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人施教——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一)

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人施教"的教育思想。孔子门徒三千,他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针对性的教育,培养他们成为了具有不同特长的人才。

艺术追求个性的表达,更需要"因人施教"。在幼儿国画教学中如何实现"因人施教"的目的呢?面向全体孩子,我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

一、示范留白

要实现"因人施教",首先要打破单一模仿的教学方式。如何既能解决教学重难点,又能避免模仿引发幼儿主动性?可以让示范留白。

老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实际能力和每次活动的目标,设计示范的内容。如只有主体没有背景的示范,让背景留白;只有主题没有主体的示范,让创作形象留白;只有个体没有群体的示范,让群体的变化留白等等。

掌握留白的空间,灵活运用,可以让幼儿既学会技能,又能在绘画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享受到自我创作的乐趣。

二、指导分层

针对不同需要提供不同的帮助是"因人施教"的指导方法,在国画教学中,幼儿的表现是各不相同的。老师可以结合幼儿的特点和现场需要,进行分层指导。

如表现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指导他积极联想,自主丰富画面。喜欢模仿的幼儿,可以给他一些具体的建议,让他从选择开始学习发散思维。思维活跃但基础技能较差的幼儿,可以指导他正确运用基础技能表现画面。

指导的分层,兼顾了不同幼儿的特点,既鼓励了自由创作,又帮助了基础表现,使更多的幼儿能在指导中获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