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等职业中专学校学生逆反心里问题分析(一)

[论文摘要]中等职业中专学校学生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而最容易出现的心理表现就是“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大都具有危害性.逆反心理过重或自己不善于处理和自我调节.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引起心理障碍。逆反心理还容易造成感情失控.与家长、教师感情疏远、关系僵化.甚至对立.学生就会听不进正确的教育和劝导.可能会造成大错。因此,教师有必要了解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具体原因.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在产生逆反心理时.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塑造健全的人格。
  [论文关键词]中等职业中专;逆反心理;教育调适
  中等职业中专学校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而最容易出现的心理表现就是“逆反心理”。笔者从多年的心理教育工作出发.进行了多次的心理测试,深入研究了职校生的逆反心理问题,这里仅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逆反心理的特点及心理构成
  逆反心理.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特殊态度.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传统的观念定势与特定的教育情景下产生的认知信息相对立、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背离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逆反心理的形成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的结果。其心理机制的过程是:首先,是教育的内容及相关的信息在特定的教育情景中。引起受教育者的注意;其次.是受教育者接触并理解教育的内容(信息)。并将所理解的信息及所形成的观点和态度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知识修养)和态度观念加以比较;最后.经过比较、分析.作出接受或抵制的态度反应。如果受教育者经过比较分析之后.确认与原有的认知相悖就产生抵制。进而产生逆反心理。可见,逆反心理的实质是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是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逆向心理倾向。逆反心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主要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大要素构成的。
  二、职专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职专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正确舆论的过程中常常存在着逆反心理这一特殊心理活动现象.根据《心理科学》杂志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职专学生中经常存在逆反心理的达32.6%.偶尔存在逆反心理的达89.4%。有关专家将职专学生的逆反心理归纳为“五性”:即冲动性、盲目性、从众性、执拗性和攻击性等。那么.职专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如何形成的呢?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主观因素。逆反心理的产生首先是和青少年时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紧密连在一起的。  
  1.职专学生由于大脑的发育成熟并趋于健全。脑机能越来越发达.思维的判断、分析作用越来越明显,思维范围越来越广泛和丰富。特别是思维方式、思维视角已越出童年期简单和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着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或发散思维等方面发展。尤其是在接触社会文化和教育过程中渐渐学会并掌握了逆向思维等方法。正是思维的发展和逆向思维的形成、掌握.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和可能。
  2.职专学生在性方面的发育逐渐成熟.由此而引发的性征越发明显和突出,随之性别意识、性意识便逐渐强化和建立。由于性的发育而导致的性别意识、性意识又进一步在心理上产生断乳,进而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正是这些意识的形成.使他们认为自己已长成大人,理应自己管理自己.决定自已。面对老师的教育.家长的指教.有意无意的回避、反感甚至背离。教师诲人不倦的施教、家长苦口婆心的相劝等等,早已被强烈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感意向驱散了。
  3.职专学生尽管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有了极大的飞跃.但其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又是不早衡甚至是亍盾的。这种矛盾和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不成熟.具体来说职专学生所处的时期.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造成其认识的不坚定性和易动摇性;他们的思维虽然具有独立性、批判性.但他们认知事物和看问题时的偏差太大.从而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对老师的正常教育往往从对立面去思考,把老师的劝说、要求、批评.把家长的指点、提醒、督促等看成是“管”、“卡”、“压”.是和自己过不去.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进而把自己放在施教者的对立面上。
  (二)客观因素
  1.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家庭是职专学生成长的根本环境.它是人生中最先接受教化的地方。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培养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质和个性。一些家庭中不良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他们逆反心理的形成。例如家庭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或命令式、专断式等惯用的教育方法.以及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等.这些都无形的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种压力.当这种压力不断积蓄、沉淀.青少年又找不到良策排解时.便在情感上对我们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说教、劝说产生抵触.在情绪上不满.进而产生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