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长约见室

经常有家长因为自己孩子在班里属于年龄偏小的,怕孩子受同伴欺负而要求园长给调班级的。这不,毛毛的妈妈又来到了园长室问:“我想把孩子从中班调到小班,您看行吗?”    同伴是个大学校   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说:“小孩子的智力发展和社会化进程主要是在他们和比自己更成熟的社会成员一起活动、一起相互作用之下,逐渐完成的。”用维果茨基的话来说,大孩子在和小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同时就充当着小孩子的指导者角色,他们通常并不手把手地教小孩子做事情,而只是在旁边以教训的口气点拨小孩子,这种点拨的作用,好比盖房子时要先搭个脚手架,大孩子帮小孩子搭了个脚手架,至于和泥、砌砖大孩子就不管了,小孩子要跟上大孩子的活动,就得使劲地"和泥"、"砌砖",努力把房子"盖"起来。就这样,孩子们在一起玩耍中,学会了做事情,懂得了好多不懂的东西,知道了好多游戏规则和社会规则,他们的智慧增长了,社会化进程也循序渐进地完成了。   现在父母只有一个孩子,把孩子捧在手心里,百般呵护。但是回想一下我们成人的童年情景,是不是常常有追着大孩子屁股后面的时候?是不是有被大孩子欺负的情况?小孩子和大孩子一起玩,当然处于劣势,他们的力气不够大、智慧不够多,受欺负的时候会多一些。但是,正因为这些似乎力不从心的活动,才大大地刺激了他们智力发展中的"最近发展区","迫使"他们不断努力,学习和掌握新的东西。同时,多数大孩子并非总是蛮不讲理地欺负小孩子,他们往往比小孩子懂更多的道理,在一起的游戏中,能充当父母、老师所无法充当的“指导者”。   现在很多幼儿园都有"大带小"活动,比如大班的孩子帮小班的孩子穿衣服、叠被子;中班的孩子和小班孩子一起游戏。有趣的是当大孩子做事情时,小孩子不但自觉服从大孩子,还神情专注地学着做,比跟老师学得还认真呢。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时同伴的力量要远远大于家长和教师。   这位家长的孩子只是年龄在班级里“偏”小,与同班的孩子还是处于一个年龄段。同一年龄段的孩子在一起,各方面应该是不相上下的,只是优势不同而已。比如你力气大,我脑子活;你唱歌好,我画画棒等等。如此这般,孩子们在一起,互相给对方搭建着"脚手架"。他们相互模仿着、比试着、商量着、冲突着……正是在这种模仿、比较、冲突和合作中,孩子们进步了,变得更聪明了。[当代家庭教育报:苏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