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课程观 整个半日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处处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课程观。比如,"值日活动"中,幼儿不但做好自己服务,还为大家提供服务,要求孩子要自己亲自种蔬菜,每天坚持自己照顾蔬菜,从而注重了儿童人格的发展。在晨间锻炼中,根据幼儿发展需要设计了一个大循环,幼儿很喜欢。早操中,能预知到儿童的需要,事先用语言提醒与指导。(张丹)。在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去观察蔬菜的形状特征,让幼儿自己探索、发现、示范、表达油泥制作蔬菜的方法,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王嘉麟)在半日活动中,无论是教学活动中还是游戏中,教师都善于观察孩子、发现孩子、引导孩子(如在晨间锻炼中,发现幼儿不爱玩抛接球,就想法引导幼儿怎样玩更有趣)(管文联刘飞)
l 教育智慧 细节方面体现了程霞老师对孩子充满爱,但也不是没有要求,而且这种要求不是以严厉、发火、大声喊的方式提出来的。这是一种慢慢积累起来的教育智慧。(陈翠)活动中教师善于观察儿童,及时发现问题,并灵活机智地调整(吴晨阳)。这些随机教育及应变能力都体现了良好的自身素养。(刘蓉) "因时因地因内容来组织活动"的教育意识已经成为程霞老师的一种思想,成为她的行为的一个很自然的流露。比如在讲(小园地)种植的时候,结合了很多内容,就把孩子的经验很好地就启发出来了,比如种什么、怎么种。顺便把家长也结合起来了,比如说希望孩子回家的时候,顺便带着家长看看我们的小园地,家长在看的时候肯定会和孩子有所交流,因此也就发挥了家长的教育作用。(张慧和)
l 教学风格 程霞老师已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韩静 黄菲)。比如,整个半日活动非常自然流畅、有序自如,在组织各个活动环节时不徐不急、沉着冷静,将班级的规则全部内化到班级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孩子们有规则有自主,又没有老师的居高临下。。这种风格不仅影响到每个孩子的情绪,从而营造了融洽的师生关系,而且养成了孩子认真倾听的优良品质,因而教师也不再感到手忙脚乱,可以更加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活动。(薛斯竹吴晨阳 王娟 管文联 朱建华)程霞老师亲切的教态、生活化的语言,更增添了师幼间的融洽和谐的氛围(张静)。 l 班组老师配合默契 半日活动中三个老师配合得很默契,这种默契也不是今天才形成的,这与班组老师日常的沟通有关,靠的是班组成员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尽管今天半日活动的内容也很丰富,但老师、班级不感觉到特别的仓促(章丽)。
l 综合与渗透意识 整个的教育内容、日常生活、环境布置、游戏,都能围绕这个主题来思考、安排。(张慧和)半日活动中,不但集体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融入主题线索、围绕主题开展,甚至"点名"、"散步"这样的环节都能做到与主题内容巧妙契合,并将很多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在一起,很有主题意识和教育整体性。(管文联张静 吴晨阳 王嘉麟)今天的半日活动,程老师的综合教育的意识可以说是融化到她的血液中,这个观念是非常明确的,因此学科的观念已经比较淡薄了。照例,"蔬菜"这个主题是以科学方面为主,但今天从这个半日活动里,就已经看到融"数学、科学、美术、健康"为一体,而且是非常自然地挖掘这样一个主题活动中各个领域的教育因素,所以老师的综合意识还是非常明确的,而且也说明实验幼儿园接近三十年的综合教育从开始"比较显性的拼盘搭配"逐渐地深入到"内在的有机的联系和相互的渗透"。这确实是符合《纲要》里提出的"相对划分为五大领域",但要注意"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精神。在这方面程老师做得也是非常自然,不仅在内容上有机结合相互渗透,而且在有可能结合的时段里渗透进行。比如,利用吃早点"点名"这个时段,采用"报蔬菜(我昨晚吃的是……)"的点名方式来了解每个孩子吃了什么蔬菜,充分体现了程老师的创新意识和渗透意识。而且这种点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扩展了孩子的知识和眼界,最重要的是老师结合着原来不吃(某种蔬菜)的,现在吃了,吃这些蔬菜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不仅把这些教育贯穿在"点名"之中,又加强了师生之间、孩子之间的了解、沟通。(唐淑)特别是通过参观"小菜园",说明我们并不是只是把精力放在集体教学中,而是利用这样的参观,既看了自己的菜园,又看了大班的菜园,而且通过"大班把这块菜园交给我们了",又巩固了前面一个主题《我们是中班小朋友》,这些方面都说明老师的教育理念是非常自然地使得每个时段都跟这个主题相关,能联系的就尽量联系起来。(唐淑) 活动环节 活动设计与指导要点 活动设计的思考 观摩反馈与研讨 关注焦点 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如何实现发展目标的联系与整合 该教师的课程行为所折射出的课程理念 值日活动 · 帮助大家放茶杯、毛巾等 · 和保育老师共同放运动玩具 结合上一主题,鼓励幼儿继续做好班级小主人并学习为他人服务。 为大家服务是主题的要求,也是以育人为主的课程观的体现(张丹) 晨间活动 · 向老师问好 · 给自己种植的植物浇水 · 擦自己的小椅子和包干区 · 较安静地玩动脑筋的游戏,例如:拼图形、走迷宫、牛筋图等。 结合"我是中班小朋友"主题,鼓励幼儿不仅自己的事自己做还努力地为班级的整洁干净出一份力。培养初步的责任意识. 沿袭上学期种植活动并结合第二主题"蔬菜朋友",每位幼儿种植一种植物(最好是自己种的而不是买的)。 晨间锻炼 · 大型玩具(全身运动) · 走循环(平衡) · 骑小车(下肢运动) · 抛接小球(上肢运动)——已观察到孩子不感兴趣,拟调整玩法 · 跳数字(下肢运动) · 运小球(合作、障碍) 以班级为一个区域开展小型体育活动,便于教师指导。 运用图标引导幼儿分组,并更换游戏内容。体现活动中的对身体各部分锻炼的调整。 优点与赏析 1、运用图标帮助幼儿分组、更换游戏,使得交换方便又清楚,既便于控制小组人数及幼儿的全身锻炼,又有利于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韩静 马湘明 刘飞) 2、利用交换游戏时间评价、交流游戏的玩法。(管文联) 3、善于观察孩子、发现问题,并努力思考如何解决问题。(黄菲) 4、"走循环游戏"能够有层次,满足不同幼儿的能力需要。(朱建华) 问题与建议 1、交换的次数该如何考虑?是每天早晨每一项都玩,还是把一周时间作为一个更换周期?今天是交换了一次,也就是说每个孩子玩了两项,够吗?(陈翠)2、"走循环(平衡)"游戏中的"塑料障碍物"(塑料砖头)放在平衡凳上增加了安全隐患,建议换成软的障碍物(如软泡沫包的鞋盒)(王娟 夏涓 刘蓉 ) 3、现在有很多体育游戏材料,外形、操作性方面都是孩子喜欢的,幼儿园可以再添置一些游戏材料。(刘飞) 早操 · 喜羊羊 律动 · 拍手操 · 结伴舞蹈 办家家 儿童喜欢,有一定时代感 体现初步的集体合作 结伴游戏体验同伴合作的快乐 优点与赏析 教师亲切自然,并没有用过多的语言提示,而是利用音乐、肢体动作等潜在规则引导幼儿有序地进行,规则已内化在其中(薛斯竹 刘飞) 早点 点名:报蔬菜(我昨晚吃的是——) 与主题"蔬菜朋友"切合 优点与赏析 1、"报蔬菜(我昨晚吃的是……)" 这种新颖的点名方式不仅与主题"蔬菜朋友"紧密契合,将主题内容与幼儿生活相结合,体现了整合的课程意识和理念(陈翠 黄菲 韩静 朱建华 张丹),同时,让幼儿自己口语表达自己吃的什么,可以相互之间熟悉蔬菜种类(王嘉麟),巩固对蔬菜的认识,鼓励幼儿爱吃蔬菜(刘蓉)。 2、教师对孩子们非常了解,对于孩子报出的蔬菜能及时给予表扬(吴晨阳)。同时引导幼儿完整表述"我昨天晚上吃的是……"(张静)在幼儿回答后能加以强调和补充,如"韭菜",老师说:"细细长长的"(薛斯竹),将主题教育渗透到了每个细节(张静)。 问题:这种点名耗时较长。(韩静) 集体教学活动 泥工:一篮蔬菜 目标: 1、欣赏几种常见蔬菜的外形特征,并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感知其不同造型。 2、能用团、搓、压的方法给常见的蔬菜塑型,并运用辅助工具和材料表现出蔬菜的主要特征。 3、体验和同伴共同制作一篮蔬菜的乐趣。 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参观过菜场,认识几种常见蔬菜;幼儿已有团、搓、压的经验。 2、物质准备:常见蔬菜的实物或图片,彩色油泥,辅助材料(彩色皱纸、卡纸、牙签、剪刀等),泥工板,纸盘。 重难点分析: 重点:比较常见蔬菜的主要特征,能用团、搓、压的方法制作常见的蔬菜, 难点:能用辅助材料表现出蔬菜的部分细节特征。 过程: 一、通过菜场游戏的问题,引起幼儿制作的兴趣。 ——教师:我们班的小菜场就已经开业了,可是蔬菜还不够多,我们一起来制作好吗? 二、欣赏各种各样的蔬菜的实物或图片,讨论其制作方法。 1、出示实物或图片,说出常见蔬菜的名称和外形特征。 2、引导幼儿讨论如何用油泥制作蔬菜的不同造型。 · 比较观察几种蔬菜:西红柿、茄子和黄瓜。 · 幼儿说说不它们同的造型,鼓励个别幼儿尝试制作。 · 欣赏其他的蔬菜,鼓励幼儿说说该怎样制作。 3、引导幼儿讨论学习辅助材料的运用。 · 比较观察黄瓜和丝瓜,引导幼儿讨论:上面的纹路可以使用什么辅助材料。 · 欣赏图片或实物,鼓励幼儿使用辅助材料使蔬菜更漂亮。 ——用皱纸、卡纸制作蔬菜的叶子。 ——用牙签画花纹,连接油泥。 三、介绍各种辅助材料 · 各色油泥 · 操作工具:牙签、小棍、小刀等 · 辅助材料:小花、叶子、小棍等 四、幼儿合作"一篮蔬菜",教师观察并给予指导。 l 幼儿用团、搓、压的方法制作蔬菜。 l 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使用辅助材料。 五、将幼儿的作品放在菜场的货架上,共同欣赏,体验成功的快乐。 l 教师:小菜场有了这么多品种、数量丰富的蔬菜,太好了! 活动内容:班级游戏问题以及主题线索"多种多样"蔬菜相结合 前期经验:小班已经学习过团圆、压扁搓长等,幼儿参观了菜场,参与买了蔬菜,对一些常见蔬菜有了初步的认识。 环境创设:教室里挂着蔬菜体现隐形指导 疑惑:1、教师是否需要做出各种泥工制品——蔬菜 2、幼儿讨论和引导幼儿示范,是否时间过长。 3、辅助材料和工具是否偏多,反而影响孩子活动?(一根牙签和一把刀是否足以?) 4、辅助材料是否可以放在前面,幼儿需要时可以上去拿,避免了他们的相互模仿,但跑来跑去乱的很。 优点与赏析 1、结合游戏的需要引入课题 孩子已有"菜场游戏"的经验,而这个集体教学活动就从"菜场蔬菜不够多"为情境导入,既能激起幼儿的兴趣(黄菲 朱建华),又实现了与幼儿前期经验的联系(黄菲 陈翠 张丹),又使以下的集体活动进一步帮助幼儿积累和拓展相关经验(薛斯竹)。 2、及时抓住幼儿抛过来的"球"以因势利导 老师很擅长提取幼儿回答中的"关键"词(陈翠),及时抓住幼儿的"球",使用启发性的语言以及适当的问题引发幼儿一步步地思考(比如"我们已经有了纸做的蔬菜,还可以用某某说的方法用油泥来做蔬菜,那该如何用油泥来制作蔬菜呢?")(黄菲 陈翠 夏涓) 3、给幼儿充分参与的机会,并等待幼儿自己去发现与表达 在引入"用油泥做蔬菜"的活动后,老师没有急于示范如何做,而是请幼儿先观察蔬菜的形状,然后问幼儿可以用什么方法制作,让幼儿自己尝试、探索、得出经验,给幼儿参与的机会,激发学习的兴趣,等待幼儿自己去发现与表达。当幼儿在探索过程中有好的经验时,老师及时肯定,并和幼儿一起分享,比如让幼儿到大家前面来示范油泥做蔬菜的多种技能:团圆、搓长、压扁……(王娟 薛斯竹 刘飞 朱建华)老师请幼儿来示范捏蔬菜,也便于了解幼儿水平,及时调整指导策略。(张丹) 问题与建议 1、活动重点应放在"利用辅助材料表现蔬菜的细节部分"上面。(吴晨阳) 2、教师今天提供的"辅助材料"材料尚有一定的局限性(薛斯竹),能否不提供意图明显的材料,如牙签、安全钉等,能否提供一些自然物(如树叶、树枝、叶柄、水果把子),这样创造的空间可能会更大一些。(陈翠 黄菲 管文联 马湘明)) 3、教师示范时应该坐下来,以便让孩子能看到老师手上的东西(黄菲)。 4、在引导幼儿观察蔬菜实物时,当幼儿出现争议时,教师可以走上前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体验、感知蔬菜的外形特征。(朱建华)比如,在引导幼儿观察黄瓜时,可以让幼儿摸一摸,体验一下黄瓜除外形区别于其他,还很粗糙。也可以把黄瓜和丝瓜放在一起观察、比较这样也可节约时间。(夏涓 朱建华) 5、在幼儿自己制作"蔬菜"时,老师可以把蔬菜实物或图片展览在墙上,更直观地让幼儿欣赏或对比制作。(刘飞 夏涓) 6、用以展览"一篮子蔬菜"的"篮子"提供得不太适宜,因为提供的"篮子"深了一些,不适合展示。"篮子"可以再扁一些,便于展示所有孩子的作品,以满足所有孩子的成功感。(夏涓 朱建华) 7、欣赏、示范时间略长了些(管文联),幼儿制作的时间稍稍有点短,油泥的提供量也不足(朱建华)最后交流总结时略显单薄(张丹)。 8、感觉技能上指导太多,限制幼儿的创造性。可以先让幼儿观察每种蔬菜的外形特征,然后让幼儿自由创作,再交流各自的制作方法。(张丹) 8、本活动可以在区域中继续进行,制作蔬菜的品种可以让幼儿自由选择,这样幼儿会想出很多有趣的点子。孩子的作品也可以放在美工区,每天日常环节带幼儿欣赏小朋友的作品。(张丹 薛斯竹 马湘明) 户外活动 散步"我们的小菜园" 为后面的种植蔬菜、管理菜园做前期经验准备 优点与赏析 1、体现了很强的综合与渗透意识 散步"我们的小菜园"不但与主题内容紧密契合,而且回忆了已有经验,又为后面的种植蔬菜、管理菜园做前期经验准备,既反映了我园课程内容来自生活,又很好地体现了综合意识。(韩静 黄菲 吴晨阳 刘飞)这一活动环节也将数学(如"从左往右数第一块地"就是我们班的菜地)、科学等领域的知识巧妙地融合了起来,体现了渗透意识。(陈翠 夏涓 王娟 吴晨阳) 2、体现了很强的随机教育意识 教师的随机教育意识很强(比如,有个小朋友问"小鸡吃了菜籽怎么办?",老师没有想到这样的问题,但也能立刻解答)。(薛斯竹 刘蓉) 问题与建议 半日教学活动"静"的时间多,"户外活动"环节是否考虑安排"动"一点的活动或游戏。(韩静 马湘明) 游戏活动 l 美食街之水饺店:知道一元卖2个饺子,能根据顾客的需要拿取相应饺子,(青菜和白菜饺子) l 手工坊(加工蔬菜)----泥工做、剪贴制作、底图涂色 l 菜场:(买菜)能将蔬菜和水果分类摆放好,并争取推销自制的蔬菜 l 娃娃家:能根据图标找到自己的家,尝试自己解决角色分配问题。 l 小舞台:能根据音乐做合适的动作,较大方地为客人表演。 l 银行:能提醒取款人拿钱包后再来取钱。 前期经验:小班时,为了让幼儿对自己的角色更加明确,我们采取了"挂牌游戏"。开学初我们就为中班的"插排游戏"做准备。如讨论喜欢玩的游戏内容,自己制作游戏牌等,个别幼儿对插牌还不是很明确。 前三个游戏活动与主题活动较为相关,、 银行是才开展的游戏,孩子们很喜欢。 优点与赏析 1、游戏很丰富,说明老师做了精心的准备(王娟);孩子很热情,说明幼儿游戏经验比较丰富(马湘明)。 2、游戏中"自由人"的角色创设非常好,有利于将各个游戏的内容串联起来(黄菲 张丹) 3、游戏活动不但关注游戏内容,还关注游戏情境 在游戏方面,程老师不仅关注游戏内容,还关注游戏情节,把每个游戏中这个阶段的孩子应该达成的情节上的要求写出来了,而且是通过这个来引导孩子们去做的。"小银行"的那个小女孩为什么那么坚守岗位和职责,是因为在"小银行"游戏中老师明确地提出了"能提醒取款人拿钱包后再来取钱",这样孩子的角色意识就很明确,没有小钱包我是不会给你的(章丽)。这也是根据孩子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而提出的要求,因为刚开始这个游戏,好多孩子就来抢钱,因此就规定必须凭"小钱包"取钱(程霞)。包括"菜场"游戏中的"买一赠一",老师在引导孩子联系生活经验,发现超市里的东西快过期了,要把它推销出,可以怎么做呢?采取买一赠一的办法,让孩子想出多种方法来推销"人家不愿意要的蔬菜"。尽管孩子在"买一赠一"中"买"的东西没有"赠"的东西贵,说明孩子的经验就是这样,是一个慢慢过渡的过程,下次才会考虑送得值不值的问题。现在就是送的好玩,每一个送一个。(章丽) 问题与建议 "菜场"是论个卖菜,"1元4个",因此"杆秤"就没有多大用(黄菲),而且"杆秤"没有"砣",幼儿也不会正确使用(张静)。 过度环节安排 l 生活活动:入厕、喝水, l 自主小型游戏、观察植物、欣赏照片图片等 体现儿童"自由与自主" 优点与赏析 1、各个过渡环节的安排,体现了主题整合的课程整体观(张丹) 2、用音乐(早操)来让幼儿收拾玩具,教师只要轻声提醒,也没有幼儿大声喊叫,整个过程感觉不慌不张。(王嘉麟) 主题环境创设 l 我喜欢吃的蔬菜调查 l 实践活动:我们去买菜 l 各种各样的蔬菜挂帘。 优点与赏析 1、主题环境创设,从"调查"到"实践与学习",反映了课程的发展体系。(张丹) 2、主题环境充分反映了主题,且内容十分丰富,利于幼儿感知蔬菜,加深认识,起到了隐性指导的作用。(张静) 问题与建议 环境如何体现课程的发展?如何体现儿童的发展?(陈国强) 综合研讨l尊重幼儿、关注幼儿的儿童观细微之处体现了尊重幼儿、关注幼儿的儿童观,这种尊重与关注完全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流露(比如点名后期的摸摸孩子的头)(张丹韩静 黄菲)。在活动中也能关注到每个孩子、轻声提醒个别幼儿的言行,体现教师尊重幼儿的意识(吴晨阳)。l巧妙抓住交流契机,让孩子感受老师的关爱老师能向每一个入园的幼儿问好、笑脸相迎、弯下腰来跟孩子交流,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章丽吴晨阳)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孩子早上来园的第一个感觉就希望有人关注。说实在话,平时关注孩子的时间真的很少,毕竟班里有那么多孩子。那么在什么时间和孩子个别交流呢?其实,这种晨间师幼交流方式是以前跟陈红霞老师学的。陈红霞老师早晨来到班里非常喜欢跟小朋友一起聊天,感觉关系特别和谐。除了晨间交流之外,下午起床整理衣服的时间也是一个很好的师幼交流契机,这时可以跟孩子亲近一下。在班级工作很忙、孩子很多的情况下,只有这两个时段样才能使你和每个孩子个别交流一下,让他感受到你对他的关怀(程霞)。这是程霞老师发自内心的习惯做法(章丽)。实验幼儿园老师以前就是以此著称的。记得有一个孩子转到其他幼儿园,后来他的家长回到我们幼儿园,说孩子到那个幼儿园最不适应的就是在实验幼儿园每天早晨来,老师都是跟他打招呼的,但到那个幼儿园,当孩子说"老师早",老师往往没有热情的回应(用那个孩子的话说:"她不理我")。所以,实验幼儿园老师在早晨来的时候都应该以笑脸、眼神、动作跟孩子亲密一下。这也是实幼的文化,应该变成我们每实幼人的专业素养。(陈国强)"早晨迎接孩子",这不是个形式的问题,而是一种文明行为,对孩子、对家长的重视。这也是一种人文关怀,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唐淑)"你心中有我"和"你心中没我",感觉是不一样的。在幼儿园工作的人遇到家长、遇到孩子,不管是不是你班的都应该打招呼,这也是一种文化。(唐淑)l如何对待行为出格的孩子?——以温和的关注让特殊需要孩子悦纳老师的教诲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包括游戏活动中),老师也是走到孩子面前去,跟他交流,为什么这么做?(章丽)老师应该允许孩子在日常活动中出现非期待的行为(比如,兴奋地大喊大叫;不去玩插牌游戏,就是去看书,等)。此时,老师不能简单地说"你怎么这样不乖"诸如此类的话,而是需要老师去关注他,比如告诉他"(不要大喊大叫)要把高兴放在心里"。就是说,特殊儿童需要稍微关照一下,比如可以看看他,跟他说一下,没必要说"你刚才调皮的"。老师的眼神、手势同样能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程霞)因为在一个群体中总有孩子会做的有点出格,或者有点影响集体,但在程霞老师的整个半日活动中没有听到一句诸如"某某你要怎么样啦"此类公开训责的话,采用的都是走到孩子面前个别提醒的方式。(章丽)其实,话讲多了或公开训责,往往容易导致孩子的反感。所以要多表扬孩子,多鼓励孩子。所以老师要有一点反省的意识吧。(程霞)可见,老师自身的素养对孩子的影响真的是潜移默化的。在半日活动中,为什么我们能感受到她们班的孩子能表现出有礼貌,在学习时候专注,倾听习惯非常好,发言非常积极踊跃呢?尽管老师对孩子有要求,但老师靠的不是以命令的方式要求孩子,而是以自身的文明素养跟孩子交流,坚持自己的正面引领。(章丽)建议l尊重孩子,就是要真正从儿童的视角来考虑教师的行动程老师的许多教育行为都折射出她对孩子的尊重。但尊重孩子,从儿童这样角度来考虑,可能还是要自始自终。比如说,程老师在演示的时候,为什么不坐下来?站着演示,孩子看到的只是老师的手背,而看不清手里正在演示的东西。所以,真正从儿童的视角来考虑教师的行动,确实还有点点滴滴需要我们去做到。(张慧和)l儿童的自由与自主要贯彻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在活动计划的"过度环节安排"中提到要"体现儿童自由与自主",觉得提的还不够,不仅要在"过度环节的安排"上"体现儿童自由与自主",在整个半日过程中也要 "体现儿童自由与自主",并且要考虑怎样才能给孩子更多的自主和独立思考的机会。因为只有自主,孩子才能更投入地去做,才能有更多的创新(王志明)。今天的半日活动,感觉整个过程中管的太多了(陈国强)。如何让孩子自由自主,又使孩子有序,这也是需要大家探讨的。(程霞)比如说,如果孩子不想参加插牌游戏,他就是想看书,当然要允许他看书了(陈国强)。l综合与多样化的问题这个主题是《蔬菜朋友》,三个礼拜都是"蔬菜",而且今天的半日活动也始终围绕着"蔬菜"(王志明):点名报蔬菜,上课做蔬菜,课间看菜地,游戏又渗透各种蔬菜内容(陈国强)。这样好像有点单调,小朋友累不累?单调是会引起大脑疲劳的。如果能换换花样,就会有新的兴奋点。既要搞综合教育,形式的变化是需要的,就是要"协调、综合、多样化"(王志明)。今天的关于"蔬菜"内容的量可能多了一点,平时是不这样密集地安排蔬菜内容。(陈国强)l如何体现主题的推进与主题的衔接?综合教育课程任何主题的开展都有一个过程,这几年我们反复在研究主题活动:它的主题目标是什么,发展线索是什么,它是怎么发展的?比如一个主题,第一周是怎么进入的,线索是怎么发展的,今天上的是什么,后面打算怎么样,哪些区域是需要跟主题配合的,哪些区域不一定就要和主题配合的。怎么做好主题与主题之间的衔接、主题的延伸以及下一个主题的准备。比如,程霞老师的半日活动确实很好,但第一个主题怎么无影无踪啦?特别是上一个主题《我是中班小朋友》,它肯定是要延伸下去的,如果连主题墙都没有对上一个主题延伸的体现,到底合适还是不是合适,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比如,联系今天程霞老师的计划来讲,在晨间活动里很明白,提出了《我是中班小朋友》主题需要巩固。她们班的环境布置里还是能看到前一个主题的痕迹的,比如值日生的挂牌就是前一个主题的,还有"我是中班小朋友"画的"中班的我"(在美工区),还有小朋友带来的"我会做"等手工作品。这就是一种主题教育的意识,不能主题之间一刀切。(陈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