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遍薄弱,存在人文教育严重缺失的问题,因此,应认真分析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缺失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这种状况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教育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缺失溯源
高职院校忽视人文教育的原因,既有传统观念积淀的影响,又有制度性的缺陷,更有市场经济的负面因素的侵蚀。
人力教育实然目的的影响职业教育的产生是由古代“口授指画”的学徒制演化而来,基本上属于私人的事情,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开始仅仅是为个体谋生提供技术培训,是一种人力教育。20世纪中叶后,政府开始重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走向公办。长期以来,一些职业院校将培养目标定位于“胜任某种岗位需要”,以此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并在实际教学中强调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同时,迫于就业的压力,学校要求学生考“资格证”,考“等级证”,考了“中级证”,再考“高级证”。由于过分夸大了操作技术的价值,忽略了文化修养,再加上学校图书馆图书有限,不能满足学生对人文书籍资料的需求,从而导致毕业生缺乏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缺乏发展的后劲和潜力。职业教育这种人力教育的实然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者对职业教育本质的认识,使他们忽视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这一根本目的。
科技与人文截然对立的误解自从斯诺的《两种文化》诞生以来,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被人为地扩大了。不可否认,科技知识(主要指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科学)与人文知识的区别是客观存在的,但教育应该超越两种文化的对立,以成就人的全面发展。所谓“科技以人为本”不应该仅仅强调科技产品对人的有用性,更应该强调现代科技发展本质上的“属人性”,是基于人性和人的发展需要而存在与发展的。
市场经济对人文教育的排斥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但市场经济也具有负面效应,往往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看重工具层面而忽视价值层面,看重现实追求而忽视理想追求,看重片面的“经济人”而忽视全面发展的“文化人”。“教育产业化”、“大学市场化”的思潮在国内外的流行的确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对高等教育成本实施一定比例的个人分担也是合情合理的,特别是不同专业的投资回报率有着明显的差异。但是,教育对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所具有的公益性更为重要,轻视人文教育,往往同教育的公益性被遗忘联系在一起。
实用主义办学理念的制约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基本观点,指出:教育是生活所必须的,学校教育就是要使学生获得社会生活经验并养成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由于受这种实用主义教育观的影响,教育与个人生计的关系被突现出来。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就业市场的竞争,职业教育的功利价值趋向变得日益明显,专业课程的教学占据了学生大部分学习时间,专业的细化使学生越来越缺少人文关怀,越来越远离教育培养人的根本目的。
改善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策略
高职院校的教育越来越强调科技教育而忽视了与人的个性发展紧密关联的人文教育,而人文教育的缺失必将导致学生普遍地有知识缺文化,有智商缺人性,有教育缺教养,甚至成为不晓常理、精神空虚的文盲与法盲,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其实,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的属性是多元的,问题是现实的大学教育过分重视了“有形”的一面,而忽视了“无形”的一面,而恰恰是后者左右着教育的成败。一个人走出大学校园的时候,可能是一名医生、律师或者公务员,但是,首先必须是一个健全的人,否则教育就是失败的。人文教育在现代高职教育中陷入了困境,高职教育不但缺少人文知识,更缺少人文精神,这是不争的事实。不少用人单位对一些高职院校学生的评价是:有知识,缺文化;有学问,缺修养。我们的教育培养了“才”,却丢失了“人”。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善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
融会中西方人文观念,重构高职院校人文教育新理念在近代,中西方文化与经济交融的密切使人文观念的界定正在趋于统一,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更多地是统一于西方文化中心主义。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影响是深远的,为此,我们应该立足于中国国情,将我国传统人文观念与西方人文观念加以整合,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国情,汲取我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养料,同时,与西方要求人的个性充分发展的观念相结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培养“人”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