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鲁丽娅 高镇松 李宏伟 李振宇
【摘要】 目的 探讨缺陷型与非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差异性。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于治疗前检测血清催乳素水平,按Carpenter关于缺陷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分为缺陷型27例与非缺陷型63例,比较同性别两型患者间血清催乳素的差异性;同时与30名健康对照组进行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缺陷型与非缺陷型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性别两型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比较,非缺陷型患者显著低于缺陷型(P<0.05);与对照组比较,非缺陷型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缺陷型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不同性别间血清催乳素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非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较低的结果间接支持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功能亢进假说。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缺陷型;非缺陷型;血清;催乳素
近年来,精神分裂症的生物学研究在多领域均取得了较大的突破。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抗精神病药物的开发及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自Carpenter提出缺陷症状的概念并将精神分裂症划分为缺陷型与非缺陷型的诊断以来,许多学者已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缺陷型与非缺陷型之间有许多临床差异〔1,2〕。为探讨缺陷型与非缺陷型精神分裂症血清催乳素(PRL)水平的差异性,我们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在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首次发病;(3)患者知情同意;(4)总病程≤5 a;(5)排除脑器质性疾病及其他躯体疾病,酒精或药物依赖史,器质性精神障碍,妊娠及哺乳期、月经期妇女等。共入组90例,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16 a~45 a,平均(29.5±9.7) a;病程1 mo~3 a,平均(21.2±10.7) mo。缺陷型与非缺陷型的划分按Carpenter关于缺陷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随机抽取30名同期在本院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女性处于非妊娠期、月经期及哺乳期),男16名,女14名;年龄20 a~44 a,平均(28.4±9.2) a。病例组与对照组的性别构成、年龄差异均无显著性(χ2=0.18,t=0.54,P均>0.05)。
1.2 方法
病例组于治疗前7:30 AM左右空腹采集肘静脉血3 ml,采用放射免疫法,由专人负责测定血清PRL,试剂盒购自天津德普公司。对照组采用同法测定。所有数据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处理,并进行χ2检验,t检验。
2 结果
2.1 缺陷型与非缺陷型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根据Carpenter关于缺陷综合征诊断标准,病例组缺陷型27例(30.0%),男15例,平均年龄(30.3±9.5) a,平均病程(22.6±11.4) mo,家族史阳性2例(13.3%);女12例,平均年龄(29.1±9.6) a,平均病程(22.6±11.4) mo,家族史阳性2例(16.7%)。非缺陷型63例(70.0%),其中,男37例,平均年龄(28.5±9.4) a,平均病程(20.1±9.5) mo,家族史阳性6例(16?2%);女12例,平均年龄(28.7±9.9) a,平均病程(20.6±9.8) mo,家族史阳性4例(15.4%)。两型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