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对歌唱活动的兴趣

歌唱是指用嗓音来演唱有旋律、有歌词的歌曲以及节奏朗诵、唱名游戏等。歌唱,不仅是人类音乐活动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人类表达、交流情感的最自然的手段之一。德国音乐理论家舒巴尔特指出:"人声是自然的原音,而自然的所有其它声音,只是这个原音的遥远的回声。人的喉咙是创作的第一个最纯洁的,最卓越的乐器。"要使乐器成为大众的音乐有许多困难,而歌唱活动是使幼儿进入音乐天地最自然的途径。在歌唱过程中,可以使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可以培养他们的乐感和美感,可以丰富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可以终生保持他们对音乐的热忱。显然,积极的歌唱活动对幼儿十分重要。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具有动力作用,也就是说人的兴趣可以直接转化为动机,成为激发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推动力。在实践工作中,我就如何在歌唱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兴趣,有了点滴体会:
一、感受歌曲内容,产生歌唱兴趣。
理解是学习的钥匙,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也需要让幼儿理解学习内容,才能产生学习兴趣。幼儿的生活经验还很有限,理解事物和理解语言的能力也不强。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启发幼儿理解歌曲内容是十分重要的。在学唱歌曲《理发员》前,让幼儿先去理发店看看,知道推子、剪刀的用途,丰富生活经验对歌曲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学唱《颠倒歌》时,我则将歌曲内容设计成生动形象的图片,幼儿通过观察图片,用语言表述"什么地方颠倒了",理解了颠倒的事物,再聆听老师的范唱,体会趣味性。除了丰富生活经验、运用图片外,还可以根据歌曲内容编个有趣的故事,或制作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幼儿理解,如《蚂蚁搬豆》、《猪八戒吃西瓜》、《迷路的小花鸭》等歌曲。只要幼儿对歌曲理解了,有了歌唱的兴趣,再来学习演唱就容易多了。
二、体验歌曲美感,焕发歌唱兴趣。
音乐教育本身是一种美学教育,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让幼儿充分体验歌曲中的美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幼儿不能从歌曲中体验到美感,那么他们也不会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的。所以应该启发幼儿理解歌曲中的美,并产生美好的情感是音乐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如歌曲《拉拉钩》、《好朋友》中的团结友爱、《勤快人和懒惰人》、《小蜜蜂》中的爱劳动,《李小多分果果》中的分享等都是美好的情感。教师能否用美好的感情对幼儿进行范唱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幼儿能否产生要演唱歌曲的欲望。在范唱歌曲《拉拉钩》时,我用断顿、生硬的声音和皱眉瞪眼的表情唱第一段,用连贯轻柔的歌声和微笑的表情唱第二段,使幼儿感到教师演唱的美感,在这个基础上再激发幼儿模仿教师的演唱和体会歌曲中的团结友爱的美好感情,幼儿就能够对音乐产生学习兴趣并积极地学习。
三、多样的歌唱形式,提高歌唱兴趣。
歌唱形式是歌唱活动中参加者的人数,全体参加者的合作方式以及伴随的表演方式等的总和。一般形式包括:独唱、齐唱、对唱、轮唱和个表演等。如歌曲《郊游》采用歌表演的形式,让幼儿边唱边做动作表演,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演唱《小毛驴》时在合唱中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声部在每个乐句末加上"噢"、"啊"、"哈哈"等衬词,使歌曲更为幽默滑稽。当然,这些歌唱形式的确定,可以是由老师设计指定的,也可以让幼儿参与设计构思。以处理歌曲《小树叶》的演唱形式为例,我鼓励大班幼儿根据歌曲的形象和情感,提出自己的建议并说出理由,然后全体幼儿按方案尝试。小朋友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方案:可以第一段独唱,好象一个小朋友在问小树叶,第二段齐唱,好象许多小树叶一齐勇敢地回答;也可以男孩子唱第一段关心小树叶,女孩子唱第二段勇敢地回答……通过多样化的歌唱形式,避免了反复练唱的枯燥乏味,提高了学习兴趣。
四、饱满的教学情绪,引发歌唱兴趣。
教师的教学情绪对幼儿学习兴趣的产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激发作用。教师情绪饱满,则幼儿情绪容易亢奋;教师情绪低落,则幼儿学习兴趣下降,这种影响关系是成正比变化的。如教师用声情并茂的语调朗诵歌词,并充满激情地讲解歌曲,都能使幼儿产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良好的情绪不仅可以把幼儿愉快地带进音乐的欢乐天地去,而且还能使幼儿积极地模仿歌曲中各种小动物的神态和动作,进行大胆地表演。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用亲切的语言启发幼儿学习,用良好的情绪感染和激发幼儿以歌曲角色的身份体验歌曲中的情感。
在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去培养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