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情感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情感摘要: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自己的情感拨动幼儿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培养师生间良好情感,创设有利于情感发展的情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幼儿的情感,教师自己要有激情。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身心和谐发展,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关键词:音乐 环境达尔克洛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情感是教育的催化剂,艺术对人的培养是从“怡情养性”着手的,它要求“以情动人”,通过“美——成——理”的过程,使人产生情绪体验,焕发高尚情感的激荡,思维的起伏,逐步地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在构成音乐的诸多因素中,如果把节奏喻为音乐的“骨骼”,把旋律喻为音乐的“肌肉”,那么“情”便是音乐的“灵魂”了。也许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使之受到美的熏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自己的情感拨动幼儿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才能愉快地完成“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的任务。而音乐教育最终的目的放在“情趣”上,所以只有抓住这一因素,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应该怎样通过音乐教学去培养幼儿的情感呢?一、创设相应的环境《规程》明确提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现代教育十分重视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尤其是环境中的育情因素,因为它直接影响学习效果。1、培养师生间良好情感新《纲要》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而音乐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小小班幼儿刚入园,师生间还不十分熟悉,大多数幼儿不愿意唱歌、表演。在音乐活动中,只听音乐起,不见嘴巴动。怎么样才能让孩子愉快、轻松地投入到 活动中去呢?我觉得关键在于一个“爱”字。作为教师应有丰富的感情,老师的感情对于幼儿有强大的感染力,因此老师绝对不能是一个冷漠的人,应要以“爱生乐教”为己任,让每个孩子能从教师身上和活动中感受一种力量和温情。我带新生参观幼儿园的时候,一遍遍地轻轻哼唱《我爱我的幼儿园》;在拍孩子午睡的时候,哼《摇篮曲》。当有孩子轻轻地不自觉地跟着哼的时候,不管他(她)唱得好不好、对不对,我都大声地鼓励、表扬他,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生活中,我总以老师、妈妈、大姐姐的多重身份去感染幼儿,带着他们无拘无束地唱他们熟悉的各种童谣和动画片中的插曲等,以培养幼儿与我之间的亲情,让他们大胆表现自己,提高音乐活动能力。久而久之,孩子对老师有了信赖感、亲切感,就能创造出和谐、融洽、活跃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思维更积极,情感更丰富。2、创设有利于情感发展的情境教师应重视环境创设,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在教学活动中使幼儿通过教师的引导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是个组织者、引导者、协助者、发掘者,不再是单向的传播知识,而是为幼儿创设环境、提供材料,从“问题情景”“问题材料”出发,进行探索创造性学习。而音乐教学中图片的展示、情景的布置、游戏的开展,都是一种情境的创设,这对幼儿的情感发展有强烈的导向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恰当地、不断地提供音乐刺激,激起幼儿愉快的情感,使幼儿的音乐天赋得以很好的发挥,并能积极参与活动。如在区域活动,可以设置“音乐区”,其中放置一些头饰、节奏乐器等。通过播放音乐,让 幼儿自由表现、自由创作,培养幼儿音乐的活动能力和对音乐的兴趣。来园时,教室里可以播放一些柔和的轻音乐,让幼儿进入一个安静舒适的音乐艺术环境;午睡时,放些“摇篮曲”;就餐前,弹奏一些合适的音乐,以陶冶幼儿情操,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尽量让幼儿多看、多听、多实践,让他们在浓厚的音乐环境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二、感受作品的情感因素音乐语言既是传达感情的手段,也是表现感情的结果。幼儿能够在感受作品内容的过程中,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感情,产生情感共鸣。而不同的乐曲、歌曲的节奏、旋律、速度的变化都表现出它们各自的风格和不同的情感。只有抓住特点,才能启发幼儿去感受、体会音乐的美。例如歌表演《小海军》,幼儿在学习表演动作,感受威武、雄壮的旋律和坚定有力的节奏的同时,体会到解放军坚定不屈的英雄气概,激发出勇敢、坚强和热爱解放军的情感。歌曲《摇篮曲》是一首抒情歌曲,我在本班幼儿欣赏的时候,提示他们闭目聆听,使其在温馨、柔和的音响中去体会音乐的意境,感受躺在摇篮里享受母亲轻歌慢摇徐徐入睡的甜蜜梦幻。然后我引导幼儿自己表演,抱起布娃娃,扮演妈妈温柔地哄孩子入睡,幼儿的情感完全和作品本身的情感融合了。感受作品本身的艺术情感是激发幼儿积极的首要条件,使幼儿们能够在愉快、活泼的音乐中,接受品德和情感的教育。三、激发幼儿的情感表现教师的感情因素,是通过教学过程中教材的分析、表现幼儿的情感交流来完成的。因此教师绝对不能是个冷漠的人,热情饱满的精神,活泼开朗的性格,简练形象的语言,寓有表现力的演唱,优美的舞蹈姿势,都能唤起幼儿的美感,“情感”就会在其心灵上萌芽,在演唱、舞蹈中表现出来,那么音乐教育的任务才算是真正地完成了。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幼儿的情感 幼儿年龄小,对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往往不能领会。教师就可以适当借助语言,来帮助孩子理解和感受音乐作品,使之产生情绪体验。教师在运用语言时,应力求精练、明确,将具体形象和幼儿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如中班歌曲《颠倒歌》是一首活泼、有趣的乐曲,我将歌词配上与旋律相应的节奏朗育,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又例如大班的《幼儿园毕业歌》,我在教唱之前,运用了“谈话法”,先和孩子们一起回忆在幼儿园三年生活的点点滴滴,让他们说一件幼儿园最难忘的事情,勾起他们对在园生活的美好回忆,激发起热爱、留恋幼儿园的情感,然后在教唱时,启发他们带着对教师、对同伴的感情去唱,有的孩子在演唱过程中还流下了眼泪,这样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2、教师要有激情教师投入的表演,能引发幼儿的情感表现。作为教师,应让孩子发现你、感知你也是喜欢、热爱音乐的,这就需要你在每次的音乐活动中表现出对音乐的热爱,而又要用这种兴趣去感染每个幼儿,以激发他的情感和表现欲望。我在给大班幼儿上韵律课时,身披斗篷,手擎帅旗,一幅英气勃发的样子,在音乐伴奏下做几个优美的亮相动作,孩子们再也坐不住了,他们都兴致盎然地跟我学动作,学大帅点将的雄姿。在整个过程中,我都以饱满的精神,高昂的情绪和幼儿投入到每一个环节中,让他们自由发挥、自由创编,去体会中华传统音乐的优美和韵味。孩子们也因此产生了学习韵律动作的兴趣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新《纲要》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分离他们的快乐”,这也是我这次音乐活动努力要达到的目标。音乐通过鲜明的音乐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而幼儿在感受、理解音乐形象的基础上 通过想象、联想来认识生活。音乐尤其有着表现情感的功能,音乐的情感是建立在“意、境、情”三者基础上的。激发情感的目的在于感人、育人。赞可夫说过:“感情会在人们的行动中成为一种积极作用的力量”。激发情感的动力是艺术学科的重要议题,正如新《纲要》所说:“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和态度的体现”。我想,这也是在音乐教学、教育中培养幼儿情感的一项探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