故事、游戏和动物。

   优美、有趣、富于幻想的故事;开心的游戏;可爱的小动物…这些都是孩子们的最爱。这类题材为孩子的创作提供了最佳的表现空间,最能调动幼儿的绘画兴趣,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

4、选择幼儿生活化的题材。

题材的选择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及年龄特点。比如:小班幼儿没有明确的绘画构思和目的,常常将绘画、游戏和现实生活相混淆。可以帮 他们选择一些《给妈妈画长发》、《帮太阳公公串糖葫芦》、《我喂鸡宝宝》等蕴含丰富情感的题材;中班幼 儿进入象征期阶段喜欢描画具体事物。可以尝试选择《我是鱼王》、《一辆花汽车》等表现具体内容的题材;大班幼儿对现实生活有了更多的观察和了解;对未知世界充满了思考和想象。可以多选择一些《瓦罐联想》、《未来世界》、《足球比赛》等能够鼓励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题材。

三、 寓教于乐

   在活动中如果想让幼儿保持全程的绘画兴趣,就需要教师在导入、指导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利用、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得到快乐与发展。只有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做到寓教于乐,保持、延缓幼儿的绘画兴趣,才能令其专注、持久的投入到整个绘画过程中,使幼儿创造出富有新意和美感的作品来。以下是我在几个教育环节中调动幼儿兴趣的一些尝试。

1、运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幼儿观察、研究绘画对象的兴趣。

   电脑、电视等多媒体跳动的视频画面可以深深抓住孩子们喜爱新奇、变化的心理,影响幼儿对事物观察的兴趣,达到形象教学的效果。一张图片把它扫描到电脑里再播放到电视画面或视频投影中,会令幼儿观察的兴趣陡增几倍;一段故事配上音乐制作成VCD播放,孩子会牢记它的情节;编排好的教学流程如果通过电脑演示,孩子们会很快理解老师的意图。比如:在欣赏社火面具的教学中,我将面具通过实物投影的形式在电视屏幕中展现给幼儿。普通的几张图片在电视画面上形成了影像,画面中的花纹、色彩变得更加清晰、艳丽.一下子吸引住了所有孩子的目光,孩子们非常兴奋。为了帮助幼儿观察到社火面具中具有 典型意义的图案、花纹,我利用实物投影仪与放大镜巧妙结合,放大其中需要引起幼儿重视的装饰纹样部分,进一步吸引、调动了孩子们观察绘画对象欣赏、体会作品细节的兴趣。电教手段的运用,使看似复杂的社火面具变得直观、鲜活起来,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使用拟人化的指导语言满足幼儿的游戏心理。

   孩子们经常把生活和游戏连在一起。在绘画活动中用拟人化的语言来指导,既能满足孩子喜爱游戏、富于幻想的特点,又有利于帮助他们直观理解和表现绘画对象。在教孩子们画蝴蝶时,如果教师仅采用这样的指导语:“我们来画蝴蝶吧,看谁画的最美!”你的表情再丰富、语气再亲切也不会引起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创作愿望。同样的活动给孩子讲一个关于“虫虫变蝴蝶”的故事,对孩子们说:“虫虫特别想变成美丽的蝴蝶,你能用漂亮的线条和颜色帮它变出美丽的翅膀吗?”孩子们便会满怀兴趣的想出各种办法来装饰描绘美丽的蝴蝶。

3、 利用多种材料吸引幼儿积极参与绘画活动的兴趣。

   幼儿绘画可使用的材料多种多样,作用也各不相同。水粉可以肆无忌惮的宣泄情感;签字笔可以细腻的描绘花纹;油画棒更可以快捷的完成涂色…教师要尽可能多的让幼儿尝试使用各种材料进行创造性活动并从中体验到绘画的乐趣。当幼儿画的有些厌烦时,帮他换一种新的材料常常能重新燃起他的绘画兴趣。比如有一次,孩子们画线描画《给大树穿花衣》快近尾声时,我向孩子们出示了新买的旋转蜡笔,孩子们都惊喜的说:“哇,旋转蜡笔!”接着就纷纷兴高采烈的开始尝试用旋转蜡笔上色、添画起来。这次活动中孩子们创作出的画面不仅比以往的作品花纹丰富,色彩也异常的美丽。可见,鼓励幼儿尝试使用新奇多变的绘画材料对吸引幼儿绘画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

4、提供宽松的精神环境,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幼儿的绘画活动是由幼儿内心世界的宣泄和表达欲望所引发的。教师要正确认识理解幼儿的绘画行为,为幼儿营造宽松的活动氛围。要善于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到幼儿的绘画活动中去,无论幼儿画出的形象多么幼稚无形,教师都要毫不吝啬给予鼓励。这样,幼儿才会增强自信心,越来越喜爱绘画活动,在绘画活动中大胆尝试、创造。

四、 渗透技法

  孩子们喜爱绘画活动主要是受强烈的表达欲望所趋动。当幼儿有很高的绘画兴趣却不能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时,他的兴趣就很容易转移、消退。要想令幼儿对绘画的兴趣长久保持下去,教师还要在指导过程中巧妙的渗透给幼儿一些绘画的技巧,只有让幼儿经历从敢画—会画—爱画的过程才能激发幼儿进一步创作的热情。那么如何让幼儿做到从敢画到会画呢?教师要对培养幼儿掌握造型、构图、设色这些绘画基本元素的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同时,通过灵活巧妙的指导方法渗透给幼儿。

(一)造型方面:

  在欣赏幼儿作品时,经常听到孩子指着画中的一个形状向你讲解:“这是电视、是房子、是游泳池…”孩子们说得头头是道,为什么画出来却不是那么回事呢?这就要谈到培养幼儿造型能力的问题。有一次,一个小朋友在画面上点了很多乱点并告诉我:“天上下雨了”。我看了看他的作品开着玩笑对他说:“我怎么觉得你这些点点有些像沙尘暴呀,咱们把每个点点都点的圆圆的,象小雨点一样多好看呀?”教幼儿创建自己的造型符号就是要鼓励幼儿把沙尘暴变成小雨点——把点变成形——把形细化。让孩子在自然的状态中理解造型的方法,逐步提高造型能力。
(二)构图方面: 
  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想法特别多,常常是想到哪画到哪。所以画面有时会显得零乱、没有主体,看不出画面的主题。所以教师要对儿童画的几种基本构图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引导幼儿根据主题合理构图,把自己心中所想通过画面表现表达出来。我通过对幼儿作品构图方式的分析,总结出了:中心式构图、满天星式构图、并列式排队构图、线路式构图等几种便于幼儿使用的构图形式。比如在画《我是鱼王》、《巨人的故事》等题材时,鼓励幼儿将绘画的主题:“鱼王”、“巨人”…画大、画突出,首先在画面上形成了中心式的构图。幼儿围绕着主题细致的描绘,“鱼王的威猛”、“巨人的高大”很快就在画面上凸显出来。此时,任由孩子们在画面上添画飞鸟、鱼、虫、甚至是奥特曼和怪兽,不但不会影响主题的表现,反而会使画面情节更加丰富而生动。由此可见,只有合理的构图才能令幼儿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得以完美的展现。
(三)、设色方面  
  有的幼儿无论造型构图都掌握得很好,可是一涂色画面就被破坏了。这其中有幼儿认识颜色使用颜色的问题,也有教师把握教育对象特点不足的原因。其实,引导幼儿使用颜色需要掌握一些小窍门。
(1)巧妙运用对比色、同类色增加视觉冲击力。
儿童靠直觉感受色彩,而对比色及同类色的使用因为遵循了一定的组合规律特征鲜明、强烈,十分具有色彩生命力。所以更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如果用暖色画主要物体,背景颜色最好使用冷色调。这种对比色的使用不仅强调了主体颜色,更令整个画面色彩达到了最佳效果。
(2) 在固有色的基础上大胆使用颜色。
  色彩是由光线、环境等诸多因素所决定的。天空不一定总是蓝色,人的脸也不一定总是肉粉色。要鼓励幼儿细心观察体会颜色的变化,大胆突破固有模式尝试使用多种颜色作画,享受其中的乐趣。
(3) 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感受色彩。
   在美术活动中有许多玩色游戏,比如:用水彩混色、用水粉拓印、用宣纸印染…幼儿在这些玩色游戏的操作过程中最可以真切的体会到使用颜色的窍门。
掌握造型、构图、设色这些形成画面的基本美术元素,就仿佛教会了幼儿操作与人沟通的工具,它必定会使儿童作品在原创性的基础上更具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如何培养幼儿绘画兴趣,是在幼儿绘画活动中需要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以上只是我的一些思考和浅见,“让兴趣伴随幼儿绘画全程”决不是一个简单的论文题目,或是一句空洞的教育口号。教师只有抓住幼儿绘画中的每一个环节,从始至终的把培养幼儿有益兴趣和表现力作为教学的关注点,才能使越来越多的幼儿喜爱用绘画这种儿童语言形式大胆的表现表达、想象创造、突破自我、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