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记者报道,去年1月份,甘肃省定西县一家食品厂的薯片即将上市,然而,工厂却在质量检验时发现产品中有一种类似家庭装修的味道。一位在兰州大学化学实验室工作的朋友帮他们分析后发现怪味来自于薯片的包装袋,这个包装袋是从一家名为兰州虹雨塑料彩印有限公司定做的,是一种三层复合膜。该食品厂就此投诉了这家印刷企业。
兰州市质监局稽查大队接到投诉后迅速对这批产品进行了抽样送检,经过甘肃省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的食品检验室的分析测试,确定这些怪味来自残留在包装袋里的苯。它的实测值为9.7mg/m2,国家食品包装的标准是3.0mg/m2,为国家允许量的3倍左右。
在4月份展开的专项抽查中,质监稽查人员随机确定了甘肃七家生产复合食品包装膜的塑料彩印企业,每一家企业都分别抽取了两份样品进行送检,一份送往位于兰州市的甘肃省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另一份寄往位于成都市的国家包装制品质量检验中心。两个检验中心的检验结果表明,七个样品中有五个被检出苯残留超标,涉及了牛肉干、奶粉、糖果、卤豆干、薯片五种食品的包装,其中最为严重的是一家名为甘肃森杰包装有限公司生产的奶粉袋,苯残留竟然超出国家标准10倍多!
结束了纠纷的甘肃省定西县这家食品厂希望尽快找到一家塑料彩印企业制作新的袋子,使工厂能够恢复正常的生产。然而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几乎跑遍了兰州市中等规模以上的塑料彩印企业,却始终也没有找到新的合作伙伴。
央视记者随后在甘肃、青海、浙江、江苏四个省,对十几家不同生产规模的塑料彩印企业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到,为了把过于浓稠的油墨快速印制在塑料薄膜并使油墨迅速干燥,生产时,企业需要在油墨中添加一种起稀释和促进干燥作用的混合溶剂。甲苯、丁酮、醋酸乙脂、异丙醇等都是调配混合溶剂的基本原料。在调查的这些企业中,无论规模大小,他们都把甲苯作为调配混合溶剂的主要原料,只是添加的比例有所不同。一般的比例约为甲苯40%~50%,丁酮10%~20%,乙脂20%~30%。
对于苯残留的危害,企业的老板都了解得非常清楚,但各企业控制苯残留的方法却差别很大。规模较大的企业,通常是借助高速的印刷设备和强大的送排风系统来减少苯的残留,但这样的设备要投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而设备相对简陋的小型企业,除了在车间里增加排风扇,就只能靠在高温熟化车间里烘烤来减少苯的残留了。前面提到的兰州森杰公司采用100%添加甲苯的工艺配方,根本无法保证苯残留的可控制性。
据了解,我国1998年就曾颁布了有关塑料复合包装膜的国家标准,2003年在这一标准的基础上,又专门增加了一项限制苯残留的具体指标值——每平米不得超过三毫克。但这一标准只是推荐性标准,并不是要求所有企业都必须达到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很多企业表示,他们对于这个标准根本就不知道。而目前各级质量检验机构定期抽查的项目都是依据1992年的卫生质量国家标准,在这一标准中只限定了食品包装袋的一些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
专家观点
GB/T10005号国家标准制定委员会行业专家组成员顾红庆说,我国现在涉及到包装材料的国家标准大部分都是推荐性标准,不是强制性标准,只有卫生性能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顾红庆还介绍说,由于我国目前使用的油墨系统中油墨本身就是含苯的,因此只能用含有甲苯的混合溶剂来稀释,而目前市场上的甲苯由于提取来源不同,纯度和价格也相差很多,如果企业在生产食品包装袋时使用了纯度较低的廉价甲苯,那么苯残留的问题会更加严重。中国包装资源综合利用委员会副主任董金狮说,已经开发出很多可以代替苯类的溶剂,如乙酸乙脂、乙酸丁脂等十多种溶剂,这些物质可以直接代替苯。另外现在开发的更为环保的水性溶剂和水性涂料就是用水作为溶剂来进行印刷的,另外现在还有一些紫外线油墨、大豆油墨也不含溶剂。
强制性食品包装材料认证标准正在草拟中
从今年开始,国家有关部门已经起草食品包装材料的强制性认证标准,预计明年开始执行,这个标准针对所有的食品包装材料企业,包括纸制品的、塑料制品的、复合包装的、玻璃的、金属的、陶瓷的等等,所有这些食品包装材料生产企业都必须执行这个强制标准。这个标准要求生产食品包装材料的企业,从原材料的采购到生产工艺,到产品使用过程中人体的安全,包括使用完的废弃物对环境的安全都有严格的规定,也就是说在这四个阶段,你有一个方面达不到要求就不允许生产。比如说在涂料方面要求使用环保型的涂料,不得使用苯类溶剂涂料,不得使用,更不得检出,所以这就从根本上杜绝了苯类溶剂的大量使用。
苯对人体有什么的危害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专家组成员田丁说,超标的苯对人体肯定是有害的,最大的危害是容易引起癌症一类疾病,特别是血液系统疾病,比如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所以苯的超标对一些人甚至是致命的。在我接触的病人里面,比如溶血性贫血和一些白血病,都有接触苯的历史,我建议一些年幼(和)敏感的人群,比如孕妇老年人尽量减少接触这些有害物质。
信息来源:《印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