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财务“黑洞”调查:花样繁多逃避税收(一)

本以为在年底会“多收三五斗”的某中小企业老板,没想到会失算。在不久前财政部组织的对152户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检查中,该企业由于利润不实,面临被处罚的危险。

  这是财政部及驻各地财政监察办事处连续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的第5年。与往年的例行检查不同的是,本次检查中,民营企业成为与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并列的财政部重点选取的调查样本。

  知情人士直言:许多企业财务管理上的混乱是人为制造的,是装出来的“糊涂”。原因很简单,“账越清楚,违法行为越是一清见底;账越混乱,越好蒙混过关。”

  会计“功课”花样繁多利润缩水逃避税收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博士杨涛分析:民营企业财务的最大问题在于整体管理水平的落后。比如部分家族企业和乡镇企业财务基础工作薄弱,白条抵现金、财务管理混乱、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不一而足。

  一位有多年从业经验的注册会计师告诉记者:会计信息不实的原因从主观上分析只有两个,一是夸大利润,例如某些上市公司的信息公告;大多数企业更多的是缩小账面利润,从而逃避税收。而达到这两个目的的会计方法总体来讲就是两个:一个是“注水”,一个是“缩水”。

  “在技术上较为容易操作的领域在所得税这一块。”新疆一位民营公司会计坦言。由于近年国家加大对增值税的监管,偷漏增值税风险很大,操作也更为复杂,因此在增值税账目上铤而走险的不多。而千方百计将企业从盈利“做”为亏损非常常见,通常的亏损额度掌握在1万元至3万元左右,因为数字较小可以减少税务部门的注意。

  该人士对记者详细解释:所得税的基本公式是(收入-成本)×33%=所得税,所以如何降低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差额,成为减少所得税缴纳额度的关键,也是大多数民营企业会计的基本“功课”。

  较为普遍和简单的做法是虚增成本。例如一个只有50人的企业,伪造80人的工资;另外,由于办公用品、礼品、交通费、招待费等都可以被纳入成本,于是在员工中广泛征集各种票据来增大成本也是常用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