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12年江西高考数学试题集(理科8套)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
理科数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2页,第Ⅱ卷3至4页,共150分.

第I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临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 球的表面积公式
P(A+B)=P(A)+P(B)
如果事件A、B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R表示球的半径
P(A•B)=P(A)•P(B)
如果事件A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 球的体积公式
P,那么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其中R表示球的半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 ( I B)=( )
A.{1}B.{1,2}C.{2}D.{0,1,2}
2.设复数: 为实数,则x=( )
A.-2B.-1C.1D.2
3. “a=b”是“直线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4. 的展开式中,含x的正整数次幂的项共有( )
A.4项B.3项C.2项D.1项
5.设函数 为( )
A.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为 B.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为
C.周期函数,数小正周期为 D.非周期函数
6.已知向量 ( )
A.30°B.60°
C.120°D.150°
7.已知函数
,下面四个图象中
的图象大致是( )

8. ( )
A.-1B.1C.- D.
9.矩形ABCD中,AB=4,BC=3,沿AC将矩形ABCD折成一个直二面角B-AC-D,则四面体ABCD的外接球的体积为( )
A. B. C. D.
10.已知实数a, b满足等式 下列五个关系式
①0其中不可能成立的关系式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11.在△OAB中,O为坐标原点, ,则△OAB的面积达到最大值时, ( )
A. B. C. D.
12.将1,2,…,9这9个数平均分成三组,则每组的三个数都成等差数列的概率为( )
A. B. C. D.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5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13.若函数 是奇函数,则a= .
14.设实数x, y满足 .
15.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
AB=BC= ,BB1=2, ,
E、F分别为AA1、C1B1的中点,沿棱柱的表面从E
到F两点的最短路径的长度为 .
16.以下同个关于圆锥曲线的命题中
①设A、B为两个定点,k为非零常数, ,则动点P的轨迹为双曲线;
②设定圆C上一定点A作圆的动点弦AB,O为坐标原点,若 则动点P的轨迹为椭圆;
③方程 的两根可分别作为椭圆和双曲线的离心率;
④双曲线 有相同的焦点.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为 (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a,b为常数)且方程f(x)-x+12=0有两个实根为x1=3, x2=4.
(1)求函数f(x)的解析式;
(2)设k>1,解关于x的不等式;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向量 .
是否存在实数 若存在,则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则证明之.
19.(本小题满分12分)
A、B两位同学各有五张卡片,现以投掷均匀硬币的形式进行游戏,当出现正面朝上时A赢得B一张卡片,否则B赢得A一张卡片.规定掷硬币的次数达9次时,或在此前某人已赢得所有卡片时游戏终止.设 表示游戏终止时掷硬币的次数.
(1)求 的取值范围;
(2)求 的数学期望E .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D=AA1=1,AB=2,点E在棱AD上移动.
(1)证明:D1E⊥A1D;
(2)当E为AB的中点时,求点E到面ACD1的距离;
(3)AE等于何值时,二面角D1―EC―D的大小为 .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数列

(1)证明
(2)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an.

22.(本小题满分14分)
如图,设抛物线 的焦点为F,动点P在直线 上运动,过P作抛物线C的两条切线PA、PB,且与抛物线C分别相切于A、B两点.
(1)求△APB的重心G的轨迹方程.
(2)证明∠PFA=∠PFB.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
理科数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A 4.B 5.B 6.C 7.C 8.C 9.C 10.B 11.D 12.A
二、填空题
13. 14. 15. 16.③④
三、解答题
17.解:(1)将 得

(2)不等式即为

①当
②当
③ .
18.解:





19.解:(1)设正面出现的次数为m,反面出现的次数为n,则 ,可得:

(2)

20.解法(一)
(1)证明:∵AE⊥平面AA1DD1,A1D⊥AD1,∴A1D⊥D1E
(2)设点E到面ACD1的距离为h,在△ACD1中,AC=CD1= ,AD1= ,


(3)过D作DH⊥CE于H,连D1H、DE,则D1H⊥CE,
∴∠DHD1为二面角D1―EC―D的平面角.
设AE=x,则BE=2-x


解法(二):以D为坐标原点,直线DA,DC,DD1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E=x,则A1(1,0,1),D1(0,0,1),E(1,x,0),A(1,0,0)C(0,2,0)
(1)
(2)因为E为AB的中点,则E(1,1,0),从而 ,
,设平面ACD1的法向量为 ,则
也即 ,得 ,从而 ,所以点E到平面AD1C的距离为

(3)设平面D1EC的法向量 ,∴
由 令b=1, ∴c=2,a=2-x,

依题意
∴ (不合,舍去), .
∴AE= 时,二面角D1―EC―D的大小为 .
21.解:(1)方法一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当n=1时,
∴ ,命题正确.
2°假设n=k时有




∴ 时命题正确.
由1°、2°知,对一切n∈N时有
方法二: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当n=1时, ∴ ;
2°假设n=k时有 成立,
令 , 在[0,2]上单调递增,所以由假设
有: 即
也即当n=k+1时 成立,所以对一切
(2)下面来求数列的通项: 所以

,
又bn=-1,所以
22.解:(1)设切点A、B坐标分别为 ,
∴切线AP的方程为:
切线BP的方程为:
解得P点的坐标为:
所以△APB的重心G的坐标为 ,

所以 ,由点P在直线l上运动,从而得到重心G的轨迹方程为:

(2)方法1:因为
由于P点在抛物线外,则

同理有
∴∠AFP=∠PFB.
方法2:①当 所以P点坐标为 ,则P点到直线AF的距离为:

所以P点到直线BF的距离为:
所以d1=d2,即得∠AFP=∠PFB.
②当 时,直线AF的方程:
直线BF的方程:
所以P点到直线AF的距离为:
,同理可得到P点到直线BF的距离 ,因此由d1=d2,可得到∠AFP=∠P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