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蓁
EDLP是每日低价的英文简拼(every day low price,简拼为EDLP),其含义是门店以每天低价出售所有的商品项目,而不是采用定期少数的商品低价出售的原则。另外还有一种与之相应的定价方法是EDFP+,它是每日合理加价的简拼(every day fair pricing plus,简拼为EDFP+)。以上是两种比较常见,也是最为主要的超市定价方法。
在商业企业中,减价销售一直是商家在商战中的致胜法宝。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由于零售企业泛滥,销售盈利极为有限,零售商不得不通过降低商品价格来销售商品。例如:1988年,美国西尔斯(sears)百货公司55%的商品是通过减价销售出去的。而与此同时,零售价格的利润幅度却由1977年的47%上升到1987年的平均49。5%。零售商在大幅减价的表面行为的底下却在暗藏着不断提高商品的正常零售价格的行为。面对这样的行为,顾客越来越对零售企业的正常利润和商场的低价行为的合法性产生了怀疑和不满。在此之后,新一代的零售企业的代表――沃尔玛(Wal-mart),家居用品中心(Home Depot),玩具翻斗星(Toy R Us)等零售企业却是通过“每日低价”的策略获得大多数顾客的好评。每日低价的定价方法不仅避免了顾客的购物行为伴随商场的促销打折行为而产生大幅的起降,使顾客的购物行为趋于稳定,同时还大大减少了顾客对于门店的销售价格的投诉案件。
面对诸如家居用品中心的“保证每天都是低价”的广告的推出,老百货企业的代表――西尔斯终于在1989年3月1日将其下824家美国零售店关闭了48个小时,以便对其5000种商品进行降价处理,在推广新的价格战略的3周中,西尔斯共花费了1。1亿美元。然而西尔斯这样的大规模变更自己的价格策略却是没有任何收效,在经过巨额的广告投入之后,只有16%的顾客知道价格策略转变。在1990年上半年,即宣布实施EDLP的价格策略的一年后,西尔斯的销售依然没有转变,营业额为150亿美元,零售净收入为7300万美元,下降了63%,同时西尔斯的费用结构也由于种种原因不如刚开始实施EDLP策略时那样合理,商品的品种不齐全,服务也没有什么大的改变,而同期的费用却在1998年增加到了6亿美元。所以,商家变更自己的价格策略时存在一定的风险的,要了解EDLP的优点和其局限性。 谈到EDLP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日常的经营管理当中,由于EDLP能够平抑一定的顾客消费需求曲线,进而使日常销售分析预测的准确性大大提高,避免了商品的脱销现象的产生,同时,EDLP使门店的销售人员不用疲于变更商品的促销广告,减少门店更换商品标签和处理这些大量需求所必须增加的额外的人工费用,而使其有时间去帮助顾客购物,有利于进一步改善门店的销售状况;另外随着门店的断货率的降低,也必然将会吸引和稳定了自己的目标顾客群体在门店的购物行为;
在公司的管理费用上,由于EDLP的定价行为减少了公司每期的特价宣传费用,包括DM宣传刊物的费用,新闻传媒的广告费用等。据1987年美国的《广告时代》杂志(Advertising Age)第9和11期的数据反映,同期内,沃尔玛在媒体广告上花的费用不到销售额的1%,而凯马特(K-mart)商店则为2。5%。
从便利性上看,因为EDLP策略下的商品价格比较固定,销售商品目录不容易过时,可以长期使用,为顾客的购物提供了尽量多的方便,有利于稳定商场的固定顾客群体。例如:著名的丹麦宜家家居中心(IKEA),其产品的特价目录会保持长达一年之久,这样,顾客就可以在自己方便的任何时候,随时光临门店购买自己的所需之物,并且不用等门店打折销售,看商家的日程表安排自己的购物时间。
从门店的商品库存管理上看,稳定的商品销售可以更加有效的控制门店的商品存量,降低商品的安全库存量,加快商品的库存周转率,避免了商品的滞压现象的产生,进而有效的减少了企业的费用开支。 那么,EDLP的适用范围有什么要求呢?为什么较早实施EDLP的企业――沃尔玛能够成功,而西尔斯却是失败的呢?
EDLP这种方式由于其总是在以相同的,显著的的价格展示给顾客,所以它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限制:门店所出售的可比较商品所占商品总数的比例,售出的顾客经常购买商品的比例,商品的价格水平,所售流行商品的比例以及所售商品的种类是否齐全。以上五个比例的存在,造成在不同的企业实行相同的价格策略的结果却是不同的。
首先,由于可比较商品的存在使顾客有了一定的参照标准,便于顾客进一步选择比较。假如一家门店的商品品种有5000种,而其中具有可比较性的商品只有10种,其他商品都是不可比的,那么如此低的可比较的商品比例使顾客就无法知道你是在低价销售,你的价格策略的优势也就无法体现,每日低价的口号当让就更无法付诸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