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尝试教学法在计算教学中的运用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两个特点,对3-6岁的幼儿来说是不太容易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幼儿听,幼儿往往是通过学习示范凭记忆和模式掌握一些数学知识,缺少主动学习的精神,这种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根据新《纲要》的精神,让幼儿主动学习,成为教学的主体这一要求。我在计算教学中运用了尝试教学法,其具体的模式为:教师提供材料——提出问题——幼儿第一次尝试——展示尝试结果——教师引导——幼儿再次尝试——得出结果——形成正确的概念。 [幼儿园教案网]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尝试环境
数学知识其实质是反映客观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幼儿的思维水平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数量和空间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不是从客体本身获得的,而要从与客体交互动作中获得。尝试过程就是幼儿用脑、用手在“做”和“玩”的过程。课前,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尝试材料,包括:操作材料、活动材料。丰富的尝试材料是幼儿进行尝试的物质基础,这也为创设良好的数学环境奠定了基础,让幼儿在与材料和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探索学习。如学习测量“轻重”,我为幼儿每组准备天平一台,广口瓶两只(其中一只内盛水),大小相同的木球、铁球各一只用相同颜色的纸包上,大小不同的积木若干块,各种贴绒教具,幼儿练习用的各种工具:海绵、木片、铁片、积木等。幼儿通过自己玩一玩、试一试、记一记,来测量物体的轻重,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直至得出正确结论
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往往对某一问题产生好奇心,这时,他们就有了试一试的愿望,然后他们通过操作、实验、运用感官,开展探索,获得了直接体验。如在学习“比较多少”时,我首先让幼儿玩“抢椅子”的游戏,我将本班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三组,小椅子也分成三组,但椅子比幼儿人数少1个,幼儿听音乐为着椅子转,当音乐停止时,幼儿进行抢椅子。但每次结果都是一个答案,总有一个没椅子坐。我问小朋友:“这是怎么回事,怎么会有人没椅子坐呢?”有一个聪明的幼儿回答:“我发现人多椅子少?”那到底是不是呢?我启发幼儿试着数一数各组人数和各组椅子的数,通过他们自己动手点数,使他们明白:人数比小椅子数多1个,小椅子数比人数少1个(也就是说4比3多1,3比4少1)。尔后,我又提出下一个问题,请他们再想一想:如果把各组调换一下位置,那么人数和椅子数还是不是一样多呢?后来,经过幼儿再次点数,他们懂得:无论在什么时间、地点,自然数中相邻数间是少1或多1的关系,从而经过幼儿一系列的尝试活动,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教法,强调的不是把结论告诉幼儿,而是变幼儿被动接受为主动尝试探索寻求,强调的是保持幼儿的主动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三、在尝试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要适时、适当。
在尝试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指导艺术在于适时地把握时机,激发幼儿尝试欲望和探索的热情,为幼儿指明探索方向,时刻鼓励幼儿直至探索成功。如为了使幼儿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我首先引导幼儿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积木进行观察,然后适时地引导他们试着用手摸一摸,比一比,通过摆弄进行比较,这时幼儿的发现是丰富而零散的。因此,在让幼儿充分感知后,须通过教师的引导、归纳、帮助幼儿掌握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异同,是幼儿认识更加清晰准确。
四、尝试中允许幼儿出现错误 [幼儿园教案网]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曲折的,都在曲折中前进,那么幼儿在尝试中也要允许出现错误,教师要认识到出现错误是难免的,而且十分有意义。错误孕育着成功,从错误到成功的转变过程,需要幼儿付出一定的努力,也就是说需要尝试、尝试再尝试,一次次地去发现问题,然后通过教师引导,再尝试解决问题,正是这种努力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在引导幼儿学习数学时,我允许幼儿出现失误。如学习区别“宽窄”时,我为幼儿准备了许多尝试材料,如宽窄不同的纸、带子、木片、树叶等,把它们分别放在每个人的小盘子内。开始我让幼儿试着从盘子里任意找两样东西,然后回答问题。通过教师引导说出是看出来的或是用重叠方法比出来的。然后请幼儿比比教室里风琴和黑板哪个宽,哪个窄,又是用什么方法测量的。这时再让幼儿动手尝试测量,通过观察发现,有的测量使用带子,有的幼儿使用尺子等测量工具,有的测量方法正确,有的测量方法不正确,有的用窗户的长去比桌子的宽进行比较。这时就需要教师耐心指出错误原因,直到他们通过再次尝试找到正确的方法与结果。
总之,通过尝试教学法的运用,我发现我班幼儿数学水平明显提高。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试一试,大大促进了思维发展,不仅扩大了知识面,而且促进了智力的发展,学习兴趣比以前更加浓厚,有一定的自信心和探索欲望,一改过去胆小、懦弱的缺点,对任何事物都有主动尝试精神,并有一定的创造行为,他们也乐意与同伴合作。我认为,让幼儿大胆尝试还是有很大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