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漳县烟草赤星病的发生及防治(一)

作者:赵玉刚 沈文静 陈永德 陈涛 郭利 覃春华

  摘要通过对烟草赤星病的发病特点及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南漳县烟草赤星病的防治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烟草赤星病;发生特点;发病原因;防治对策;湖北南漳
  
  1发病特点
  烟草赤星病的病原菌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lternata(Fries)Keissler],属于半知菌亚门,以菌丝在病株残体上越冬,进入春季开始长出分生孢子,成为侵染源,借助风、雨等不断侵染周围烟株。落在烟叶表面的分生孢子在湿度和温度适宜时萌发,长出的菌丝或芽管可直接侵入叶片内部组织中。病害从烟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生,随着叶片的成熟,病斑自下而上逐步发展[1]。最初在叶片上出现黄褐色圆形小斑点,以后变成褐色。病斑的大小与湿度有关,湿度大,则病斑大,发病最初不足0.1 cm,以后逐渐扩大,病斑直径可达1~2 cm,形成圆形或不规则的褐色病斑,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外围有淡黄色晕圈,病斑中心有深褐色或黑色霉状物[2]。由于烟叶对赤星病的抗性从苗期到成熟期逐渐降低,因此进入田间成熟期的烟叶最易感病。此时气温往往比较适宜,如果阴雨天多或湿度大、露水多,常导致病害流行,病害严重时,许多病斑相互连接合并,在叶面上布满病斑,失去烘烤价值。
  2发病原因
  2.1病原菌
  田间病菌孢子量是赤星病发生和流行的先决条件[3-4],南漳县烟区由于长期连作,烟田积累了大量的病原菌。一般在7月上中旬田间空气中即可捕捉到分生孢子,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孢子增量高峰期,从出现孢子初期到高峰期一般需3~30 d。孢子高峰期出现后的5~10 d,田间病情开始加重,分生孢子垂直分布,在烟株0.5~1.5 m高度量最大,1.5 m以上浮游孢子量开始减少。
  2.2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是赤星病发生和流行的决定因素,与适宜温度的持续时间、烟叶成熟期湿度和降雨量呈显著相关。病菌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 ℃,病叶上分生孢子于干燥条件下可保持生活力370 d,赤星病菌在相对湿度50%时开始生长,适宜存活的pH值为3.0~10.5。南漳县烟区赤星病一般在6月中下旬开始发生,7―8月烟叶进入成熟期,此时温度和湿度条件适宜赤星病发生,因此7―8月为高发期。
  2.3烟草品种
  烟草品种是赤星病发生的关键因素,尤其是抗病能力弱的品种,大规模种植将会导致病害严重发生。南漳县烟区常年主栽品种为K326,辅栽品种为云烟85,由于种植品种单一,长期进行化学防治等原因,病害逐年发生。
  3防治对策
  3.1种植抗病或耐病品种
  赤星病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种植的品种有密切关系。防治赤星病的生产实践证明,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烟草赤星病存在药效、使用时期及使用方法等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防治效果不理想。对于赤星病这种多循型病害,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病害的有效途径,如国内育成的中烟90、中烟9203 、G28等抗病品种,抗病性相对较好,发病严重的烟区可根据实际情况更换品种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