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案例推荐:大海洋球

二期课改以后,我们提倡要给孩子充分探索的时间和机会,让孩子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关注孩子探索的过程,把握好介入的时机,选用适合的教育策略和指导方式,引导孩子在自主的活动中积极的发展。我也有这样一个小案例和大家一起探讨。
草地上到处都可见孩子们喜爱的玩具,特别是羊角球、鳄鱼跷跷板、月亮船、轮胎等等……老师轻轻一声:"想玩什么就玩什么,玩的开心点。"孩子们便四散分开,挑选自己喜爱的玩具去玩。这时,杨逸伦小朋友游荡了一圈,最后将视线定格在了黄天宸身上:只见黄天宸正站在羊角球上,两手平举,坚持了几分钟,然后往下跳。杨逸伦冷冷的看了一会儿,也找来了一个相同的球,开始像黄天宸那样,试着站上去,一次、两次、三次都很快的掉了下来,于是他索性坐在草地上,并将球抱在怀中看黄天宸,脸上充满了羡慕。

分析:杨逸伦小朋友每天离园前都会在草地上玩半个多小时,所以他对一般的运动器械都不感兴趣。而且他是一个比较有个性,胆子较大的孩子,因此对一些新鲜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有很大的兴趣,所以当他看到同伴的这一举动时,他也有了想试一试、玩一玩的欲望,虽然没有成功,但他并没有放弃,他现在在旁边就有可能是在观察同伴的动作,并思考是怎么玩的。
当黄天宸离开去玩去他玩具时,杨逸伦又站了起来,重新将脚踩在了羊角球上,之一下,球就滚开了,他嘟哝着:"怎么搞的?"然后很失望的将球一脚踢开,转身去玩其他的了。
分析:在一番思索后,他可能觉得自己会玩了,而且他并未发出求救信号,而是又一次的尝试、探索,然而还是没有成功。教师在选用指导策略的时候就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如果我直接告诉他、或是请黄天宸告诉他,会不会造成他的尴尬?因为他很想玩,却没有寻求帮助,宁愿不玩,一定有他自己的想法。

我故意提高了声音:"黄天宸,你愿不愿意把你刚刚的新本领教教袁老师?"黄天宸满口答应。我偷偷的回头看了一下,杨逸伦已悄悄的站在我身后不远处。只见黄天宸先拖来一个轮胎,然后将球放在轮胎中间,正好球固定不动,最后他利索的爬上球,并将两手伸平,站了一会儿,就很神气的跳了下来。"我学会了,谢谢你"我对黄天宸表示了感谢。这是杨逸伦一声不吭的搬来另外一个轮胎,找来了另外一个羊角球,照着黄天宸的玩法一下子就站在了羊角球上,他终于发现没有轮胎,羊角球就会滚,人也站不上去。他从球上跳了下来,跑过来一脸兴奋的告诉我:老师,我可以站在球上了,还可以跳下来"他兴奋的声音引来了其他的同伴,亮亮,笑笑也纷纷玩起了大海洋球。
分析:思考再三,我还是选用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指导策略,而且我是从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内心感受出发,间接的给杨逸伦提供了帮助,同时还是给他留下了探索的空间。老师在给孩子提供帮助时,并不能一概而论,也没有一样的模式,而应该因人而异,因势利导,针对不同的幼儿、事件来选择不同的指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