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园与广陈、新仓幼儿园的"同课异构"研讨活动于昨日上午在广陈中心幼儿园顺利举行,三所幼儿园的三位老师分别围绕小班"石头大家玩"中的主要素材——石头,精心设计并现场执教了三个不同风格的小班美术活动,并进行了课后的反思性说课;同时,另有三位教师就分别这三个美术活动,进行了现场的针对性评课。整个活动从上午8:40分一直持续到11:45分,整整三个小时的时间,80多名幼儿教师始终全程认真参与,仔细聆听,足以看出大家虚心好学的精神。
下面想就三个美术活动,分别谈一点自己的想法:
活动内容
目标定位
活动亮点
探讨问题
活动一:小班美术——《石子路》
1.通过看看、说说、玩玩,初步尝试用石子镶嵌出有形状的路。(思考:能否把这一目标的定位再具体化一些,即后半句调整为:初步尝试用小石子"铺"出宽窄、形状不同的石子路。)
2.感知石子的好玩、有趣,体验创作的乐趣。
1.活动建立在小班幼儿喜欢用小石子拼搭这一兴趣点上,易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符合他们的能力水平。
2.整个活动以给小动物"铺路"为主线,且教师思路清晰、教态亲切,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弯曲、宽窄不同的石子路在孩子的生活中较多,但一般情况下小班孩子不大会去更多关注,为此,为了让孩子对石子路有一个较为丰富的经验,教师在活动开始部分是否可引领孩子一起来欣赏各种石子路,并一起提炼出石子路的特点,这样让孩子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后在去表达表现,或许就会更主动、更丰富些。
活动二:小班美术活动——《石头滚画》
1.能主动借助石头,大胆选色开展滚画,并适当添画,装饰"花瓶"。(思考:因为石头不圆整,所以让小班孩子进行滚画,可能有点难度,如何教会幼儿让石头"滚"起来是难点和重点,为此,设想将以上目标调整为:能主动借助石头,大胆选色,学会用多种方法进行滚画,并做适当添画,装饰"花瓶"。)
2.在趣味性的活动中体验美术的快乐和成功感。
1.活动开始部分的媒体呈现,让孩子清晰地看到了石头滚画的有趣,极大地激发了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也为孩子的操作奠定了一定的经验基础。
2.教师示范讲解部分环节清晰;并能为每一个孩子创造展示作品的空间,可让孩子进一步体验创作的成功感。
本活动是建立在小班上学期"弹珠滚画"的基础上的,而弹珠和石头的外形有较大的区别,即弹珠圆整,容易滚动产生痕迹,而石头不圆整,不容易滚动,为此,这就需要教师在示范讲解时在如何让石头滚动,并滚动出不同的轨迹这方面化较多的功夫进行示范讲解,从而让孩子学会如何让石头"滚"起来,并观察到不同颜色混合后的美以及不同的轨迹交叉而成的图形美。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孩子作适当添画,让"花瓶"更美。
活动三:小班美术活动——《鱼儿乐》
1.尝试借助橡皮泥、各种彩色图形、颜料、棉签等辅助材料在石头上大胆造型——制作石头鱼。
(思考:对小班孩子来说,要求他们会用四样辅助材料进行装饰,是否要求有点高?是否可调整为:让孩子初步学会用橡皮泥和棉签来大胆设计、装饰出多种小鱼。)
2.萌发幼儿玩石头、装扮石头的欲望,体验操作的乐趣。
选择引导孩子以石头为主要载体发挥想象进行造型和装扮,值得借鉴。
这是一个很有反思精神,并也很会反思的年轻老师,在课后的反思性说课中,对自己课堂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她都能说出一二,并有调整的思路,所以相信这位老师会成长得很快。
供孩子操作的材料,是否越丰富越好?我想,这一定要以孩子的年龄特点为出发点,选择适量的真正适合孩子的材料,这样才能确保孩子在活动中操作的有效性。
在以上三个活动的基础上,我还想提出几个值得我们大家一起来思考的问题:
1.美术活动中如果有媒体呈现,那么,最后的定格应该在哪里?尽管这是一个很细小的环节,但值得我们好好斟酌,以免让最后的定格成为束缚孩子想象、创作的至酷,成为导致最后孩子作品"千人一面"的"罪魁祸害"。
2.幼儿在进行美术创作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究竟该扮演怎样的角色?需不需要教师有一定的面向全体的指导语?面对能力弱的孩子,教师是给与适当的引导鼓励,还是毫无保留地代替操作,让作品更加完美呢?
3.《纲要》一直强调: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中美好的人、事、物,引导幼儿感受大自然中的美,利用大自然中的事物进行制作或开展其他活动。那么,如何诱导孩子围绕石头进行更多、更好地创作,让今天的活动成为孩子又一个美术活动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