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心算溶入数学的理论与实践(一)

珠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世界上曾出现过多种形式不同的算盘,但都前后逐渐消失,唯有中国算盘长盛不衰。它是我国千百年来主要的计算工具,在经济和人民生活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珠算不仅有计算功能,还有教育启智功能。六十年代上海崇明县首创把珠算、口算和笔算结合起来的三算教学,收到很好效果,全国各地先后试行、推广,做法不尽相同,有以天津、广西的"不改造式",以"笔算为主,珠算为辅的笔代珠,以珠促笔";和以杭州为代表的"改造式",以"珠算为基础,改进笔算,促进心算"。从1973年到1977年全国除西藏、台湾之外都发展成不同规模的实验,人数多达3000余万。1978年全国实行统一教材,三算下马01980年后再次兴起,全国除西藏、台湾外,各地都有共有七万多个班级,三百余万学生。目前中国珠算协会领导的三算教学专业委员会,挂靠在中央教育研究所(原挂浙江省珠协)在继续推广三算教学。90年代,从竞赛开始显露头角的珠心算,以其独特的惊人效果,轰动了国内外。1992年我国开始了有计划、有组织的推广活动,当时主要目标是提高计算能力,同时也使人们看到了开发脑潜能的苗头,由于是从竞赛出发,所以训练的方式方法是从培养选手出发。这种旨在提高速度提高正确性的训练,适用于专业上的需要和竞赛。虽然有它固有的价值,但不能充分发展它所蕴含着的所有的潜力。这种潜力虽然未尽开发,但你一旦走近它,就会感到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透壁而出。上海从90年代开始就确定了以普及为目的制定了三个层次的目标:一是提高计算能力,二是开发智力,三是从数学上见到效果。第一个试点小学是宁波路三小,90年代后期宁波路三小被黄浦区教育局批准为"珠心算特色学校",正式挂牌。
  珠心算的做法和三算教学不同,它是以珠算为计算符号,融人数学替代笔算,作为中西方数学结合的突破口来进行的。21世纪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时代,我们必须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广泛汲取一切先进的外来文化,数学也不应该是全盘西化。可以开掘中国古代文化优秀数学思想方法加以发展,走中西方数学结合的道路。 2001年我们找到了珠心算的定位,"开发脑潜能,启发创新思维,培养非智力因素,增强动手能力"。并且在开发脑潜能综合心理能力上,完成了理论到实践的实验,同时在专家的指导下的幼儿园基本完成了珠心算教育的系统配套工程。它们是:
1.幼儿园活动教材,学生用书;
2.幼儿园活动教材,教师用书;
3.珠心算活动游戏集(以上已正式出版);
4.教案的交流(陆续在《上海珠技》专刊中刊登);
5.师资培训教材(内部发行);
6.将原来珠算技术的鉴定改革为开发综合心理的测试(2002年开始实行);
  这些资料是体现了教育理念,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条件的,这也意味着我们在实验中已经把珠心算的计算功能比较彻底的延伸到教育启智功能上来。
  前我们的任务是如何从发挥教学配套工程的整体作用,让它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
我们认为必须重视在珠心算过程中开发脑潜能,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