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活动中如何启迪幼儿的创造思维(幼教经验)

有位心理学家拿了一张画了一个圆圈的白纸,到幼儿园问那里的孩子:"你们看这是什么?"孩子们看后七嘴八舌地说:"这是鸡蛋"、"这是乒乓球"、"这是月亮"、"这是一个大鼻孔"……后来,他用同样的问题问小学生,小学生规矩地举手回答:"这是阿拉伯数字零","这是拼音字母O"。在大学里,大学生给与的回答最符合标准:这是一条曲率处处相等的封闭曲线——圆。"最后,他到了一个机关,问机关工作人员,他们面面相觑,谁也不直接回答,说是要研究一番后才给与正式回答。

这个小故事虽属有些夸张,却实在地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幼儿的思维是大胆的、自由的、富有创造性的,他们很少受到常规或客观情理的束缚和制约,而随年龄的增长,许多人的发散性思维逐渐地被刻板划一的思维方式所替代。

儿童从二至三岁起就开始表现出其独特的创造天赋,一些创造性较为突出的幼儿,往往具有较为广泛、强烈和持久的兴趣,善于利用和联系自己的经验思考问题。富有创造性的幼儿不一定个个聪明绝顶,相反,聪明的幼儿也不一定富有创造性。

作为幼儿教育教学工作者,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

第一,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进行美术创造的欲望和兴趣。幼儿创造力的提高不是依靠外部的刺激,而主要要依靠诱发幼儿内在的潜力。在美术活动中缺乏创造性的幼儿,往往不是因为缺少技能技巧,而是因为有什么东西阻碍了他的自信,或者受到了挫折,使他不能自由地表现自己。因此,教师对幼儿的美术创作应给与鼓励和支持,让幼儿充满激情地自由创作,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自我。

第二,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机会,让他们能够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在看待儿童画的问题上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儿童画他们所看到的东西,另一种认为,儿童画他们所想到的东西。撇开这两种看法的孰是孰非问题,儿童所看到的或所想到的东西都与其自身的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生活经验是幼儿进行美术创作的源泉。要让幼儿多接触社会,去观察,去体验,特别是要求幼儿积极地区参与游戏活动,鼓励幼儿进行主观猜测,逻辑推理,甚至发表看上去不近情理或者异乎寻常的意见。

第三,教师要正确对待幼儿的美术活动过程和作品。教师不要以自己的评价标准去要求幼儿进行创作,不要或者尽可能少的为幼儿提供不能激发幼儿创作热情的范画或涂色画本,不要仅挑选所谓"好"的作品进行展示或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