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春晓幼儿园 钟月明 【摘要】教师在教育个别较特殊幼儿时,总是会想方设法地寻找机会进行表扬,所谓抓住教育的契机、抓住幼儿的闪光点,但表扬的效果却并不如人意。原因在于,教师忽视了在集体中个体的公开表扬对个体自身及对同伴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同时,表扬效果与个体的公开表扬事件和不同的年龄有关系。本文就个体的公开表扬之后,对幼儿个体及同伴的群体反应等现象作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幼儿;个体表扬;同伴
在《我们的表扬哪里去了》一书中提到:"教育者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不应为了表扬而表扬,表扬的目的是在孩子未成熟时,在孩子没有明确的是非观,没有能力分辨对错的时候,帮助孩子建立一种正确的是非观,辅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最终能够让孩子形成自我激励、自我表扬的能力。"的确,所有教育者给的表扬,从心底里都是为了想方设法地去帮助幼儿,特别是在集体中所显现出来的个体差异,需要老师借用表扬的手段去加以增强或"弥补"。我们常常会面对着单个幼儿说表扬的话、做表扬的行为,但很多时候,我们也会在集体面前进行个别表扬,希望获得更好的表扬效果。而集体中的个体表扬并非如家庭中的单个表扬一样。它不仅要能激励被表扬的个人,还要起到被同伴认可,甚至形成榜样的作用,同时也利用群体效应相互促进,带动全体幼儿,形成整个的积极氛围。
然而,集体中的个体表扬并非一搓而就的。针对不同年龄的幼儿、不一样的事件等等,我们的表扬不见得都能收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一、案例描述
案例1:
午睡时间到了,为了帮助所有幼儿入睡(特别针对个别不易入睡的幼儿),老师想了个策略:睡着的小朋友能得到一张彩色小卡片,并且会放在他的枕头旁边,当他醒来的时候就能发现;没睡着的就得不到小卡片(起床的时候小卡片重新交还给老师)。谁先睡着谁先得。果然,一段时间过后,向来睡不着的朱朱不在老师陪伴下竟然也睡着了。起床后,老师摸摸朱朱的头:"今天,朱朱不用老师陪,睡得可真香啊!瞧,你也得到小卡片了!"朱朱笑了。老师觉得,应该抓住这个契机,于是,在集体面前表扬了朱朱(因为平时不睡着的他会影响到集体),并让其他同伴给予他掌声。这时,畅畅在座位上举着手说:"老师,我也睡着了!"亮亮也叫起来:"老师,我也睡着了!"其他幼儿也纷纷说着"我也睡得很好的……"他们的眼里充满了期待。于是,老师开始解释:"你们都是好样子。只不过因为他以前不是好样子,今天特别好,他进步了,所以老师要表扬他,希望他以后都能和你们一样天天好样子!"幼儿们似懂非懂,一句"哦",噘着嘴巴把手放下了,有的甚至是一副很失落的样子,眼睛里充满了疑惑和不解。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只要朱朱保持着自己睡觉的好样子,老师就表扬他,有时候只在他面前,有时候也还采用在集体面前的表扬方式,甚至还奖励他一个人五角星。而每次的公开表扬,其他幼儿都会有先前的反应。
二、案例分析
两三岁的孩子喜欢"听好话",喜欢别人称赞,四五岁时,这种喜欢称赞的心理更强烈。适当的称赞会激发孩子的荣誉感和上进心,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因此,陈鹤琴先生明确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也因此,针对班里较特殊的幼儿,老师们投入的关注不少。为了激励某个调皮捣蛋或是能力较弱的幼儿正面的积极的行为,老师常常会努力挖掘他身上的优点,撇开消极的、只找积极的,并加以扩大化,甚至在集体面前大大表扬(除了精神表扬,还有物质奖励,如五角星等),以重塑他的自信或是维护他在同伴中的好形象,激发他的积极行为。就上例来说,针对朱朱的情况,老师的表扬是即时的,也是有必要的。老师的解释以及给予五角星似乎也是合理的。
但是,我们也发现,同样的个体表扬在不同年龄段所起的效果是有差异的。以上是中班年龄段。我们在小班、大班幼儿的身上也观察过。就午睡事件,因集体面前的个体表扬而可持续良好行为一段时间或是更长时间的,小班幼儿约占60%,中班幼儿约占70%,大班幼儿约占20%。除被表扬幼儿以外,同伴的反应也不容忽视。而除被表扬幼儿以外的其他幼儿的反应也有差异,如小班幼儿有约70%表现出要争取老师同样的表扬,同时伴有失落情绪(弱);中班幼儿大部分表现出要争取老师同样的表扬,同时伴有失落情绪(强);到了大班,只有小部分幼儿表现出要争取老师同样的表扬,同时伴有失落情绪(微强)。在类似的其它事件中,所表现出的整体状况相似。(附案例)
案例2:
小班,晨间早操时间。老师在前面带操,一边鼓励每位小朋友动起来,一边时不时地叫下不太愿意动的小朋友的名字。当老师发现向来不愿意运动的豆豆也动了几下的时候,老师及时表扬道:"今天豆豆也动起来了,可真神气呀!"听到表扬的豆豆继而又动了几下,尽管没有坚持到底。当回到教室时,老师还不忘在集体面前表扬一番:"今天老师还要表扬一位小朋友,他就是豆豆,因为今天他也和大家一起做早操了,所以老师要奖励他一颗大红花!"说完,大红花贴到了豆豆的额头上。在豆豆表现出羞涩而高兴的神情的同时,其他小朋友坐不坐了,从座位上站起来,甚至索性走到老师身边,"老师,我也做得很神气的!"、"老师,我也做早操了!"、"老师,我有没有大红花的?"……老师马上说:"大家都做得很神气,每个小朋友都很棒!我们明天要做得更好,好不好?"小朋友"好!"老师摸着其他小朋友的头,并顺势示意他们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他们瞟了一眼大红花,随着一声"好"也就回到了位置上,尽管眼里有点恋恋不舍,但马上被转移了。
表扬过后,豆豆主动做操的状况有所改观,但进展缓慢。
案例3:
大班下午区域活动时间,小胖和其他同伴在阁楼上玩建构积木。这次的主题是搭建动物园,他们的合作完成得不错,似乎也是小胖感兴趣的。老师在指导时就在小组里表扬小胖,"小旁今天表现不错,能和小朋友一起合作了!"(平时操作时间,小胖会破坏这破坏那、且常和同伴起争执)当老师说时间到时,同区域的幼儿都下来了,而小胖还在整理、甚至修补。于是,到了评价时间,老师特意表扬道:"建构区的小朋友合作得很好,要表扬,特别是小胖,不像以前那样搞破坏,而是和同伴一起搭建动物园了,而且到最后还把多余的积木整理起来了,所以老师要特别给他一个大拇指,希望他下次也能和大家一起合作。"这时,甜甜说道:"老师,我和妮妮也一起合作画画了,我们还把美工区的废纸头也扔进垃圾桶了,你看!"老师:"恩,你们一起完成一幅画,真不错!"QQ自言自语说:"我也整理好的,我每次都整理好的!"小布说:"老师,刚才小胖和我们一起搭的时候,他把我们搭好的推翻了都没说对不起!"老师:"是吗?可能是小胖不小心的,但今天,我们都觉得小胖的表现比以前好多了,不是吗?我们还是给他掌声鼓励下吧!"在老师的带领下,大家给小胖送去掌声。
表扬之后的活动里,如果是小胖感兴趣的事情,他是可以参与合作,但是在其它时间,他的合作效率提高不明显,破坏率一如往常。
三、案例启示
经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年龄段,除被表扬的幼儿存在个性差异外,的确隐藏着很多不妥之处。那么集体中的个体表扬到底该怎么运用才比较合适呢?笔者认为:
(一)集体中的个体表扬需注意年龄特点
表扬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种,在集体面前进行个体表扬是老师常用的一种方法。对个体而言,这样的表扬能起到一定的效果,特别是小年龄的幼儿。
幼儿心理学研究表明,年龄越小的幼儿自我评价及对他人的评价能力较低,成人的评价是他衡量自己及他人的标准。在特定的文化因素(集体)影响下,幼儿容易逐渐形成特定的行为模式,但这种行为模式不稳固,这与儿童抽象的、反思的价值意识尚未形成有关。而另一方面,小班幼儿处于自我中心化较强的阶段,初步能够接纳、认同同伴,但还没有形成自身与同伴的比较意识。尤其是4岁前,幼儿尚未形成社会自我价值意识。这与儿童的社会现实情境、与儿童的社会交往水平及思维发展水平有关。因此,在这个年龄段,榜样作用不是很明显,选用个别表扬比公开表扬更实用。
米德指出:"个体并不是直接经验他的自我本身,而是只能从和他处于同一个社会群体的其他个体成员的特殊立场出发,来应用他的自我本身。"到了中班年龄段,是同伴交往的高峰期,幼儿开始去自我中心,同伴间的比较意识也逐渐产生。老师利用个体的公开表扬不仅巩固个体的良好行为,同时榜样作用也能激发除他以外的其他幼儿与之竞争、向他学习,可有效地促进整体的积极向上。
到了大班年龄段,代表个体的行为方式以及兴趣趋向初步形成,自我价值意识以及价值抽象的能力已有所发展,正摆脱价值判断上的受制于成人的现象,显示出自己的个性。但同时,荣誉感也逐步增强。因此,老师的个体表扬不能盲目,要谨慎、要恰如其分。
(二)集体中的个体表扬需注意群体效应
在突出个体的同时,需要注意这种突出是否被同伴认同和接纳。因为老师作为突出表扬的目的就是要让他融入集体,被同伴认可、甚至受欢迎。如果这样的表扬只是老师认为而并非建立在被集体认可的基础上,"好行为"的持续也是会受影响的,更有甚者还会被同伴排斥,如"我也会做的事情,为什么老师表扬他不表扬我,这个人真讨厌"(这从其他未被表扬的幼儿的表情、眼神中可以找到)。因此,这样的表扬实质上是起了反作用,拉远了他与同伴的距离,也间接影响了他与同伴的交往。据研究表明,幼儿阶段已经产生排他心理,随年龄的增长,会产生如骄傲、自满、嫉妒等情绪。特别是中、大班的幼儿,已经具有初步的判断标准,若老师的表扬带有相对的盲目性,那么同时也会让其他幼儿产生对老师的不信任感。
(三)集体中的个体表扬需选择合适的事件
要突出个体,最好借助他与同伴不一样的地方,而并非寻找大家都能做到的事情,如午睡、整理玩具等,应寻找更为突出他个性的行为,是人家所不具有的。比如,他对汽车的兴趣超过其他幼儿,那么可借汽车创设相应的机会发挥他的长处,让其他幼儿对他刮目相看,产生对他的羡慕之情,树立他在同伴中的形象,从而产生自主的、积极的情绪渗透于其他方面。例如:中班的浩浩小朋友做事总是很拖拉、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够、与同伴交往也不主动。可是,老师发现他对昆虫很感兴趣。老师特意在图书区投放有关昆虫的书,在看书时间,老师故意问这是什么昆虫、那是什么昆虫。浩浩就迫不及待地抢着说,还时不时地回答同伴的提问。于是,老师借机会大大表扬:"浩浩真聪明,知道好多好多的昆虫,还教我们认识了以前不认识的,我们给他拍拍手!"此时,大家眼里充满了羡慕,好象在说"原来浩浩也很了不起!"也因为是浩浩的兴趣点,他自然也会感到很自豪。继而,同伴与他的交往开始密切起来。
总之,作为表扬方式的一种,个体的表扬是为了帮助个别较特殊的幼儿融入集体,以便创建更好的集体。表扬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促进单个幼儿一时一事的进步,表扬作为一种教育方式,是为了更多幼儿长期的发展进步。因此,在面对集体的个体表扬时,更要顾及到个体与群体的关系,让个体真正地获得"表扬"而成为集体的一员。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学前课程价值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12
〔2〕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我们的表扬哪里去了[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