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期正是躯体动作和双手动作发展的最佳阶段,而手腕和指尖等小肌肉群的运动,不仅能促进大脑皮层机能的完善发展,而且有利于幼儿的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开发。本文通过对一名叫群群的孩子在手工活动中的行为表现的仔细观察后,进行了深入细微的分析,并采取一定的教育措施,以"智慧在指尖流淌,创意在心灵绽放"的结论,记录了群群在手工活动中的成长经历。
关键词:手工活动 指尖 创意
一、问题的提出
瑞吉欧学前教育体系认为:"幼儿手工是内在于儿童的一种语言,是儿童自我表达的工具,儿童手工具有其独特的表现方法和形式。"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儿童的智慧在他们手指尖上。"所以,我以班级特色"手工"作为研究的课题,通过仔细观察、深入分析、有效引导等,使一名叫群群的孩子在各种各样的手工活动中找到了真正的快乐,也让更多的孩子在手工活动中受益无穷。
二、问题的分析
(一)个案介绍(观察初期)
群群,男,6岁,中班,性格活泼开朗,喜欢玩一些运动类的游戏,对于一些比较安静的活动,他的注意力不太集中。
手工活动中的群群:拿到手里的手工材料,总喜欢团成一团,例如:喜欢把橡皮泥做成一个大球;喜欢把纸团成纸团等等。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喜欢自言自语,注意力不集中,对自己的作品缺乏信心,总要藏起来,听到同伴否定的评价时,就瞒着头趴在桌子上。
案例一:折纸——牵牛花
神情:不假思索!眼睛瞟了一眼流程图不知所措。
语言:看不懂,我做不起来。
动作:胡乱地将手中的白纸团成一团,并用记号笔进行"装饰"。
结果:纸团上出现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黑点。
案例二:泥塑——特色点心
神情:看着身旁正在制作蛋糕的小朋友,显得不耐烦。
语言:做蛋糕,这么麻烦啊?看我做个大汤圆。
动作:拿起一团橡皮泥,使劲地捏、搓。
结果:毫无装饰的一团橡皮泥。
案例三:剪纸——窗花
神情:茫然!眼睛盯着黑板上的窗花作品。
语言:哇!要在纸上剪这么多洞啊!
动作:迟迟不动手——反复折叠蜡光纸——终于下手——剪刀迅速地动了几下——展开作品
结果:一张零零散散的蜡光纸。
(二)个案分析
1.该幼儿在手工活动中缺乏自信
"折纸"作为班级特色,平时组织的活动也比较多,每次活动都要求孩子们看着简单、明了的示意图,自主探索折叠的方法,大部分幼儿都能大胆地进行尝试。但是这对于群群来说,似乎有一道迈不过的坎。从他的语言表现来看:首先,他看不懂流程图上的箭头、线条等;其次,"我做不起来"可以看出他不自信,不敢去尝试一下。
2.该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不浓
从群群在手工活动中的种种动作表现"胡乱地团纸团、团橡皮泥、不假思索地剪纸"可以看出,群群并不喜欢手工活动。首先,他对提供的操作材料、用具不理解;其次,他对教师以及同伴的作品不感兴趣,同时也缺乏一定的想象力;再次,在活动中他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不考虑操作的要求是什么,也不考虑自己的作品是否能得到认可等,只知道要把手工材料用起来,而得到的作品只是流于形式,从中他也得不到任何的乐趣。
3.该幼儿在手工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
从群群的神情"不假思索!眼睛瞟了一眼流程图不知所措"可以看出,他并没有把手工活动放在心上,没有经过仔细地观察、探索、琢磨操作材料就表现出不感兴趣的样子,看见身旁小伙伴操作的过程,也表现得不耐烦。而且在整个过程中,他也总喜欢摇着头、晃着身子、动着嘴巴,注意力完全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