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医院处方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一)

处方是药物治疗和药剂配制的重要文件。为使医院达到《医药药剂工作条例》规定的“合理用药,安全有效,严防浪费”的要求,现根据本院处方的情况,就处方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如何处理作初步探讨。
1处方规格化问题
处方具有医疗技术、经济及法律的责任,在处方中能看出医师技术水平和敬业精神,还能看到对患者的态度。处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书写潦草,存在极不认真和错别字现象;只写药品名称,未写剂型含量、用量、用法;项目不全,如“科别”、“门诊号”栏很大部分都未填写;“年龄”栏除少数小孩患者外,大都以“成”字代替或未填;医师的签名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代替全称;涂抹更改后未签字以示负责;甚至有很难辨认是何科、何人,连药物品名、剂型含量都靠猜测的处方。处方规格化要求医师要对患者疾病作出正确诊断,全面认识疾病成因,对症合理使用药物;要求将处方项目填写完整,签署清晰的姓名全称;要求书写认真,字迹工整,不得潦草;要求使用正确药物名称,标明剂型、含量及用量用法。加强处方规范化建设,才能保持医院的良好形象,在市场经济中医药零售商店、个体诊所相比具有更高的竞争力。所以,医院领导必须按照处方规格化要求,对全院医师、药剂工作人员重申和强调有关规定,着力解决处方规格化问题。
2药物品名剂型和含量问题
药物有针剂、片剂的区别,但在使用过程中,个别人员轻则混淆不清影响选用,重则选用不当影响治疗,危及病员的身体健康,这方面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药物名称随意缩写,如将青霉素用“PG”或“PN”代替;链霉素、葡萄糖分别用“BM”、“GS”代替;用代学分子式代替氯化钾,将NaHCO3、H2O2代替双氧水,将KCL代替氯化钾,将NaHCO3代替碳酸氢钠;用药剂量概念不清,如开出“维C0.1”和“B120.2”,“阿托品0.3”等;未写清剂型和含量,如“ATP、辅酶A、细胞色素C各一盒”,“庆大3支”,“去痛片9s”等;剂量概念不清,克、毫克、微克混淆,不标含量,用片、支、盒代替。以上问题有时单一出现,有时又同时存在,使药剂人员很难配药。书写药品必须是正式名称,不得缩写、简写、乱写;必须标明剂型(量)、规格、数量;麻醉、毒性、精神药品必须采用特殊的红处方;剂型、规格、用量处若有删改涂抹,医师需签字以示负责。药品剂量与数量书写要求: (1)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2)剂量应当使用公制单位:重量以克(g)、毫克(mg)、微克(μg)、纳克(ng)为单位。容量以升(l)、毫升(ml)为单位。国际单位(iu)、单位(u)计算。中药饮片以克(g)为单位。(3)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分别以片、丸、粒、袋为单位。溶液剂以支、瓶为单位;软膏及霜剂以支、盒为单位。注射剂以支、瓶为单位,应注明含量。中药饮片以剂为单位。
3药物配伍和用药大包围问题
随着新、特和进口药物的大量增加,医院在急、危病员抢救过程中,药物联合使用情况越来越多,多品种用药现象渐趋活跃。
通过对整理的处方进行分析发现:青霉素与庆大霉素,庆大霉素与先锋霉素I联合使用;青霉素G钾与维生素C相配伍;胃病药物与阿斯匹林同时服用;四环素与强的松、利福平与异胭肼合用,对患者无论何种疾病大都配用维生素C和素B1等不合理现象;也有住院患者在一天内用各种注射剂达14种之多。同时也发现不抓住疾病的主要方面,多种药物滥用的问题,如对高血压患者,同时开出降压灵、利血平、路丁、罗布麻、地巴唑等5、6种降压药;对腹泻的患者,同时开出痢疾灵、泻痢停、黄连素、酵母片等药物的用药大包围现象。药物联合使用要注意配伍禁忌和合理、安全。临床上由于治疗和抢救需要,合理的联合用药是完全必要的;门诊可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的需要,实施安全的多种药物联合应用。但联合用药必须考虑药物协同作用(增加药物作用和药物相加作用),而且要对治疗有利。医师应切实防止根据患者主诉症状逐一开药,这样不仅浪费药品,还往往出现因品种复杂的配伍禁忌,贻误患者治疗,甚至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过重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