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县白沙中心幼儿园 刘晓英 在幼儿园小朋友特别喜欢上手工课,这个活动既让幼儿动手动脑,提高孩子的操作能力,获得情感和探究的满足,又会培养幼儿的艺术情操。我们幼儿园是乡镇幼儿园,大部分孩子来自农村,农村有其丰富的物质资源:一团泥、一片树叶、一捆稻草、一扎麦秆等等这些农村的废弃废旧物品都可以作为孩子们的手工操作材料,让孩子们做出漂漂亮亮的美术作品,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以及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对美的追求,陶冶幼儿的艺术情操,满足幼儿的操作欲望,探究物品的多变性。我园就以"利用农村资源,搞好幼儿园的手工活动"。
这个为校级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其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一、材料容易收集、操作性强。
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们来说,要收集泥、树叶、稻草、麦秆等材料是很容易的。在收集材料的时候要求孩子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要注意安全。安全问题是幼儿园工作的首要问题,不管组织什么活动首要考虑的是孩子们的安全,这也不例外。在收集材料之前老师要对材料的安全性进行检查,对孩子的皮肤、身体有刺激的材料不能收集。在收集材料的时候,要给家长交待清楚要求,要求家长帮助孩子采集或者陪同孩子们一起去采集,避免幼儿因为收集操作材料而发生的不愉快的安全事故。
2、其次要注意卫生。在设计活动之前除了要考虑孩子们的安全问题之外,还要注意环境卫生和孩子们的个人卫生问题。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收集材料之前,老师要强调收集的物品要存放在固定的位置,比如用胶带或纸箱子来装好,不要在家中丢得满地都是,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把材料带到幼儿园来以后,放到老师指定的位置,不要随便拿出来玩。在幼儿用完以后不要的废旧物品,要强调把垃圾丢在垃圾桶里,也免影响幼儿园的环境卫生。比如像麦秆、树叶、稻草、泥等这些操作材料的收集使用,如果没有整理好会影响到环境卫生。在操作手工课以后,一定要强调孩子们去洗手,像泥团之类的物品由于操作不当会弄脏衣服、手、脸等,所以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在活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强调孩子们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3、要求孩子们收集的材料具有普遍性。在交代孩子们去收集操作材料的时候,不能要求孩子们收集不到或者很难收集得到的材料,所以要求孩子们收集的材料要具有普遍性。
二、注重过程的引导。
在幼儿园上手工课,孩子们是特别感兴趣的。对于这些幼儿常见的废旧物品收集到幼儿园以后怎样制作出漂亮的作品呢?这需要幼儿园老师的好好引导。
1、作品的构思。孩子们能否较好地对事物进行构思取决于孩子们是否拥有相关经验。要想构思好一副作品,首先要扩大孩子们的眼界,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因此要指导孩子们到大自然、社会去观察、去取材。指导孩子们对自然以及围绕在我们周围的各种事物进行精湛的观察,让孩子们学会有目的、整体的观察,比较物体的外形特征,分析物体的结构,总之引导孩子们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以扩大孩子们的眼界。经常指导孩子们观察,会使孩子们关注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既培养孩子们对生活的兴趣,又丰富了孩子们的手工素材。其次是老师要给孩子们分析这些材料的性质、形状,用这些材料能做出些什么作品。如我们幼儿园中班的梁老师要求孩子们收集洋槐树的叶子来粘贴各种植物、动物,叶子本身是椭圆形的,怎样才能用这些平凡的叶子贴出漂亮的作品呢?幼儿就会凭自己的生活经验,在脑子里构思出动物、植物和其他物品。老师示范贴出一副树叶花,交代了粘贴中的注意事项后要求孩子们操作,有些孩子就贴出了美丽的蝴蝶、有些孩子贴出了太阳、有些孩子贴出了一颗漂亮的大树----由于孩子们生活经验的不同,他们的构思也不同,他们做出的作品也各式各样,非常美丽。
2、老师的示范。在手工课上,老师的示范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示范的时候,首先选的材料颜色要鲜艳,一般比孩子操作的要大一些,其次示范的位置要选正确,要让全班孩子都能看清楚老师操作的过程。边示范边讲解,让孩子们能理解老师是怎样操作的。比如我们幼儿大班的王老师在上手工课时,活动内容是用孩子们收集的稻草来编辫子,老师在示范的时候用三根稻草编辫子,由于有一部分孩子没有看清或没有理解老师的示范,结果在操作的时候就不知道该怎样去操作。
3、注意个别引导。在小班或者中班,有部分孩子无从下手的时候,老师要鼓励孩子们大胆的操作,引导他们第一步做什么、第二部做什么,这样幼儿才会有操作的信心,才会大胆的尝试,才能做出漂亮的作品。比如我们幼儿园赵老师在小班上手工课,要求幼儿收集废报纸,用废报纸撕出美味的方便面,在要求幼儿操作的时候,又一部分孩子拿着报纸不知怎样做,无从下手,赵老师亲切的走过去,让孩子一只手拿着报纸,一只手撕,老师轻轻的拿着孩子们的手撕一次,孩子们就知道操作了,而且尝试怎样撕得更细更长,最后撕出了一堆美味的方便面。对小班的孩子来说,能做出这样的作品非常好。每个孩子都在认真的操作,满足了操作和情感的欲望,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4、注重幼儿的独创,培养孩子们个性化的创作。在幼儿园的手工课中,要注重孩子们的独创,培养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和个性化发展,增强幼儿的自主性,让积极的情感贯穿美术活动实践中,使幼儿学会创造美。在我们幼儿园大班张老师的泥工课中,张老师要求孩子们收集的泥用塑料袋装好带到幼儿园来,在美术课中教孩子们用泥来塑造动物"熊",老师分析了熊的各部位的形状,也示范了做熊的全过程后要求孩子们操作,有个小朋友做的是狗,做得还特别逼真,老师问他为什么要做狗时,他说:"我做的是我家的小狗花花,因为他是我的好朋友。"这孩子做得多好啊,说得也多好啊!老师对这位孩子的做法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情感的满足。
三、正确评价孩子的手工作品。
在美术界经常可以听到幼儿美术作品不需要评价的议论,因为幼儿有着不同的表现,每个人有着各自不同的价值,是不能用一个标准"像不像"作优秀评价的。如果不尊重孩子的个性,用一根尺度衡量,会影响孩子们的成长,但美术教育也是一种教育活动,教学中通过让孩子动手动脑,来发展孩子的内在潜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评价还是有必要的。那么,应该怎样评价幼儿作品呢?
1、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
现在大多数老师都把模仿作为评价幼儿美术作品的标准。"像真的"就是优秀作品;"不像"就认为是水平不高,这些都阻碍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抑制了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所以,评价幼儿作品首先应当从理解幼儿的角度出发,借孩子的眼睛,借孩子的一颗童心去看作品,不应用"像"与"不像","对"与"错"成为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更不应用专业眼光或主观的眼光去评价这些特殊的作品,评价是一种导向,肯定幼儿作品,有利于树立孩子的成就感,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再创作的信心。
2、要了解孩子们的手工创作特点
孩子们的一些作品,在成人看起来很可笑,但却真实反映了孩子对事物特征的认识。比如张贴"水果树",成人的理解是长满苹果或梨子的树,而孩子则会把它想象为结满各式水果,如香蕉、葡萄、梨、桃甚至西瓜的"百果树"。这就表现了幼儿天真、活泼、幼稚和可爱。所以,在评价幼儿作品时,要依据"新、奇、稚、满"的标准进行评价,"新"指构思新颖,"奇"指想象奇特,"稚"指童真稚趣,"满"指整副作品丰满。在幼儿自我意识刚萌芽的初期很需要得到成人的肯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如果否定他们的作品,则会扼杀他们的自尊心,以个人喜好和自我审美观点主观地评价幼儿的作品,则会误导幼儿思维创作的方向。以鼓励为主,帮助幼儿树立和增强自信心,实现自我价值,加强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进一步巩固兴趣的有效措施。
3、要给幼儿创设互评作品的环境
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是一个提高幼儿审美能力、集思广益的过程,要让幼儿人人参与,积极的发表看法。每一次手工作品完成以后,可把全班幼儿的作品一件一件展览出来,让幼儿互相审视、交流,同时还可以让孩子们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想和怎样做的。有的孩子就会像讲故事一样述说自己有趣的构思,这时教师不要给幼儿的作品打分,不要对任何幼儿的作品下结论,避免造成幼儿的恐惧心理。
孩子们经过审视、互相观察,他们心里明白, 谁做得好,谁做得不好,自己还存在哪些不足……通过大家品评,幼儿的自信、自强、自爱逐步增长,他们的创造性会更强。
四、手工课可以培养幼儿对美的追求,陶冶孩子们的艺术情操。在我们农村幼儿园上手工课有便宜的物质条件,操作材料很容易收集,孩子们也非常感兴趣,通过孩子们动手动脑的操作,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更可以激发孩子们对美的敏感性,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和积极性。孩子们的作品是孩子们自我的一部分,表现他们的思想情感、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这样的手工活动,也是一种审美活动,能使幼儿感受和理解真、善、美,从而陶冶其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