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罗马帝国中官僚贵族集团对罗马百姓进行压迫压榨一样,中世纪欧洲的贵族领主也对隶农们进行压迫压榨,在这方面他们是志同道合的。而在本文中我们会试图分析这种关系产生的基础是什么,会分析为什么欧洲中世纪没怎么出现中国古代经常出现的大规模农民起义。以后我们会讲到资本家对工人的压迫压榨关系,那么,这两种压迫压榨性质的关系,互相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今天我们看得多的,是劳资关系;可是,理解了贵族领主与隶农的关系,将会十分有助于我们认识今天的劳资关系。前面我们在论及罗马国家时,认为它是一个农业国家;而中世纪的欧洲仍然处于农业文明阶段,虽然已经出现了一些城市。亨利·皮朗(HenriPirenne)论述道:“在12世纪到15世纪,整个欧洲的城市人口从未超过其全部人口的1/10。只是在尼德兰、伦巴第、托斯卡那等少数地区,城市人口才在很大程度上,超过了这个比例。不过,从社会统计学的观点说来,中世纪社会本质上是农业社会,这是无庸置疑的事实。”1所以,中世纪的经济生活,主要是有关自然经济和土地占有的事情以及有关土地上农民所负担的义务。当时,庄园制度流行于当时所有西欧和中欧地区,它既是一种经济制度,更是一种政治制度、政府形式,一种社会结构。因此我们以庄园为轴心,阐释领主和隶农的关系。
一、作为经济组织的庄园
今天的人们想起欧洲中世纪,脑海里首先出现的,是那一座座森严高耸的城堡,一队队铁甲疾驰的骑士。但是,中世纪最基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单元,却是一座座庄园。在那战事频密的年代,城堡就是庄园人民的保护地,骑士则是庄园人民的保护人。庄园这种社会形式,是直接从罗马帝国继承下来的。当日尔曼人灭掉罗马帝国,建立起各个日尔曼人的王国后,国王们就把所占领的土地,按照庄园的形式,赐给手下的各级军官、各级随从、各位亲信。这些人就成了那一座座庄园的主人,成为大大小小的土地贵族。这些受封的庄园也被称为采邑。这种土地占有形式一直延续下去,所以在18、19
世纪的欧洲小说中,经常写到某人拥有几千亩土地,从而每年有多少万法郎或英镑的收入;进入社交场合的人,不论男女,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找到一个这样的人结婚。
贵族、国王所拥有的大地产规模不等,平均下来,每个大地产包括300个小庄园,总占地约一万英亩。庄园里最主要的是土地,另外还有农舍、谷仓、牛栏和马厩,还有手工作坊。庄园经济是自给自足的,从种粮食到纺纱、织布、缝纫、烘面包、酿造啤酒,从饲养牛羊鸡鸭到做袜子、鞋子、水桶、碟、盆、酒杯、铁器、锅、菜刀等等,全部在庄园内部进行。极少数和外部的交往,例如给庄园外的人送信,也是由庄园里的隶农去做,因为那时还没有邮局或快递公司。
在中世纪欧洲乡村的农民中,自己拥有土地的自由民是极少的,基本上都是没有土地的隶农。他们的来源可分为两种。第一,原来是罗马帝国时代的农奴。他们没有土地,靠为罗马贵族种地为生;后来罗马帝国灭亡,罗马贵族的土地被日尔曼贵族夺走;主人换了,但自己还是隶农,仍然要靠为领主种地为生。第二,原来是日尔曼自由农。虽然在各个日尔曼王国建立之初,他们是有地的;但因为封建时代初期的内战,因为8世纪和9世纪北欧人、马扎儿人和伊斯兰教徒的入侵,因为他们所在的王国压在他们身上的沉重兵役,因为有势力的日尔曼贵族对他们巧取豪夺、百般欺凌;特别是,面对这么多强横势力,根本没有一个国家力量或警察队伍来保护自己,他们只好去找寻贵族领主们的保护。这就像在一个黑社会横行的地方,一个人总得依附一个老大求得保护,否则日子就简直没法过。当然,这种保护是有代价的,被保护人要付出自己的剩余产品、要付出自己的自由、要付出自己的尊严,可是和这些比起来,生存和安全更重要。这样,源自罗马的农奴,现在遇到了源自日尔曼自由农的新的农奴伙伴。他们合而为一,一起住在领主的庄园里,成为中世纪的隶农。
每一个庄园里的土地都划分为三部分。第一种是领主保有地。它们是庄园里最好的土地,隶农们每星期有固定的几天在它们之上耕作,这些土地的农产品归领主所有。第二种是隶农的份地。每个隶农家庭都拥有一块份地,隶农用一定时间耕作,份地上的农产品归隶农所有,养活自己的一家。第三种是公地。它包括所有耕地周围的天然草地、沼泽、荒地和森林。公地的所有权一直是模糊不清的,反正在中世纪时,庄园里的所有人都可以使用。只是到了中世纪后期,随着人口的增多,领主们才开始占据公地;特别是英国,因为养羊业的发展,使得很多领主抢占公地,不让任何人再使用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