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青骨干教师培训班作业:观摩开放活动的反思

11月22日: 大班语言活动―――《拍花箩》一幼赵初老师的《拍花箩》活动中,从环境创设、教学策略、语言活动的特点等方面,给我留下了这几点启发:(一)创造"想说、敢说"的物质环境。新《纲要》中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环境的密切配合,而环境是包括物与人的两种元素的。特别是像这样的公开展示活动,幼儿离开了平时熟悉的活动室,来到了多功能厅,怎样创设一个让幼儿感觉轻松的活动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片断描述』
活动的一开始,教师和幼儿共同回忆《你拍一,我拍一》的游戏,幼儿和老师快乐的游戏,既迁移了以有经验有集中幼儿的精神状态。念完儿歌后,很自然的进入了下一个环节。幼儿创编儿歌内容,虽然成人听的不够押韵,但是教师肯定幼儿,给幼儿想像和拓展的空间的同时,也树立了幼儿信心,"想说、感说"。
(二)多通道参与,引领幼儿走进儿歌感受意境。
教师为幼儿创建学习环境,交给幼儿非文字阅读的方法,提高幼儿对画面的敏感性。幼儿受到图书、幻灯、小图片、符号标记、个体经验拓展集体阅读等方面的刺激,用语言表述所感受到的事物,用这种方法迁移以有经验,幼儿尝试自己组织语言进行表达。帮助幼儿认识画面的内容和口头语言的对应关系,并且在读的过程中进行创编的尝试。
(三)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丰富"儿歌"内涵。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合作学习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孩子通过合作进行学习,彼此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充满了互助和竞赛。活动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孩子们在一起合作融洽,学习就变得更加愉快。
『片断描述』
幼儿结对创编儿歌是一种合作,大家帮助有困难的同伴是一种合作,在同伴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修改也是一种合作。对于大班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是要培养的。

11月23日: 大班艺术活动―――《摇船调》
这是一节上的比较"热闹、互动"的歌唱活动,老师善于激发幼儿的兴趣。歌唱活动是学期儿童音乐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歌唱活动,主要是为了发展幼儿节奏、音准、情感体验,以及表达、独立性、合作性、创造性方面的发展。这节活动在这些方面都有侧重的涉及了,活动目标完成的较好。
通过一节活动的学习,绝大多数幼儿基本能完整地唱完这首歌,同时也获得了关于如何迁移经验,创编歌词这一程序性知识。在歌曲的选择上考虑了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们知道,幼儿的生活经验还很有限,他们理解事物和语言的能力较低,所以需歌词的内容要能为幼儿理解,否则很难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情感共鸣。这首歌曲的内容就是描述了生活中圆形的物品。贴近幼儿的原有经验和生活经验,这正好把握了幼儿的兴趣所在。
在活动的导入上,采用了副词前置的方法(因为歌词就是直接描述划船喊号子的内容)。活动一开始,教师激发幼儿回忆以有经验,你是怎么划船的?然后教师在提升幼儿问题的同时,说出了副词部分。这种导入的方式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身心处于"适宜唤醒状态"。同时,老师给幼儿提出了一个较难的任务(请幼儿说说:你听到了什么?),幼儿一边看老师做的动作,一边想听到了什么。幼儿在整个过程中,进行有目的的倾听,我认为在音乐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很重要的。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都很注重幼儿的主动参与,强调幼儿主体作用的发挥,注重幼儿的探索发展,强调活动中的交往合作,许多音乐活动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既要尊重个体发展,又要注重群体的交往合作。例如:同伴创编的内容,提供大家共享;同伴间问答唱歌的形式,提供幼儿合作表演的机会,在演唱中,幼儿在坚守自己"岗位"的同时,逐渐摆脱自我中心,分享合作的喜悦。艺术的魅力是无穷的,音乐的知识也是无边的,只有在音乐活动中,显性引导和隐性熏陶并举,使幼儿有一定的艺术底蕴,才能助幼儿尝试成功。音乐尝试活动使幼儿大胆、主动,多方位地锻炼目已,便他的求知欲更强、活动兴趣更浓、性格更开朗、个性更突出、参与尝试的积极性更高。
在歌唱教学活动中,视觉参与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引发幼儿的类比思维,更形象、更具体地展现作品的结构、内容,作为幼儿启蒙教学中的辅助工具,很值得推广运用。例如:图谱中问号、圆的运用,都是暗示幼儿进行创编,并结合所迁移的经验,创编了歌词,图形谱的运用就是一种视觉参与。
11月24日: 小班语言活动―――《爱唱歌的鹦鹉》
在陆老师这次语言活动中,我感觉到教师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物质环境,以"是谁不让鹦鹉唱歌"为主线和依据,展开活动。
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发展的。"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运用教具(多层图片)对幼儿进行了重复的多次问答交流,幼儿始终与环境进行深入的对话,究其原因是多层次的教具引导幼儿积极探究、教师和幼儿进行良好的互动、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心理环境。适宜的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能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增强幼儿主动活动的意识,才能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才能让幼儿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愿说,有话敢说。
『片断描述』
在老师讲述第二次故事的时候,在教师用眼神、体态语言、停顿等策略的引导下,幼儿很主动的讲出故事中重复的语句。同时,简单重复的对话,容易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在这样的基础上,孩子们都愿意去讲。
《新纲要》指出语言教学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同时教师创设了一个温暖、宽松、愉快的环境,提高了幼儿讲述的积极性,从而获得最佳的语言发展效果。这一点,对于小班上学期的幼儿来说,体现的较为显著。
『片断描述』
教师出示了大图谱、每人一份手上标记,既提示幼儿角色意识的形成,又满足了幼儿表述的机会。整个活动过程中,陆晓民老师声调轻柔、语速缓慢,表情和蔼,非常像一位亲切的妈妈。
语言活动作为一门工具学科,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条理性、交往能力等等。在这次活动中,教师注意到许多细节。
『片断描述』
例如小图卡的运用――培养幼儿角色意识;大图谱中页码的符号――结合早期阅读习惯的培养;"是谁不让鹦鹉唱歌"这个问题――引导幼儿根据线索,进行探究。
活动中,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但是这是我个人的认识,希望通过这次评析活动,能与大家进行交流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