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是实施新纲要的根本途径(一)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颁布,至今已有十个年头。在《纲要》精神的指引下,我的教育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重知识技能传授转向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和谐发展。由当年的执教者转变为幼儿身心成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纲要》指出:"既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此观点,结合我的教学工作谈一下点滴体会。

一、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是实施新纲要的根本途径。

在许多人潜意识里,认为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幼儿是受教育的,是被动的。十年前的我刚刚参加工作不久,如果让我上公开课,不会考虑孩子怎么去展现自我,不会想师幼之间如何的互动,更多的是教师个人才艺的展示。老师的提问一般都是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后问孩子:"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孩子的回答单一,机械,幼儿的主体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久而久之大多数幼儿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不科学的。每个幼儿都是唯一的生命个体,他们对外界事物的感受从来不是被动的,而是根据自己的心理需求主动地、有选择地接受。

在与孩子日常交往中我尽量淡化"师"的感觉,而强调"友"的身份,让孩子们心中没有"权威"。新的育儿观念营造新的师幼关系,是一种平等友好、相互学习、相互作用、共生共长的关系。幼儿是能动发展的人,是教师调动其感官感受外界事物使之得到发展。在学习数的组成时,我让幼儿在小组里玩雪花积塑,自己也参与其中,与幼儿一同找出组成规律,再由幼儿记录下来。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和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幼儿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识字、组词、说话,大大提高了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语言表达能力。在看图讲述时,我改变了以往教师范讲,幼儿再讲的教学方式。先让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再根据自己的理解与 "推理"完整的讲述下来,幼儿的讲述时有智慧的迸发与个性的闪光,令我惊喜不已。发散思维的应用既培养了孩子丰富的想象力,也激发了幼儿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实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我尽量做到两个"全",即全体、全面。

面向全体儿童,不让一个幼儿掉队。教师要信任每个幼儿,要相信他们都有潜力,都在发展中。当然,也要客观地承认个体、先天禀赋、教育环境的差别,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进而尊重个体差异,并在教育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个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从前有人问过这么一句话,当你退休之后会记得怎样的孩子?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说,很出色的孩子还有各方面都较差的孩子,我们会记得,是由于这些孩子牵动着我们的喜与忧。这或许也是十年前幼儿弱势群体数量较大的原因所在-----我们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全体幼儿的身上。

现在呢,在我的班里,没有最差、最好,只有进步、更好。 孩子和老师亲密无间,他们会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毫无保留地告诉老师,当然我会不失时机的给予点拨,鼓励他们的优点和闪光之处,剔除他们的任性和不良习惯。上课时不是老师说了算,而是谁说的有理就听谁的。或许有人会问:"这样孩子不是爬到老师的头上去了?"我可以非常肯定地回答:"不会,因为师幼双方都相当珍惜真挚的朋友关系。孩子一旦发现由于他们的过错,导致老师——他们的大朋友生气时,会相当难过,后悔不已,会马上表示改正。因为他们都想让自己心目中的好朋友高兴,都愿意接受好朋友对他们的帮助和批评。这就是十年之后的新型师幼(友)关系幼儿的全面发展关系到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这是新纲要的本质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以幼儿为中心",围绕达成目标创设教育活动。

在一次活动中,我把小磁兔和各种材料制成的板,磁铁都交给孩子。让幼儿自己去玩,去操作,去发现。然后问他们:发生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现象?一个非常聪明的幼儿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自己的发现,"我的小磁兔不管透过什么的样板都能吸住磁铁"。我没有告诉他为什么,只是让孩子们继续操作,看看是不是他说的这样子。这时候,对教师而言,是个细致观察的过程,是个鼓励引导的过程,是个分类推进的过程,直到最后一个幼儿操作成功。在这个过程里,教师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你真棒!""你太聪明了!"越是表现迟钝的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