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把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的具体规律,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前提。找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缺乏实效性的真正原因,从教师自身、方法形式、途径载体等多个层面把握其内在关系和必然联系,是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体规律的思路和做法。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具体规律
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始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问题。多年来,教育者在内容方法和形式载体上总结实效性的经验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如何在此基础上从规律性角度加以探讨尚显不足。因此,研究如何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实效性的具体规律,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用真理、实事和榜样的力量增强吸引力
1.提高实效性要在发掘真理性上下功夫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前,效果不佳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与教育者缺乏对理论自身真理性的发掘有直接关系。理论要能够征服大学生,说服受教育者,最终靠的是理论自身的科学性和彻底性,也就是真理性。用真理的力量使学生折服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的一条具体规律。因此,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发掘真理性上下功夫。
要用真理的力量去征服学生,教育者首先要征服自己。如果自己都不能相信马克思主义、从真正意义上说服自己,又如何去教育受教育者。只有自己信服,才能使他人信服,这就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所谓自信才能他信的教育规律。
要想使教育者自己信服,就必须下苦功夫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发掘思想理论的真理性,强化理论功底。否则,照搬课本、言不由衷,就难以使学生信服,难以产生实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品安教授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扎实,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宽厚,才有可能成为一名称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们只有将自己研究的成果去向学生讲授,自己才能自信、自如、自由,学生听起来才能有兴趣,有深度,有提高。”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好不好,教师是关键。
2.提高实效性要在用实事说话上下功夫
坚持以实事为根据,用实事说话,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坚持真理的信念,形成实事求是的认识态度,这也是提高思想教育实效性的一条具体规律。
从思想教育的角度看,实事可分为正面实事和反面实事。事实并不一定就是明摆着的事,实事是真相,是事物的本质属性,但在许多情况下实事却是曲折的反映。因此,用实事说话,首先是解决好如何认识和把握实事的问题,许多实事是需要寻找、分析、揭示的。其次是充分利用实事,讲实情、说实话,用实事来归纳要阐述的道理。实践证明,用实事解释理论比用理论解释理论更有实效性。
用实事说话,一是要寻找“鲜活的实事”,“鲜活的实事”就是富有时代气息的实事;二是要发现“身边的实事”,因为它多是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实事,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用实事说话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能力,说到底是一种让人信服的内在力量。用实事说话教育学生,包含着反对说套话、空话、虚话、假话。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2007年美国人权纪录》用大量实事指出美国的人权状况,这就是用实事说话的最好例证。
3.提高实效性要在榜样的力量上下功夫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运用榜样的力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生动、形象、说服力强等特点,容易产生共鸣。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让有奉献的人讲奉献,始终是思想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其实也是提高思想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规律。
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各行各业涌现出无数先进模范人物,他们是社会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道德的践行者,代表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他们更是思想教育的宝贵资源。
大学生学习的榜样有三个层面:一是社会上先进模范人物;二是学校的先进教师;三是学生身边的典型形象。从形象教育的规律看,教师的榜样作用和学生自身的榜样作用更容易产生实效。比如,方永刚、孟二冬、徐伟、洪战辉,等等,在他们身上除了具有先进性之外,还具有看的见、摸得着、学得到的现实性。2007年10月在全国举办的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就是用榜样的力量进行的一次意义深远的思想教育活动。通过评选,用生动的事例来教育人、影响人,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文化。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虽然英雄人物表现的特点不同,但仍是大学生崇拜的对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遵循榜样育人的规律,把英雄(榜样)身上所反映出的思想品质、道德风尚内化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行为习惯。
二、用关心、包容和语言艺术增强感染力
1.提高实效性要在理论关心学生上下功夫
“关心群众的理论群众才关心。”同样,也只有关心大学生的理论大学生才关心。理论要掌握学生必须关心学生才行。要向方永刚同志学习,把学生关心的问题变成理论关心学生的问题,这也是提高实效性的一条具体规律。
理论关心学生必须具有针对性,要有针对性就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在社会急剧变革的形势下,大学生思想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涉及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切身利益。教育者要下力气把这些问题变成关心学生的理论问题,释疑解惑、积极引导。
理论不关心实际、不关心学生就没有理论价值。要做到理论关心学生的确很难,大学生所关心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有的是深层次的理论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很“敏感”,所以,一定要敢于碰硬,不回避、不搪塞、不绕着走,敢于在深层次的“敏感”问题上下功夫,坚持理论研究无禁区、宣传教育有纪律的总原则,研究出自己的观点。当然,这里反映出的不仅仅是勇气问题,更重要是科学态度。解决理论关心学生的问题与遵守宣传教育纪律并不矛盾,恰恰相反,在坚持理论研究的大方向、大原则的前提下解决好理论关心学生的问题,往往是理论突破和创新的重点。
2.提高实效性要在大道理包容小道理上下功夫
大道理是核心价值理论,是主旋律。小道理是局部道理或个人的合理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实效性必须坚持大道理包容小道理,这也是一条提高思想教育实效性的具体规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用大道理管住小道理,片面强调小道理服从大道理的原则,这种做法实际是抹杀了小道理的合理性。小道理并不是没有道理,一味地牺牲小道理,没有对小道理的足够尊重和兼顾是使受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的直接原因。
大道理具有普遍性,小道理具有特殊性,大道理要兼顾小道理,小道理要支撑大道理。这就是大道理与小道理的辩证关系。大学生有自己的处世原则、看问题的角度、认识问题的特点。同时,他们还有许多自己认为有道理的要求、想法。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不能合理地包容这些小道理,就会产生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逆反心理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教育者空洞的说教、片面的灌输和居高临下的强势态度造成的。
大道理与小道理是相对的,有时候看似是小道理,但并非是小道理,小道理反映的是大道理。比如“群众利益无小事”、“学生利益无小事”,就说明有时看似小道理其实是大道理。毛泽东说,不能离开普遍性谈特殊性,指的就是不能离开大道理来谈小道理;同样,不能离开特殊性谈普遍性,就是不能离开小道理谈大道理。大道理与小道理并不对立,相互排斥,而是相互包容,相互融通。教育者要善于把大道理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小道理,并能生动形象地讲给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真心服气。
3.提高实效性要在运用语言艺术上下功夫
用什么样的语言问题,不是单纯的方法问题,而是情感问题,是运用语言规律产生实效的大问题。因此,用群众的语言,用大学生听得懂的语言,用深刻有力、言之有物、生动鲜活的语言,这样才能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拉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心理上和情感上的距离,大学生才会对教育内容感兴趣,接受性才会增强,才能产生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