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下半年,部分银行悄然收紧了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额度。
“从今年6~7月起,银行的开发贷额度异常紧张,就算批下来也不一定有额度放出来。”在调查中,有银行信贷员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银行开始严控资金流向房地产开发行业,哪怕其他行业的贷款放不掉,也不会增加房地产开发行业的预算额度。”记者调查发现,自今年下半年起,大部分银行开发贷款都出现不同程度收紧。银行人士认为,贷款额度的调配是基于各家银行对行业风险判断而制定的政策。
开发贷额度紧张
“现在只做存量开发贷了,新的开发贷每月初大家争抢额度,但很难抢到。”上海建行信贷员周晶(化名)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今年6~7月起,我们银行的开发贷额度就异常紧张,就算批下来也不一定有额度,发放贷款还要视房地产开发公司存款贡献度、股东背景等综合因素。”周晶表示,下半年已经告知部分规模“还可以”的房地产开发商,眼下不适合申请开发贷款。
周晶所说的“开发贷”,全称是房地产贷款,曾经一度是房地产开发商获取资金成本最低的渠道。随着银行额度紧张,开发贷发放的“门槛”也有所提高。周晶表示,以前还曾接触过一些中型房企,现在“只看大型上市房企”。
同时贷款利率也有明显上浮。“开发期限按开发商项目实际测算得出,一般2~3年,基准利率上浮30%。”周晶告诉记者,银行开始严控资金流向房地产开发行业,房地产开发贷款在银行有自己专属的额度,哪怕其他行业的贷款放不掉,也不会增加房地产开发行业的预算额度。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额度也并不宽松,兴业银行相关人士表示,该行房地产开发贷款占比较低,没有放松迹象。“兴业银行集中资金向小微企业和零售业务倾斜,房地产开发方面基于我行风险判断制定的政策,分配的额度向来不多。”也有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反向而动,如平安银行2013上半年曾大力发展开发贷。
不过,也有开发商主动绕过开发贷这个敏感区。大型房地产开发商利用自身抵押物充足的优势,向银行申请流动资金贷款形式来获取资金,而流动资金贷款的利率水平更低。
房企融资渠道“突围”
有开发商向记者表示,眼下开发商向银行融资门槛越来越高。
“大部分银行采取两证上报,四证放款的操作模式,所谓‘四证’,即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拿到前两者银行客户经理才会帮你报批,而开发项目到了取得‘四证’的时候,往往已过了最缺钱的阶段。”上述开发商告诉记者,“一些银行还会要求额外的存款,所以隐性成本很高。”
上述开发商告诉记者,银行还非常“欺生”。“银行按照自己的开发企业客户名单放款,不在名单之列不能放款。”
在此形势之下,地产商也在寻求突围,海外融资、信托渠道融资成了房地产开发商眼下最常见的银行外的融资方式。“部分香港上市的内地房企以较低利率从海外市场发债融资,而信托等非银融资渠道仍会继续为地产行业输血。”业内人士分析称。不过,标普亚太区企业评级董事总经理李国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大型房企从信托渠道融资实属无奈之举,而海外融资则要找准海外流动性宽松的时间窗口,因此两者并非大型房企主流的融资渠道,银行贷款仍是主要渠道,占比达到60%至75%,甚至更高。李国宜预计,2013年国内流动性将比去年宽松,有条件的大型房企可能会压缩信托融资比例,因为信托融资利率较高、期限较短且合同条款较为苛刻。他认为,信托融资部分将逐渐被银行贷款替代,海外融资也将成为重要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