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正处于我国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特殊时期,社会转型因素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确定性,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紧密地结合时代特征和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以人为本,不断地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手段,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成效。
关键词:社会转型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一、引言
1.研究背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整个社会正在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由计划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过渡和转型。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利益结构等器物层面的快速调整,促使着社会个体的思想观念、伦理道德、价值标准、社会规范、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方式等的快速变化。
2003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社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民经济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人均GDP在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是实现现代化的紧要阶段,与此同时社会矛盾也相对突出。由此可见,当今我国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同时也进入了一个矛盾高发期和风险突现期,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正是处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下。
2.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规范、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等的快速变化,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使得一些在校生面临着学业、情感、就业、人际关系和外界环境刺激等方面的心理压力,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发生在高校校园里的一些非理性行为,更是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强烈反响,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在这种大背景下,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2005年1月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提到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面前,这对于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约有2000万人,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总体状况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主流是好的,但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亟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二、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从当前形势来看,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情况不容乐观,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结合时代特征,在校园里创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成长的具体环境,校园文化蕴涵着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大学的精神、校风、教风、行为准则等等,这些都对学生价值观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创建一个和谐、优美、宽松、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所面临的艰巨任务。高校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增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环境的有效互动,积极构建一个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重点,以深厚的校园人文底蕴为支撑,以健康向上、形式活泼、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阵地为载体,营造一个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互动对话的生态教育环境。
2.主动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江泽民同志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也成为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由于网络具有覆盖面广,信息容量大,信息传递速度快,直接面向对象,没有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等优点,而且对于好奇心强的学生也乐于接受,因此网络教育必将成为未来德育教育的新天地。
学校在开展德育进网络工程中,首先要加大网络建设的投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科学及网络传媒技术,如互联网、闭路电视、录像等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将世界最前沿的科技动态、国内外形势发展动态以及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提出正确的观点,对学生进行正面地教育和引导;其次是建立专门的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全面加强高校的党建和团建网站、以及校园网、学院网、班级网的建设,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积极开展以网络为载体,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网络成为弘扬校园文化的主旋律,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最后是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加大对网络的监控力度,规范网络行为,建立网络环境中的行为道德规范,帮助广大学生增强网络法制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防止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
3.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第一,开展基本国策和形势政策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设立形势资料报告库,定期在校园里组织形势报告会,让在校学生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最新成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胡锦涛总书记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它为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高校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才资源和理论研究优势,努力拓宽大学生荣辱观教育途径与形式,使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让大学生群体知荣明耻,推进社会和谐发展。在高校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注重三个结合:(1)社会荣辱观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2)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3)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与师德建设紧密结合,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
第三,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和形式,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学习过程中,针对青年学生喜欢参与性活动和竞争性活动的特点,鼓励学生以勇于创新、敢于创造、善于创业的精神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如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志愿服务、业余科技发明、社会调查、勤工助学等等活动,来培养大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实现社会实践与校内教育、实践育人与理论育人的有机统一和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