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科研《如何克服语言教育活动中的视角盲点》
心得——关注弱势群体
西南民族大学幼儿园薛燕
“弱势群体”这个词语进入了幼儿教育的理论领域已经很长的时间了。在一些培训课上听到过专家的呼吁,关注幼儿园的“弱势群体”;在一些幼儿教育刊物上也看到过讨论,关注幼儿园的“弱势群体”。而我却想说:“‘弱势群体’并不弱!”
何为“弱势群体”?为什么称他们为“弱势群体”?为什么他们会被划分为所谓的“弱势群体”?
我想,应该走近他们,去了解他们。
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和来自不同教育环境的幼儿在生理,心理发展上个体差异,导致一些幼儿在集体中显得非常不突出,有的幼儿由于动作不够协调,在体育活动中,经常落在后面,游戏中很少获得成功感。在操作活动中,由于跟不上老师的示范而不知所措,在语言活动中,总是扮演着倾听者的角色。坐在集体中,不主动举手发言,不参与讨论,不积极和同伴结伴游戏。他们躲在另一部分积极参与活动踊跃举手发言的幼儿后面,表现出迟缓,不和群。因此,有时会被老师忽略。在活动中,我们有时也会餐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关爱,尽管老师很主动,可是他们仍然处于被动。这些孩子,是否就属于班级中的“弱势群体”。
一堂中班语言活动结束后,我统计了一下,从未在活动中举手发言,情绪不太积极的幼儿有19 人。而这19个人,正好是班级中年龄段偏小和性格内向的幼儿。于是,我重新设计了一堂语言游戏活动,分组再上。当我的分组活动结束后,我惊喜的发现,“弱势群体”并不弱。看课的老师们也都说,这可不像你在活动前介绍的那部分幼儿,他们很大方,也很积极。观摩结束后,我思考着一个问题,幼儿分组活动和集体活动中如此差异的状态,告诉了我们什么。“弱势群体”之所以弱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在日常生活和集体活动中对幼儿的观察,我小结出“弱势群体”的成因(特征)。(以本班为例作分析。)
1.年龄差异。“弱势群体”的幼儿年龄普遍比班级平均年龄小
2.家庭教育。个别家长对0-3岁的婴幼儿早期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错过了一些教育的关键时期)
3.生理机能的个体差异和身体素质的不同,也是造成发展水平有差异的原因。
4.性格原因。“弱势群体”中的幼儿有相当一部分的性格很内向,表现出含羞,胆怯。而另一些幼儿具有过多攻击性行为的幼儿也是“弱势群体”的组成部分。
5.幼儿在周围环境中所获得的认同感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和人际交往的顺利进行。
那么,幼儿园实际的教育环境对“弱势群体”幼儿的成长所起到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负面的作用:大部分教师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是
1.班额大。这就给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带来了很多具体问题。比如,操作活动中对个别幼儿的指导不够。而那些胆怯,内向,年龄偏小的幼儿就更容易被老师无意识的忽略。
2.幼儿的个体差异(年龄差距,性格差异)。在日常的活动中,班级内年龄较大的幼儿和性格较为外向的幼儿表现出积极的一面,老师总是很自然的与他们有着更多的互动,与此同时又无意识的忽略了班级中的“弱势群体”。
3.教师对待他们的态度:教师的话在幼儿的心目中是非常有分量的。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对某一个幼儿过多的负面评价, 特别是在集体面前对他的指责。会带动起班级中另一部分幼儿对认识,能够让这个孩子由于自卑而感觉到自己处于班级中的“弱势群体”。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教师对某一个幼儿的过多保护,也容易让这个孩子由于缺乏自信而处于班级的“弱势群体”。无形中,教师有意或无意中的一些负面作用给这些幼儿正常的人际交往带来了阻碍。会给幼儿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面对班额过大这些无法改变的实际情况,教师只有克服困难,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调整教育手段,减少教育行为中的负面作用入手,来改变方向“弱势群体”幼儿的处境。从正面去看待这一部分幼儿,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平等的机会,关注他们的发展,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自由的空间。
我的改变:
之一:分组教学。我在语言活动中增加了分组教学的次数。相同类型的语言活动我分两次给不同组的幼儿上,面对不同年龄和性格的幼儿,在组织和指导过程种采取不同的手段。有时,也会根据两组幼儿的发展水平,设计不一样的活动。在分组教学中,人数的减少更有利于教师能尽量的照顾到大部分地区幼儿。教师与不同水平的幼儿有着不一样的互动,不同水平的幼儿能在活动过程中得到教师的个别关注指导,更大限度的满足了幼儿的被关注感和被认同感。这样的活动同样也会让教师有着不同的收获。[幼儿园教案网]
之二:调整观察幼儿的角度,辩证的去分析“弱势群体”中的幼儿,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从表面上忽略他们的“弱势群体”点,张扬他们的优势,将他们的“弱势群体”势记在心里,而不是挂在嘴上。反之,将他们的可爱之处,个人优势介绍给其他幼儿,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在集体中能够勇敢的展示自己。缩小那种无形的心理差距。例如,幼儿H性格孤僻,不和任何同龄朋友交往,人际交往上遇到了很大的障碍,语言发展也大不及同龄人。但是,他在数学方面却有突出的表现,对于幼儿园环境中和数,量,图形有关的事物有着极大的兴趣和很高的认知水平。于是,我主动和他玩与数学有关的游戏,并很神秘的告诉班上的幼儿他的本领,同伴们开始关注他,并且发现他真的很能干。有一天,班上一个大孩子X羡慕的对H的妈妈说,我好佩服H,他每次发筷子都不会出错。H的妈妈高兴地对我说,“我真的没有想到X会这样说,因为他可是班上能干的孩子啊!”
之三:合理利用差异性资源:在班级中安排大手和小手,大脚和小脚,高个子和矮个子等活动,让存在较大年龄差异的幼儿相互了解,相互喜欢。
在改变自身教育行为的过程中,有时会因为思维定势和习惯性性的做法而感到困难重重,但是,只要有心,一定会有改变。而这一点一滴的改变不仅改变了幼儿,同时也改变了我。它让我懂得了“把一碗水端平”对幼儿来说是多么重要!同时,也告诉我们,“弱势群体”并不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