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情境;激发;解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要想达到这样的标准,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将数学问题和生活中的例子紧密相联,让学生根据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去体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这些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设计一些具有现实意义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情况,课堂上,教师应把枯燥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实际问题,以生活中的事例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奇妙之处,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进而把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它们在数学课堂中扮演催化剂的作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利用身边的生活经历主动参与探索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来源与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堂,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在教学《认识元、角、分》这一课时,教师设计这样一个生活情境:用50元去菜市场买菜准备今天的晚餐,你准备怎么去买?这时学生要根据家人的喜好先开出菜单,再通过各种蔬菜和荤菜的价格,估计买菜的总价不能超过50元,在买卖时注意要讨价还价,还要懂得货比三家,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而且也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商,使学生感到数学具有情感,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切身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又如在教学《米的认识》这一课时,我利用已有的知识“厘米”,让学生动手去测量教室和课桌的长度,在测量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用“厘米”做单位太麻烦,从而产生学习较长长度单位的兴趣,这样既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打好基础,又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