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社会阅读的图书馆服务功能分析(一)

摘要 文章从阅读的定义、功能出发,探讨了作为社会阅读重要载体的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拓展自身所具有的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目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关键词 社会性;阅读;图书馆
  
  阅读是现代社会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早在文字、文献产生之初,人类便有了阅读活动。经过数千年来的发展,阅读活动已成为人类的一种生活的文化。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后,一切的竞争与价值都以知识为主,而一切知识的基础都从阅读开始。阅读活动是人类文化得以保存和传承的重要途径,正是人类一代代对文献的解读和创造,才使得人类文化世代相传,辉煌灿烂。我国南宋著名的文学家、目录学家和藏书家尤袤在《遂初堂书目》序中,把阅读的作用归纳为:“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所以说,阅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公共图书馆是知识信息的集散地,是保障读者长期、终身阅读的学校,是读者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是引领读者阅读的最佳媒介。
  
  1 阅读的定义及功能
  
  1.1 阅读的定义
  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曾祥芹教授的回答是四句话:“阅读是披文得意的心智技能,是缘文会友的交往行为,是书面文化的精神消费,是人类素质的生产过程。”这个“阅读”定义超越了《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和《现代汉语词典》的界说,试图从“读者与读物、读者与作者、读者与社会、读者与自我”的四维空间开拓阅读的新境界。
  
  1.2 阅读的功能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甘其勋对“阅读”的功用有独到的见解:“阅读应该具有求知、立德、开智、审美的多重功能。”他还形象地把这四者比喻为旋律和谐、节奏一致的四重奏。
  1.2.1 阅读具有实用功能。现代人阅读首先是为了社会交际,为了生存和发展。比如行政管理人员读公文,经营管理者读商务函件,师生读教科书,一般人读报刊书信等都是为了解决学习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1.2.2 阅读具有求知功能。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概念,并指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是终身学习的“四个支柱”。求知的途径很多,但人们求知最简单直接的方式还是从书本中学习。所以“学会求知”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学会阅读。通过阅读,既能接受前人探索自然、观察社会的成果,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也能通过报刊、书籍和网络搜集需要的最新信息。阅读是读者认识客观世界的向导、桥梁。
  1.2.3 阅读具有审美功能。阅读可以增强审美意识,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审美创造精神。阅读是复杂的心智技能,在披文得意、与作者对话的过程中,文章所描绘的世界图像就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也获得审美体验,其过程如行云流水,自然而和谐。读者的阅读实在是可以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1.2.4 阅读具有立德、开智的功能。实用功能是阅读的首要功能,但在阅读活动中,其他潜在功能也往往会随之实现。如浏览一部小说,本意或许在消遣,但阅读过程中读者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却不知不觉受到作者的潜在影响,也会学到许多自然或人文知识,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感受和领悟真假、善恶、美丑、曲直,逐渐学会明辨是非、正误、优劣、雅俗,获得审美体验,提高品德修养。这种内在联系不易被察觉,但又不可分割,就像我们聆听四重奏获得的是整体印象,阅读也应追求整体感悟、整体把握。
  广泛的阅读能不断促进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增长。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对事物的观察就越敏锐、深刻,而在诸多能力中起决定作用的思雏活动(即智力结构的核心因素)就能在广阔的领域中进行。因此对事物的判断和推理就会更准确、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美国曾对1310个科学家在五年内的发明创造进行了统计,发现凡是出成果的多数是“通才”,即知识面比较广博的人。
  
  2 图书馆为社会阅读服务的拓展
  
  图书馆作为文化的物质形态是全民理想的读书、学习场所,是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阅读需求的基本手段。图书馆肩负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传、从事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的基本职能。它可以通过对读者阅读行为的组织和管理,使阅读效率实现最大化,从而使终身学习、全民阅读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和风尚。这是图书馆开展阅读教育工作的根本目的。
  
  2.1 充分了解新时期读者阅读特点
  读者利用图书馆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其对文献信息的需求,需求则是产生阅读的动因,了解阅读需求,研究阅读需求,继而更好的满足读者需求是图书馆工作的重点任务。
  2.1.1 阅读的内容丰富。网络时代,人们的读物从形式上看是空前丰富。旧的载体形式——纸质读物仍然大量存在,数字化读物也蓬勃发展,尤其是网络资源的大量涌现,使人们的阅读更加方便快捷,只需鼠标一点,便知天下大事。读物的信息量也空前庞大,人们不得不用“浩如烟海”来形容,称之为海量信息,意即信息的内容是无穷无尽的。
  2.1.2 阅读方式多样化。图书文本的每一次变革都会导致图书的数量大量增加,图书的获取更加便利,并会促使人们在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上也相应地发生变化。从简策、纸卷、雕版、活字到现在的数字光电,图书的数量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这一切无不对人们的阅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可以说,不同的文本形式是与不同的阅读实践相联系的。传统的阅读,因图书出版、传播技术落后,文本不易得,阅读对象仅限于少量图书(如四书五经),读者对图书抱有敬畏之念,阅读的过程更强调朗读、吟诵和精读,从中获取精神养料。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图书急剧增多,阅读从精读走向了泛读,从朗读、诵读走向了默读、速读,如今面对网络,读者更多的则是浏览和选择。
  当今,数字文献和互联网技术正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网络占用了人们大量的阅读时间,人们的阅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人们的阅读形式已经从以阅读传统的纸质图书为主,向多媒体和互联网方向发展。人们对新型的音像和电子出版物显示出极大的兴趣,CD、VCD、DVD、CD-ROM、MP3、MP4等正在朝着普及化和大众化的方向发展。而新型的电子书不仅包括传统图书的全部内容,其阅读、检索、编辑、下载、复制的种种便利更是传统图书无法比拟的。新技术的发展已经把人们带入了新的阅读天地和阅读享受。
  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最近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上网读者年均增长78.9%。这是信息技术发展带来阅读学习方式变革的必然结果。其有利之处在于培养了人们学习的主动情感、创造性思维和交流合作的学习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