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艺复兴个人自我的实现(一)

  【论文关键词】:文艺复兴 ; 人的发现; 人文主义

  【论文摘要】:十四世纪初至十七世纪上半期在西欧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使西欧社会由中世纪转向了近代社会。其中两个世界的发现是这个世界的本质特点,它们是人的发现和世界的发现。人作为历史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一下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实现就显得是那么的必要了,而生产力的发展与分工的专业化保证了独立个人的出现。
  
    
  十四世纪初至十七世纪上半期在西欧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使西欧社会由中世纪转向了近代社会,在这个过程当中人文主义是这场运动的核心。"人文主义"来自于拉丁语,是受世俗教育人的含义。它注重人的尊严,赞扬人的价值,肯定人的作用。文艺复兴运动不仅是古典文本和视觉艺术品的恢复,这就像丹尼斯.哈伊在他的名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中论证过的那样:文艺复兴在文学、艺术、语言文字、政治体制、宗教观念、战争与外交、以及法学、史学、世俗教育等各个方面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两个世界的发现是这个时代的本质。布克哈特发展了米什勒的观点,他认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对于人性的发现主要特点和本质特征是个人主义,个人的发展使人的发现和世界的发现成为可能。
  在经济条件比较匮乏的中世纪,人们的心灵和思想就难于从相互依赖中独立出来。"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是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和半睡眠状况。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人类只是作为一个种族、民族、党派、家族或社团的一员--只是通过某些一般的范畴而意识到自己。"①中世纪的人大部分是作为某某的封臣、封君,以及谁的农奴和谁的领主存在的。对于大多数的农奴来说,除了满足自己的衣食起居之外,剩余的精力只有投向被教会牢牢控制的基督。一个资料可见一斑:"关于交换杜兰的儿子巴夫德里克.李儒等人。受神宠爱的巴黎主教威廉向所有看到本文的人们并通知---已故杜兰的儿子巴夫德里克.李儒:属僧侣会的人身依附人,和巴夫伦提亚的女儿伊萨伯拉,属我们的人身依附女子,结婚。而胡格的儿子奥里克,属我们的人身依附人;愿和杜兰的女儿康士坦楚娅,属僧侣会的依附女子,结婚。因此-------我们和上述的僧侣会取得协议:所说的巴夫德里克和伊萨伯拉以及他们所有的子子孙孙作为我们的人身依附人------奥里克和康士坦楚娅以及他们的所有的子子孙孙作为我们的人身依附人------"②
  十到十一世纪欧洲生产力得到显著提高,进而使手工业更容易地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城市也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了起来,它不仅起到为封建领主提供手工艺品、消费品、武器装备的作用,而且也为农奴、自由民提供了一个庇护所。在城市里过上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同时在"波隆尼(1256年颁布了农奴赎买的法律,1282年又重新颁布一次)、佛罗伦萨(1289年颁布了禁止出卖农奴的法令和以解放为目的购买农奴为权利)"③以及其他许多城市都颁过这种解放法令。这种法令的出台为农奴实现自身自由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城市的发展又是与乡村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乡村的粮食、手工业源料支撑着城市发展的基础。"城乡之间劳动和交换分工以及农业品的输出,破坏了领地生产的自然经济和农奴制组织的旧形式,提出了改变采邑的经济政策的要求,因为在采邑面前已出现了新的经济活动范围。城乡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改变生产关系的形式,改变剥削农民的形式。"④经济层面的变动,必定能在意识层面找到相应的变化。随着城市与农乡的互动,农奴、半农奴的依附关系开始松动。人们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也发生了变化,摈弃了庄园、农奴主而采用自我来思考问题。
  私人自我观念的意识经历了一个传动的过程。从经济地位附属关系的逐渐独立,扩展到思维方式改变。中世纪的农奴、自由民、半自由民,在封建的经济体制下,集中在以庄园为中心的劳动范畴内。一定意义上他们是作为庄园封建主的附属品,换句话讲是他们的存在是以封建领主的存在为前提的,他们不过是作为庄园组成的一个有机部分的形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