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强调学数学的目的就是用数学,学生应认识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和现实世界的联系,能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关键词:应用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性、应用性、趣味性和谐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渗透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下面仅谈谈我个人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知识的形成源于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由于学生学习的大量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这就为我们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入新知识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例如,计算银行存款利息,为我们引入方程式的概念。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问题提供示范。
如果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让数学教学经历“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过程,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而且可以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能积极主动地尝试着从数学角度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要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还应注意在教学中多创设有利于解决问题的课堂气氛,提供有趣的数学应用问题。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应用意识,经过渗透、反复、交叉、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不断深化的过程,使学生的应用意识逐步由不自觉或无目的状态,进而发展成为有意识有目的的应用。
二、立足实际问题,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期待或形成对问题探究的强烈意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必须扎根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离开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从实际出发,努力创设问题情境,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既要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又要靠近课本,这样既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又能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其中。
三、开展活动,鼓励学生应用数学去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现象,勤于思考,解决生活问题。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动机是驱使人们行动的内部力量,即内驱力。内驱力是指要获得知识,了解周围世界、阐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与动机。这种内驱力从求知活动本身得到满足。学生生来就有好奇心,他们越是不断探索周围世界、了解周围世界,就越能从中获得满足。这种“满足感”又会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求知欲,即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