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现,积极发展我国的包装印刷工业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国包装印刷工业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已经前进了一大步,大大缩小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已经形成生产布局比较合理, 门类比较齐全,集机械、电子、光学、化学工业为一体的系统工程;能为轻工、纺织、食品、卷烟、饮料、化工、医药、保健、服装、家电、玩具等行业提供配套生产和服务。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的一些包装印刷企业已经具备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能力。

资料显示:截至2002年12月10日,中国有各类印刷企业90021家,复印打字业7 2 5 0 6家,两项之和为162527家,从业人员近300万人,其中国有企业7190家,占7.99%;集体企业23834家,占26.48家;外商投资企业2107家,占2.34%;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16430家, 占18.25%;个体、私营企业35287家,占39.1 9%;其他企业51 73家,占5.75%。在外商投资印刷企业2107家中,其中,中外合资企业1171家,中外合作企业370家,外资企业566家。2003年新增出版物印刷企业42家,制版、排版、装订企业134家,包装装潢印刷企业2279家,其中印刷品印刷企业减少1294家,查处违规吊销经营许可证1 09家,净增各类印刷企业2368家,其中,包装装潢印刷企业占90%以上。至此,全国印刷企业已达92389家(不包括打字、复印企业)。

目前,全国现有包装印刷企业为3l839家,占全国印刷企业92389家的34.46%。2003年包装印刷销售额实现8 9 6亿元(占整个印刷业的48%),2003年比2002年增长12%,职工人数约100万人,占全国印刷企业总人数1/3。已形成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国有、集团、民营、个体、股份制、外资等多种所有制经济成份共存的格局,它将有利于体制的市场化,市场主体更加丰富多彩,也有利于企业间的公平竞争和合作双赢。

多年来,各地包装印刷企业,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开展了卓有成效地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

可以说,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包装印刷工业已经发生了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那种“一等产品,二等包装,三等价格” 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种变化,以珠三角和长三角最为突出, 目前,广东省在全国印刷行业中出现的“十个第一”就是一个缩影。

一、我国包装印刷行业呈现六大发展特点

(一)包装印刷业比较发达地区纷纷兴建包装印刷城和工业园区;

(二)柔印技术发展迅速;

(三)新技术应用有了新的发展;

(四)屋顶包、康美包和利乐包装发展迅猛;

(五)防伪包装印刷发展潜力巨大;

(六)国有企业民营化转制全面加速,并以超常规速度迅猛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区域印刷业快速发展,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

一是境外资本、港、澳、台资和民营资本的涌入使区域印刷产业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力。据广东有关部门调查,全省1.4万多家印刷企业中外资企业有1600多家,其中港资占90%以上。“港企北上”主要是落户于广东,其次是民营资本;而长三角则是民营资本占有绝对优势,特别是浙江、江苏,其次是外资和港台资本。“台企西移”,比较多落户于江,浙地区,相对来说环渤海印刷产业吸引外资和民资的步伐还不够大。

二是市场化程度比较高。在全国各个产业部门中印刷业的市场化是比较滞后的,但珠三角和长三角印刷业市场化走在前面,主要是在印刷资源配置上,市场起了主导作用。这两个区域印刷业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包装装潢和商业印刷是这两个区域投资的集中点。 印刷经理人 杂志2004年中国印刷企业百强榜单显示:从事包装印刷或以包装印刷为主混合经营的多达64家,百强前6名均为包装印刷企业;在百强前25名中包装印刷为主企业占20个;在百强中珠三角有34家,长三角有32家,环渤海有10家,三大区域内入围百强榜单的企业占榜单统计总体的76%,在销售市场方面,珠三角突出“外向型”特点,年出口印刷品额达120亿元,是其销售额的1/4。长三角则立足本地,面向内地,拓展海外,以适应本地区和全国需要为主。但发展也不平衡,以出版印刷见长的京津地区印刷市场化水平较低。

三是技术起点比较高。在新投资印刷企业中一般都瞄准当前世界先进印刷技术和设备,据调查,截至2003年9月底,全国引进CTP共261台,其中广东有129台,占49%。截至2003年,全国进口单张纸多色胶印机933台,进口额5.07亿美元,其中广东有393台,占42%,进口额1.74亿美元,占34.3%;上海、江、浙229台,占24.5%,进口额1.54亿美元,占300/0;京津150台,占l5%,进口额6675万美元,占l3.2%。三大区域共计772台,占83%,进口额2.95亿美元,占78%。

三是印刷园区的建设势头很猛。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结合老城区的改造和城市新区的规划,印刷园区建设便蓬勃兴起。温州龙港的第一期500亩园区现已无法容纳更多的印刷企业,正规划开发1000亩新的园区;上海国际包装·印刷城占地600亩,已经正式运行;江苏正在建2平方公里的昆山国际包装印刷产业园区;浙江杭州正在建设亚洲包装中心;在北京顺义占地3000亩的北京印刷工业园开始建设;天津占地500亩的绿色包装产业苑已经动工;珠三角的东莞正规划建设东莞印刷工业园;各占地20万平方米的深圳华南国际印刷纸品包装交易中心和广东国际包装印刷城正在建设;中山的张家边、鹤山雅图仕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本身就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印刷基地。

$分页符$ 二、存在的主要差距

我国的包装印刷行业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包装印刷工业存在着与其他传统工业雷同的问题,即大部分生产企业规模小、产品单一、技术力量薄弱、人才匮乏、管理水平落后等问题。印刷装备水平从总体上看是落后的,高档印刷设备、高品质的印刷器材仍需进口,精美印刷品的加工能力不足。地区发展不平衡,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包装印刷工业相对比较发达,西部地区及中小城市的包装印刷工业发展滞后。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主要差距是:

(一)我国是一个印刷大国,但还不是印刷强国

在当今世界上,图像传播工业已成为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如美国,1998年图像传播工业总产值高达2280亿美元(相当于我国当年GDP的四分之一),产业规模(从业人员和机构数)仅次于美国餐饮业。图像传播工业中的印刷工业是美国最大的制造业之一, 2001年销售额达到l594亿美元,员工总数已超过115.4万人,企业总数45964家。再如日本,2001年印刷产业产值为9兆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6270亿元),企业数为32348家,印刷企业职工总数362l70人,但企业平均产值为2.7 8亿日元(折合231.6万美元),人均产值为2485万日元(折合20.70万美元)。香港的印刷工业2001年已升至香港制造业的首位,现有印刷企业4800多家,加上相关企业已超过5000多家,从业人员4.47万人,目前全港印刷产值达300多亿港元。

我国的印刷工业还未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还不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2003年我国印刷工业的总产值为1900亿元,占全世界印刷工业总产值7800亿美元的2.9%,占我国2003年GDP (11.6万亿元)的1.63%。

(二)劳动生产率极低

以人均销售收入或劳动生产率为例;德国为126379(欧元),折人民币为121万元;美国为l3.8l万(美元),折人民币114万元;日本为100万元(折人民币);香港地区为100万元(折人民币);台湾地区为80~100万元(折人民币);我国人均为8.5万元人民币,与上述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相差l0多倍。

上述数字对比,不难看出差距之大。若与日本几家规模较大的印刷企业相比,则相差更为悬殊。如大日本印刷公司人均销售额折合人民币646万元,凸版公司为647.6万元,图书印刷公司为367万元,共同印刷公司为320万元。就国内而言,国有企业还不如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在2003年的百强印刷企业榜单中的55家三资企业人均销售收入为32.1万元,较我国印刷企业人均的8.5万元也高出3倍多。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一般加工能力过剩,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突出,而高档精美印刷生产能力又不足,致使一些企业任务不饱满,造成包装印刷企业效益上不去,附加值低。

(三)印刷设备的差距

主要是功能少,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水平低;稳定性、可靠性差。中低档产品供求不平衡或供大于求,高档设备主要仍依靠进口。

2003年我国进口各种印刷设备为16.1亿美元,比2002年的12.98亿美元增长24%,2003年印刷设备出口额仅为1.5亿美元,比2002年的1.1亿美元增长3.6%。

但进口额与出口额相差悬殊,进口额是出口额的10倍。特别是多色胶印机与国外相比差距更大,近3年来,我国每年进口胶印机用外汇达4~6亿美元。有资料表明2001年进口单张纸多色胶印机645台,2002年增加到785台,2003年又增加到933台,进口额5.07亿美元,进口机市场占有率达90%左右。

此外,如中档以上的柔印机2002年进口2284万美元,凹印机进口7342万美元,柔凹印机大部分市场被国外厂家占领,数字印刷机国内开发研究刚刚起步,目前全部依靠进口。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