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电切术围手术期用药和疗效分析(一)

【摘要】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电切术后用药对宫内膜的修复及阴道流血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子宫内膜电切术的86例患者,术前均行宫腔镜检查+病理检查,排除了病理检查为复杂性增生过长的患者。其中47例患者为观察组,术前、术后均给予药物处理;39例患者为对照组,只给予术前预处理。比较二组患者术后宫内膜修复情况及阴道流血量的多少。结果 病理分型为子宫内膜腺囊型增生过长和子宫腺肌症的患者,观察组结痂期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其复发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病理分型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或其它类型功血,结痂期出血量及复发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病理检查为子宫腺肌症和子宫内膜腺囊型增生过长的患者,术后用药抑制其子宫内膜生长,对于减少其结痂期出血和复发是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 子宫内膜电切术 围手术期 病理分型

近年来,经宫颈行子宫内膜电切术由于损伤小、痛苦小、恢复快,以及更多地保存器官功能和经济负担轻等优点,日益受到临床医师、患者的重视和欢迎〔1〕。作者观察发现,对于久治不愈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患者,单纯给予手术治疗,术后无进一步处理,很多患者结痂期出血较多,且月经易复发;如对患者术后给予进一步药物治疗,即可明显减少结痂期出血量及复发率。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2002年6月至2006年2月本科收治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共98例,随访1年以上者86例,随机分组。观察组47例,年龄29~60岁,平均44.3岁;病程3周~71个月,平均21个月。病理检查为子宫内膜腺囊型增生过长及子宫腺肌症者24例(51.1%),息肉及其它类型功能性出血者23例(48.9%);其中1例为胎盘残留,3例为绝经期出血。对照组39例,年龄28~66岁,平均44.4岁;病程2~49个月,平均18个月。病理检查为子宫内膜腺囊型增生过长及子宫腺肌症18例(46.2%);息肉及其它类型功血者21例(53.8%);其中2例为绝经期出血。

1.2 用药及方法 两组均于术前口服丹那唑2周行预处理。观察组根据病理分型、年龄,术后分别给予黄体酮、丹那唑或内美通口服,连服3个月。对照组术后未用药。2个月后行宫腔镜复查。

1.3 疗效判定 (1)月经模式测定〔2〕:①闭经:点滴量月经;卫生巾1~5片/周期;②少量月经:卫生巾6~15片/周期;③正常量月经:卫生巾16~30片/周期;④无改善:卫生巾>30片/周期。(2)宫腔镜检查:①满意:宫腔呈筒状,无增生内膜;②基本满意:宫腔表面为少许内膜覆盖,可见肉芽组织增生;③不满意:宫腔大部分为粉红色内膜覆盖,可见血管走形。

1.4 随访 术后1、2、6、12个月复查,了解月经情况,2个月行宫腔镜检查。

1.5 统计学方法 以t检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