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道德培养(一)

〔摘要〕 作为节约型社会建设一部分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长期而伟大的工程。我们不仅需要从社会经济层面进行构建,更需要从道德层面进行培养和建设,使节约用水成为全社会会众的生活准则和道德行为习惯。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节水型社会建设中道德的功用并对节约用水进行道德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道德培养策略。
〔 关键词”节水型社会;道德;培养

自 2005 年 6 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 23 次集体学习时提出“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这一战略目标以来,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已经成为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而作为节约型社会建设一部分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更是一项长期而伟大的工程,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因此,我们不仅需要从社会经济层面进行构建,更需要从道德层面进行培养和建设,使节约用水成为全社会公众的生活准则和道德行为习惯。

一、节约型社会建设中的道德功用

“道”和“德”在中国古汉语中最初是分开的。“道”的涵义是“道路”,后引申为原则、规范、规律、道理等,但主要还是指人们的行为原则和规范,与现在的“道德”词义相差无几。而德表示对“道”的认识、践覆,而后有所得〔 ’〕。道德一词既包含着社会的道德原则,同时也暗含了个人的道德品质,两者缺一不可。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社会现象,是由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以善恶为标准的,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系的,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道德一经产生,就以自己的特殊职能和特有方式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基础和整个社会生活,表现出巨大的能动作用,道德的社会价值正是通过道德的功能加以体现的图。它的功能主要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辩护功能和调节功能。
(一)认识功能
道德教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自然、对社会、对国家应付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和生活道路。道德的认识功能主要是通过意识和道德判断来实现的,共同目标在于提高道德生活的自觉性。
(二)教育功能
道德通过舆论、习惯特别是良心,教育、培养人们形成良好的个人道德意识、品质和行为,从而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道德评价、道德榜样、道德理想等都是道德教育的方式,它教人懂得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并树立正确的义务、荣誉、正义和幸福等观念。
(三)辫护功能
道德的辩护功能又可称为道德的论证功能。人们在选择自己的行为过程中总是要思考行为所遵循的制度和秩序的道德性问题,当一种制度和秩序通过道德辩护和论证后被认为是善的、是符合道义的,那么在人们的义务、良心、荣誉等观念中就会获得强有力的精神支持;反之,被认为是恶的,不仅得不到支持,而且还会受到谴责和贬斥。道德的辩护为某种制度和秩序的形成、发展和巩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

(四)调节功能水的习惯性与自觉性。调节功能是道德最主要的社会功能,它通过评(二)水消费的社会性分析价、命令、教育、指导、示范、激励、沟通等方式得以实现;它以“应当怎样”为尺度,来衡量和评价人们行为的现状,并力图使“现状”符合“应当”川。如果这个“应当”多少正确地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就能引导和激发人们的历史主动性和社会整体活动,而更重要的是从指导社会活动转化为指导个人行为。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通过特定的观念、情感、意志、信念等意识形式而存在,主要靠内心信念的力量来维持,道德诉诸于人的认识和情感,采取非强制的手段来调节行为,通过行为主体的自觉、自省、自为而起作用,更易被人们所接受,并变成自觉需要闹;在人们受本能的驱动而无休止地满足自我需要的过程中,道德提醒人们把自身和社会利益联系起来。真假美丑善恶该不该手段传统习惯社会典论内心信念教育宣传内化情感意志信念观念道德的功用反映了道德作为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因而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我们更应充分发挥道德的认识、教育、辩护和调节功用,使其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建设节水型社会作贡献。

二、用水行为的道德性分析

由于水资源的有限性,节水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这不仅是个人的问题,也是社会的问题;不仅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也有利于人与社会关系合理化,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道德属于社会规范,通过善恶评价,运用“应该不应该”的方式调节人的行为。当个体确认自己应当道德地生活时,就会根据一定的道德原则,把行为分为善的和恶的、正义的和非正义的,通过善恶评价调节自己的行为、推动自己的行为从现有向应有转化,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实现自己对客观世界的精神占有川。正是在这种把握世界的过程中,个体才得以确定自己的行动同社会的价值体系之间的联系,并由此确立了自己在世界中的地位、自己对社会的态度、自己活动的意义、自己的责任等等。
(三)水消费的现实性分析
近年来,我国虽然在节水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于满足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当前水资源的浪费所造成的水资源鹰乏,已直接影响了人类目前和未来的利益。然而,人类道德的触角从未伸及自然与环境的领域,自然一直作为被利用、被改造、被摸取的对象而存在。人们始终存在着这样的观念:改造自然是夭经地义的;利用环境是无可厚非的工,〕。于是,人类与自然赖以生存的环境对立起来,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可是道德再也不能无视人与环境的关系,道德关怀应当眷顾自然环境,因为保护环境、节约用水最终关系到人类切身的利益。

(一)水消费的习惯性分析
道德行为习惯是与一定的道德需要、道德倾向联系的自动化的行为动作,它是一个人由不经常的道德行为转化为道德品质的关键因素。生活中的人们每时每刻都会遇到各种问题、挑战和要求,包括道德的问题、挑战和要求,面对这些要求,我们在多数情况下意识清楚,但做出的反应却是“不假思索”的,而且是习惯了的:我们就这样做了,往往只是形成一种习惯而已,而没有考虑这样做的理由,更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的结果〔 ’〕 。面对水资源匾乏的严峻形势,社会公众还是习惯性地大肆浪费而没有形成节水的意识,更没有去遵守道德规范。因此节水对于新时代的社会公众来说,仍是一项必须进行的道德教育。需要用科学方法和理念树立公众的节水道德意识,培养其节约用

三、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道德培养策略

(一)增强奋众的节水道德意识
节水不但是公众自身素质的体现,也是其道德修养的外在写照,“勤以立志,俭可养德”是做人之美德,要使公众形成良好的节水道德意识,最重要的是引导公众自觉加强节水意识的道德培养。建设节水型社会必须在全社会宣传节水意识,使广大公众深刻认识资源浪费的危害,懂得节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只有当每个公众都树立起节约意识,节约才能成为社会道德和标准,变成每一个公众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