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如日本,1998年印刷产业产值为8亿7482万日元(折合930亿美元)人均产值为1890万日元(折合15.75万美元)。印刷生产额是很高的。
香港的印刷工业,1999年已升至香港制造业的首位,现有印刷企业3800家,加上相关企业已超过5000家,从业人员44000人,1999年全港印刷产值达380亿港元。
我国的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还未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还不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初步统计,2000年我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的总产值为1500亿元,占全世界印刷工业总产值7500亿美元的2.5%,占全国2000年GDP(89404亿元)的1.7%,占全国2000年工业增加值(39570亿元)的3.7%。
(二)一般印刷能力过剩,高档精美印刷能力不足,企业效益下降。且地区发展极不平衡。
包装印刷企业有不少长期亏损或处于亏损边缘。据2000年对107家包装印刷企业的调查,盈利单位(人均利税1000~5000元)50家,占47%,亏损企业15家,占14%,两项合计占61%。
地区发展极不平衡。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根据1999年有关统计数字,本部10省市占全国面积的56%,人口占23%,印刷工业(书刊、包装、报纸及其它)产值只占16.3%。东、中、西部区域内部发展差距也很大。如广东省印刷业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10.1%,占华南地区的75%;陕西省印刷业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7.1%,占西北地区的75.3%。
(三)劳动生产率低
由于国内包装印刷企业受规模、加工任务、管理等因素的制约,劳动生产率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
我国包装印刷企业目前全员劳动生产率在5万元左右,就以劳动生产率较高的2000年统计的107家,显示人均也只不过15万元。
以全国包装印刷企业中利税最高的天津环球磁卡股份有限公司为例,2000年利税总额为24737万元,工业总产值为41063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也只有32.4万元。
而在同一时期,日本印刷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折合人民币141万元(东京地区为196万元),是我国的28倍,若与日本几家规模较大的印刷企业相比,则相差更为悬殊。如大日本印刷公司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折合人民币646万元,凸版公司为647.6万元,共同印刷公司为320万元,图书印刷公司为367万元。
再以香港、台湾地区为例,香港地区全员劳动生产率86万元,台湾地区接近100万元。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一般加工能力过剩,而高档精美印刷能力又不足,致使多数企业任务不饱满,造成包装印刷产量上不去。
(四)印刷设备的差距
主要是功能少,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水平低;稳定、可靠性差。中低档产品供求不平衡或供过于求,高档设备主要仍依靠进口。
2001年我国进口各种印刷设备为13.7亿美元,比2000年的9.012亿元增长52/%,2001年印刷设备出口额为2964.24万美元,比2000年的3405万美元增长了16.6%。但进口额与出口额相差悬殊,进口额是出口额的30倍。特别是多色胶印机与国外相比差距更大,近三年来,我国每年进口胶印机用汇达4-6亿美元。有资料表明2001年进口多色单张纷落胶印机645台,车产机80台左右,进口机市场占有率达90%。
此外,如中档以上的柔印机、凹印机大部分市场被国外设备占领,数字印刷机,国内刚刚开始开发研究,目前全部依靠进口。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包装印刷行业的技术改造和发展。
(五)印刷器材的差距
印刷器材品种繁多,总体差距是品种不全,产品性能、质量差,高档器材主要仍靠进口,有些器材国内尚属空白。
以印刷用纸为例,我国纸和纸板的产量2000年为3090万吨,仅次于美国(3550万吨)和日本(8183万吨),居世界第三位,产品品种多达600余种,但高档纸产量少,每年仍需进口新闻纸、铜版纸、书写纸、白卡纸等600万吨左右。中低档柔印版材国内可以生产,高档柔印版材还需要进口,据统计,目前国内需要量为10万平方米,约90%需要进口。
直接制版所需的CTP版材,目前国内尚不能生产,全部依靠进口,而进口一张CTP版材需要90元(均不包括40%的关税和增值税),而国内一张普通PS的价格仅为30元。由于目前CTP版材价格过高,严重地影响直接制版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