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掌握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概念,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四边形的分类和从属关系。
内容:
知识点: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四边形的分类
考查重点与常见梯形
例题:
1.如图梯形ABCD中,AD∥BC,SㄓAOD:SㄓCOB=1:9,则SㄓDOC:SㄓBOC=
2.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AD,AB=103 ,AD、BC 的长是x2-20x+75=0方程的两根,那么以点D为圆心、AD长为半径的圆与以C圆心,BC为半径的圆的位置关系是 。
3.梯形两底的差是4,中位线长是8,则上底是 ,下底长是 。
4.等腰梯形有一个角是60°,上下底长分别是2cm和6cm,则腰长为 。
5.若梯形的中位线被两条对角线三等分,则梯形的上底a与下底b(a(A)12 (B)13 (C)23 (D)25
6.直角梯形一腰长10cm,则一条腰与底边所成的角是30°,则另一腰长为 cm。
7.等腰梯形ABCD中,AD∥BC,
(1)如果延长BA和CD相交于E,则EA= ,
(2)如果作AF∥DC交BC于F,则ㄓABF是 三角形,四边形ADCF是 形。(3)如果作AG⊥BC于G,DH⊥BC于H,则BG= =12 ,
(4)如果作DK∥AC交BC的延长线于K,则DK= = 。
课堂训练:
1.顺次连结等腰梯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
(A)矩形 (B)菱形 (C)等腰梯形 (D)正方形
2.梯形上底4,下底为6,则中位线夹在两对角线间的线段长为( )
(A)1 (B)2 (C)3 (D)4
3.四边形ABCD的四个角之比∠A:∠B:∠C:∠D=1:2:2:3,则四边形是( )
(A)平行四边形 (B)等腰梯形 (C)直角梯形 (D)非直角、等腰梯形
4.梯形中位线长为15,一条对角线把它分成2:3,则梯形较长底边长是( )
(A)9 (B)12 (C)18 (D)20
5.梯形的面积为16cm2,高为4cm,它的中位线长为 cm.
6.梯形ABCD中,AD∥BC,过D作DE∥AB交BC于E,梯形周长为53cm,AD=7cm,则ㄓCDE的周长为 cm。
7.等腰梯形ABCD中,AB∥CD,AB:CD=1:2,中位线长是6cm,高8cm,则AB= cm,CD= cm,AD= cm,
8.梯形ABCD中,∠A=90°,AD∥BC,连BD,ㄓDBC是等边三角形,ㄓDBC的周长为27,则AD的长为 。
9.已知在梯形ABCD中,AB∥CD,AD=BC,E是AB的中点,求证:ED=EC
10.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90°,中位线EF长为3cm,
ㄓBDC为等边三角形,求梯形的两腰AB、DC的长及梯形的面积。
课后训练:1.如图,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BD,且AC=2mn,
BD=m2-n2(m>n>0),求梯形中位线MN的长
2.如图,梯形ABCD中,AD∥BC,∠B+∠C=90°,E、F
分别是AD、BC的中点,求证:EF=12 (BC-AD)
3.在梯形ABCD中,AD∥BC,AB=AD+BC,E为CD中点,
求证:AE平分∠DAB。
4.如图ABCD是等腰梯形,AB∥DC,AD=BC。P是CD上任意一点,
过点P作AD,BC的平行线,分别交对角线AC,BD于点E、F,
求证:PE+PF=AD。
5.如图,过ㄓABC的顶点A,任作一条直线AD,作BE⊥AD,CF⊥AD,E、F为垂足,M是BC的中点,求证:ME=MF。
独立训练:
1.等腰梯形的下底是上底的3倍,上底与高相等,则下底角的度数为( )
(A)30 ° (B)45° (C)60° (D)75°
2.梯形ABCD中AB∥DC,AB=5,BC=32 ,∠BCD=45°,∠CDA=60°则DC等于( )
(A)7+23 (B)8 (C)8+3 (D)8+33
3.若梯形的两条对角线分中位线为三等分,则梯形的上、下底之比为( )
(A)1:3 (B)2:3 (C)3:5 (D)1:2
4.已知直角梯形的高为h,中位线长为m,一个底角为150°,则梯形的周长为 .
5.等腰梯形的两底长为4cm和10cm,一底角为45°, 则它的面积为
6.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AD:BC=1:4,则BD:AC=
7.如图,梯形ABCD中,AB∥DC,对角线BD⊥AB,已知两底
与高的和为16cm,梯形面积为32cm2,求AC的长。
8.图,点E在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CF⊥BE交BD于点G,F是垂足,求证:四边形ABGE是等腰梯形。
9.如图,梯形ABCD中,AD∥BC,BD为对角线,SㄓADB:SㄓDBC=3:7,求中位线EF将梯形分成的两部分面积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