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引进大型宽幅柔印生产线、窄幅柔印生产线200多条。但这些设备在国内总体上并没有给投资者带来多少利益。其中有1/3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另有1/3的设备处于半负荷状态,只有少数生产线生产任务比较饱满。目前,柔印在我国包装印刷中只有3%的市场份额”。对于引进柔印机这“三个三分之一”困难局面的出现,不少人困惑不解。
笔者几年前就曾撰文指出:柔印在我国的发展速度将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快。目前我国柔性版印刷在经历了几年的高速发展后再一次进入了相对低潮期。笔者认为,上述困难局面的出现是难以避免的,它是我国包装印刷市场主客观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窄幅机组式柔印机的局限性
我国引进的绝大多数(80%以上)是窄幅的机组式柔印机,其套印精度(一般为±0.2毫米)低于胶印和凹印,且有效利用率低(一般机械速度150米/分,但实际生产速度多为60-70米/分),使预期投资效益大打折扣。而国外大多数柔印机都是卫星式柔印机(70-80%),窄幅的机组式柔印机比例则较小(15%左右)。卫星式套印精度较高(±0.1毫米),效率也更高(常见印刷速度200-300米/分)。最近有一些企业在引进柔印机时增加了连线丝印、多工位烫金、多工位UV上光等功能,可能在一定程度有助于提高柔印机的实用性。
引进时的目标或定位不准确
我国大多数企业引进柔印机时是为了印刷烟包、啤酒标等,其实这些恰是凹印和胶印的强项。国外窄幅的机组式柔印机一般用于不干胶标签印刷,大多数卫星式柔印机用于软包装印刷、瓦楞纸箱预印刷和纸盒印刷。
我们常常引证其它国家(最典型的是美国)柔印在包装印刷中比例高达60-70%,但是却忽略了彼此的差异。以美国为例,柔性版印刷的使用比例最高的几个领域是:不干胶标签、瓦楞纸箱、报纸、和软包装,但我国的发展主要目标却大不相同。再如,美国、英国、意大利等柔性版报纸印刷有很大的比例(25-38%),而我国报纸印刷企业基本上都使用胶印,目前几乎不接受柔性版印刷。
胶印凹印设备技术的竞争
中国的胶印比例超过其它任何国家(包括德国),凹印也工艺成熟。相对来说,柔印新工艺要花更大的精力来掌握。不少引进柔印机厂家本来就使用着胶印和凹印,柔印质量方面的差异或多或少影响了使用的积极性。况且,对多数印刷厂来说,业务不足是更主要的原因。
目前我国柔印状况较好是印刷厂家大致有三类:与国外产品配套的厂家(多为在国外已经存在配套合作关系)、附属于其产品用户的厂家(如烟厂、啤酒厂的附属厂)、私营中小企业(大部分资本都投入其中)。这些厂家采用柔性版印刷的动因比较特殊。
我国市场尚不规范
我国市场是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不规范的市场,假冒伪劣产品还非常普遍。其次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历史很短,新产品、名牌产品不断的出现。防伪一直是个难题,因此客户希望采用高品质印刷工艺来避免被仿冒。
汉字印刷的特殊要求柔印较难满足
这一点一直被我们忽略:汉字对印版分辨率的要求永远高于罗马字。这对于胶印和凹印来说问题并不大,而柔性版目前达到的质量仍不能满足细小字号汉字的再现要求。拼音文字对分辨率的要求较低,柔性版使用限制较少。但汉字和其它包括非罗马字文种(如日文)在使用柔性版印刷时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这一点与市场规范程度无关。
我国市场容量产品结构消费习惯与其它国家不同
市场的一个重要趋势是:短版活的比例在不断增加,但是,我们没有明确地回答:究竟多大批量才算短版活?中国短版活标准与国外概念是一样的吗?中国的人口比美国、欧洲、日本的总人口还多,两者之间的可比性何在?我们讲中国市场巨大,一是指产品品种数量,二是指产品的平均数量大,而且应该主要是指后者。中国的很多包装产品与其它国家同类不在同一个数量级。
其次,应该看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或更准确地说产品结构也在相当程度是影响包装类型和印刷方式。中国人的主要快餐之一是方便面(塑料软包装),而美国人最爱吃的快餐是麦当劳(纸包装为主)。
再者,消费习惯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人们对包装的态度。中国、日本、欧洲人常根据包装来判断产品质量,而美国人常根据品牌购买。
缺乏正确的宣传和准确的引导
前些年有关行业主管机构提出了一些鼓励柔性版印刷发展的政策和发展总体目标,愿望是好的,但并没有结合中国国情进行细致研究,没能为企业指出重点推广应用方向,因此,柔性版印刷推广很大程度上是由一些销售商(包括一些以前从未生产过柔印机的制造商)来进行的,其中有些供应商并不完全了解中国市场,有些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国内企业对新型环保技术的强烈渴望和需求,而国外的最重要柔印机制造商又很少参与到这一过程之中。
信息来源:中国包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