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童幼儿园 胡晓玲
活教育是陈鹤琴先生通过“鼓幼”一系列的实验探索和中西幼教理论的比较融通后逐步形成的教育理论,它为幼教第一线老师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幼儿园纸艺”中的“纸”是指各类纸张、纸制品, “艺” 是指艺术。既然是艺术它必然具有艺术的共性——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应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具有艺术美。 纸是生活中常见的易于得到的材料。纸可搓、可揉、可撕、可剪、可扭、可染,可塑性非常强,且相对使用其它的材料来说使用纸开展活动比较容易和安全。因此,纸可以说是幼儿开展活动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材料。陈鹤琴曾指出“儿童的生活是整个的,不应该把幼稚园课程彼此独立分科,而应该把各科打成一片”,同样在日常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园的纸艺活动不应仅仅局限于纯粹的手工活动,而可以涵盖多个领域,成为推动幼儿综合能力发展的、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 本文就以活教育思想为指导对在幼儿园开展纸艺活动的尝试与探索进行分析与反思。一、幼儿园纸艺活动的两种表现形式1、单纯的纸艺活动——单纯的纸艺活动就是使用纸进行单一的艺术创造活动,其中包括平面纸艺和立体纸艺。平面纸艺活动就是利用纸进行平面造型活动。如: 撕纸、剪纸、折纸、拓印、平面装饰、宣纸印染等传统的纸艺活动。幼儿创意立体纸艺主要指主题活动中的立体纸艺作品的创造、纸制立体玩偶等。 单纯的纸艺活动其显著的特点是比较重视作品的制作过程及作品的本身。如:利用一些身边随手可得的材料如包装纸、纸袋、报纸等设计服装;利用废旧杂志进行剪贴装饰墙壁;利用旧纸箱制作吊桥;在木工用的砂纸上绘画等。2、探索性纸艺活动——即在活动中探索纸的特点,并且把纸的特点和纸的作用与科学、生活、表现表达等活动整合起来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可以是教师预设的活动,也可以是幼儿生成的活动。如:用纸制作体育锻炼的用具并用这些自制的用具开展体锻等。 探索性纸艺活动的特点是更多地关注活动的过程,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独立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克服困难的能力,知识的迁移等综合能力的锻炼。探索性纸艺活动与陈鹤琴先生说的:应该把各科打成一片,并以幼儿熟悉的生活环境——“自然”和“社会”为课程中心组织起来,实施“整个教学法”不谋而合。在我们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这也是幼儿欢迎的,顺应幼儿发展的一种活动。如:“影子在纸上的舞蹈”这一活动。教师、孩子一起合作,捕捉自己的影子在纸上的变化,并用剪、贴、撕、画等方法进行记录,让幼儿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纸的特质,积累相关的经验。 二、幼儿园纸艺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的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幼儿园纸艺活动的特点是为了让幼儿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并从中得到启迪。因此,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要注意下几点:1、安全第一 陈鹤琴先生的15条主张里提出“我们主张幼稚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鉴于幼儿的年龄及纸艺活动的特点,我们提供给幼儿的材料必须是安全的、无害的。因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A、从多种途径收集工具和材料,把好安全关。举例:综合纸艺活动的工具箱及纸艺材料的收集。如废旧纸制品的再利用要做到无毒、清洁、不过分细小、无尖锐的棱角。 B、创设易于活动的环境——材料的摆放合理,易于使用、培养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C、定期清查工具箱里的物品,活动中注意观察及时消除不安全的因素。2、幼儿为主 陈鹤琴先生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做人”,“一切设施、一切活动以儿童做中心的主体”。二期课改以来我们都懂得在活动中要把幼儿的发展列在首位,以幼儿为主,尊重孩子,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只是知易、行难,要达到上述要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教师的前期准备、纸艺活动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材料工具的选择和投放、环境创设等,都要注意观察孩子,发现来自于孩子的需要,正确地衡量孩子的能力,不断反思调整。俗话说:“十年磨一剑”,在纸艺活动中同样需要教师有这样的精神,这样才能使纸艺活动的开展适应孩子的发展,真正激发幼儿对纸艺活动的兴趣,在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A、走在幼儿之前——二期课改强调以幼儿为主体,但这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跟在幼儿身后,许多方面教师还要走在幼儿的前面。如幼儿玩剪纸,教师要先玩并且要玩得比孩子还投入;又如探索用蔬菜造纸,教师要先自己来造纸,从中找出一些有价值的教育点,需要注意的地方。总之,工夫在活动之外。一次出彩的教育活动看上去可能是灵机一现,但其中必然渗透着教师的先行苦思。如:区域活动中的纸艺活动——即在区域活动中投放相关的材料,可供幼儿随时取放和使用的一种纸艺活动形式。区域活动中纸艺活动的特点是比较随意,对结果没有预设的期待,环境比较宽松,幼儿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的材料,自主进行不同的游戏。但这并不是说明教师可以不动脑筋随意投放材料,而是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兴趣点及教育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投放。 B、关注幼儿——“幼稚园的教师应当是儿童的朋友。” 陈鹤琴先生认为,师生有隔阂,教育是难以开展的,如果不能及时了解幼儿的情况,因材施教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了解他们的需要,追随幼儿的兴趣。如果能有选择地进行记录,则可以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提供借鉴。同时光有关注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将自己对孩子的关注表达出来。如: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幼儿生成的纸工游戏时,可以让孩子当小老师教其他的伙伴。幼儿注意到了老师对他的关注,并且得到了来自于老师的一定的支持时,他的自信心会更高。C、适时介入——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指导过早会扼杀幼儿思考的时间;指导过晚,幼儿又会感到困难重重,失去探究的兴趣。教师适时以适当的方式介入可以帮助幼儿深入探索,发挥师生互动作用,使幼儿有所发现。例如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尝试自主看图示折叠郁金香。有一个幼儿几次尝试都未能成功,当教师在观察中发现孩子想放弃时,适时介入到活动中,和孩子一起分析步骤图,观察范例,折叠示范,很快幼儿就在教师的支持、鼓励、引领下折出了郁金香花。教师这样的适时介入,不但有利于增加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更利于幼儿帮助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得幼儿在与教师的合作中增强自身学习与探索的欲望。D、学会欣赏——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欣赏,从每件作品中找到闪光点。在纸艺活动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不同的奖励方式鼓励孩子。如教师的一句赞美,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赞扬的动作,一件小小的奖品都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同时,这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周围的同伴,让幼儿学会欣赏同伴的作品,交流各自的想法。这样既让幼儿分享了同伴的经验,体验纸艺活动的快乐,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等综合性能力也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 3、紧扣生活 “幼稚园的课程可以用自然、社会为中心。儿童能学的东西很多,若漫无边际地乱学,则什么也学不到。”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的生活是整个的,幼儿认知世界是感性的,只有紧扣生活的纸艺课程才是有生命的。首先,教师要考虑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其次,教师要考虑孩子原有的经验及现有的水平。再次教师要了解孩子的潜力。最后,教师要考虑活动的价值、可行性、活动的意义。让纸艺活动紧贴生活,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即纸艺活动不是为纸艺而纸艺,是有用的纸艺。如:引导幼儿在自然角中用纸箱自制的“看谁长得高”的背景图,运用剪贴的方式记录豆子发芽的过程,通过观察比较就能形象地感受豆子成长的变化等。4、强调游戏性和美感 现代的孩子不缺的是商品化的现成的玩具,他们需要的是可以随意操作的千变万化的玩具,纸就是这样一种可以让孩子不断探究的“玩具”。我们在设计活动时要注意趣味性,要让孩子在纸艺活动中玩得开心,使他们既能享受玩的快乐,体验成功的自信,又可以发现一个个小秘密,得到能力的提高。纸艺既然是艺术活动就应该是自然优美,能启迪幼儿心智的,这其中教师的作用不可替代。教师要引导幼儿尝试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帮助幼儿将作品以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孩子真正感受到美。和幼儿一起将作品展示出来也需要考虑到美。平时教师要注意提高自身这方面的修养。如看一些艺术设计的书本杂志,关注各类橱窗、场馆的布置,国内外室内装置设计;进一步学习一些心理学的知识等,这些看似与幼儿园纸艺活动无关的内容往往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引导活动的开展,面对来自于孩子的挑战。 在活教育氛围中的幼儿园纸艺活动只是一个平台,我们的愿望是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实现纸艺活动与其他领域的整合,激发幼儿对纸艺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在纸艺活动中积极地动手、动脑;开拓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萌发幼儿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情感,体验生活的乐趣;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为更多的孩子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能自由驰骋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