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财务管理标志―《中小学校财务制度》


  财政部、国家教委联合颁布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为什么要颁布这个《制度》。《中小学校财务制度》第1条就明确指出,是“为规范中小学校的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颁布《中小学校财务制度》的重要意义

  目前在中小学校内部财务管理上

  行政部门对学校的宏观管理)存在的问题是:(一)财务管理体制不规范,财务活动无章法,财务会计的核算、计划、控制、决策、组织、分析等职能不能充分发挥。(二)在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学校财务习惯于等、靠、要,缺乏资金筹集意识,客体资源与主体目标之间的矛盾有增无减,且大有扩大之势。(三)在“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下,资金分配重毕业年级,轻起始年级;保升学考试学科,轻非考试学科;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四)长期受经营权与所有权统一的“家族学校”模式影响,管理者缺乏经济效益意识,在资金使用上满足于按开支标准管开支,不注重挖掘学校资源潜力,不善于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五)由于主管部门统得过死,学校财务管理没有自主权。(六)由于条块分割,学校财务会计工作在运转程序当中,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与干扰,因而难以用会计原则进行指导和约束。

  基于此,颁布新的财务制度,是有效贯彻执行《会计法》和国务院批准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确保中小学校以独立的法人地位依法筹措资金,统筹安排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并依法保护学校自身权益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制度》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重大变革已经开始,并步入规范化、科学化的新阶段。

  《中小学校财务制度》是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科学依据

  《中小学校财务制度》共13章55条,是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是《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延续和落实,具有法规的性质,只能严格遵守,不能随意改变,更不能阳奉阴违。《制度》所指的中小学校是一个大概念,包括由各级政府举办的普通中小学校、职业中学、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幼儿园、成人初等学校等。《制度》对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原则、任务、体制、内容和方法都做了最基本、最明确的规定。它既体现了《会计法》、《规则》的规定和基本精神,又有对中小学校工作的要求;它既反映了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现状,也考虑了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它既要约束中小学校乱收费行为,又为保护中小学校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武器。因而,

  《制度》是中小学校高层管理者及其财会人员管理财务工作的重要依据。具体讲,应当着力理解和掌握的主要内容有:

  学校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制度》第3条指出,中小学校高层管理者和财会人员应遵循的指导思想有三点: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2.“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3.“正确处理事业发展和资金供给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学校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制度》第4条明确规定了七个方面的财务管理内容与责任,即合理编制学校预算;依法多渠道筹集事业资金;加强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对学校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定期进行财务分析,如实反映学校财务状况。

学校财务管理的体制。《制度》第5、6、7条规定:1?单独设置财务机构的学校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的体制;不具备(不需要)单独设置财务机构的学校实行“集中管理、分校核算”的体制,即在一定区域内设置中心财务机构,集中统一管理财务活动,学校设报账员,在校长领导下管理财务活动,统一向中心财务机构报账。2?学校财会人员的职责、权限、技术职称、任免奖罚等按《会计法》执行。3?校办产业、勤工俭学等财务活动均由学校财务机构统一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