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条口透承山配合运动治疗肩周炎疗效。方法 临床分试验组78例,对照组39例。试验组条口透承山配合运动加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结果 试验组一个疗程愈显率(61.53%),对照组愈显率(28.20%),经Ridit分析(P0.0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提示条口透承山配合运动疗程短,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疗法。三个疗程两组治愈率比较,试验组69.23%,对照组33.33%,经Ridit分析(P0.01),差异有显著性,提示条口透承山配合运动的治愈率优于常规针刺疗法。结论 条口透承山配合运动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关键词】 条口透承山;运动;肩周炎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指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因退行性改变、劳损等引起的广泛慢性无菌性炎症。以单侧或双侧肩关节酸重疼痛,伴有关节功能障碍为主症,属临床常见病。笔者应用条口透承山配合运动治疗肩周炎7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自山东省委机关医院和交通学院医院门诊,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规定的肩周炎诊断标准执行。随机2∶1分组,全部病例117例,试验组78例,其中男32例,女46例,年龄44~58岁,平均(51.2±6.2)岁,病程最短半个月,最长2年,平均病程(10.23±5.36)个月。对照组39例,其中男25例,女14例,年龄45~60岁,平均(52.3±5.8)岁,病程6~22个月,平均病程(11.23±5.45)个月。两组之间在年龄、病程等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针灸取穴 条口、承山、肩三针、肩恼、肩篌、阿是穴。
1.2.2 操作方法 试验组患者取坐位,用华佗牌2寸毫针,先条口透承山施行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逐渐加大提插捻转幅度,使针感增强向上传导,力求气至病所,以泻法为主,捻转幅度大于180°,捻转频率90次左右,针刺同时令患者最大限度地活动肩关节,作前抬、后伸、外展、上举、内外旋转等活动10 min;然后局部取肩三针、肩恼、肩篌、阿是穴针刺得气后加TDP照射,每次30 min,10次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1个疗程,3个疗程观察疗效。 对照组用华佗牌2寸毫针,取肩三针、肩恼、肩篌、阿是穴常规针刺施行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留针30 min加TDP照射。10次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3 治疗结果
1.3.1 疗效判定标准 整体疗效评定,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卫生部制定颁布,1997年第三辑)有关“肩周炎”的疗效标准。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范围基本正常。显效:肩部疼痛明显缓解,肩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改善。有效:肩部疼痛基本缓解,肩关节活动范围部分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
1.3.2 治疗效果 见表1。表1 两组治疗效果 注:第1个疗程,U=3.32,P<0.01;第3个疗程,U=3.05,P<0.01
由表1,经过一个疗程后试验组治愈20例,显效28例,愈显率(61.53%);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7例,愈显率(28.20%);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两组结果经Ridit分析,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经治疗3个疗程后,试验组治愈54例(69.23%),显效15例(19.23%),有效8例(10.25%),无效1例(1.28%),总有效率98.72%;对照组治愈13例(33.33%);显效18例,(46.15%),有效7例(17.95%),无效1例(2.56%),总有效率97.44%。试验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两组结果经Ridit 分析(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