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历史热点一 钓鱼岛之争与中日关系
【热点聚焦】
材料一: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我国的这一立场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近期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主权争议,摩擦不断。
材料二:2012年是中日友好邦交化40周年,野田佳彦首相和温家宝总理一致决定将2012年命名为“中日国民友好交流年”,以“新的相遇,心的纽带”为口号开展各种交流活动,促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与友好。 9月28日 ,以“维护政治基础,把握发展方向”为主题的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材料三:日本名古屋市长否认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城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共有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残忍杀害。然而在当今日本政界和民间,仍有不少人对这段历史采取否定态度,不思悔改,甚至称这段历史“虚假”。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 2月20日 又老调重弹,在谈及“南京大屠杀”时宣称“没有这回事”。
【中考预测】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与中国近邻。中日两国同为亚洲大国,中日关系影响着亚洲的稳定,甚至是世界的和平。中日关系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关系之一。古代日本长期以中国为师,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强大起来,屡次侵略中国。2012年初,日本名古屋市长否认发生过南京大屠杀,竭力掩盖侵略的罪行,美化侵略战争,给两国关系蒙上阴影。又逢中日建交40周年,钓鱼岛之争使中日关系摩擦不断。日本发展史及中日关系是历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在中考中同中美关系一样经常备受命题者的亲睐,必须重点掌握。考察的重点有大化改新、明治维新、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战后日本的崛起及原因、中日关系等。
【考点链接】
一、日本发展史
1、646年,日本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2、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将军掌握实权,1868年幕府统治被推翻;1868年日本进行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帝国主义过渡,发动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获取大量的侵华利益。
4、一战期间,1917年加入协约国作战,成为战胜国。
5、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企图使山东合法化;1921--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受到英、美抑制。
6、20世纪30年代,日本在经济大危机的打击下,建立了法西斯专政,亚洲的策源地形成。
7、二战中,日本企图建立东亚―太平洋共荣圈,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侵略中国,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进行了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发动太平洋战争, 1945年8月15日 日本被迫无条件投降。
8、二战结束后,日本被美军占领。日本利用各种因素,使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并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地位,主要是争取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9、20世纪80年代,日本制定了“科技立国”的战略;但法西斯势力并未根除,军国主义势力有所抬头。
二、中日关系的曲折历程:
1、古代中日关系:
(1)唐朝时,中日交流密切,日本多次派遣使团到中国学习,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日本有深远的影响,646年日本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
(2)明朝后期,倭寇骚扰中国沿海,戚继光抗倭,肃清倭患。
2、近代中日关系:日本大肆侵华
(1)1894年--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2)1900--1901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3)1919年,巴黎和会上,日本企图使山东的权利合法化,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被美国所排挤,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4)日本发动侵华战争(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1932年发动一二八事变,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1937年7月7日 ,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并制造了南京大屠杀),中国进行了抗日战争。 1945年8月15日 ,日本
3、现代中日关系:从冷冻走向复苏,曲折前进
(1)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政策。
(2)中日建交:20世纪70年代,中日关系从对抗走向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3)1972年至今,中日一直处于和平交往时期,友好合作共同致力于亚太地区的和平是中日关系的主流,但中日围绕历史和现实问题也存在着矛盾斗争,如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美化侵略、篡改历史教科书,掩盖侵略罪行、日本扩充日本国民自卫队并参加海外军事活动、领土之争,钓鱼岛归属问题、海洋资源之争、台湾问题,日本插手台湾事务,支持台独等,这些也成为中日交往的主要障碍。
(4)中日关系的现状:目前双方仍处于政冷经热的时期,政治上的分歧对两国的经济发展与经济合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历史问题。2006年10月,日本新当选的首相安倍晋三访问中国,结束了两国高层5年以来互不访问的历史,双方均表示改善两国关系。
4、如何发展中日关系
日本政府应正视历史,以史为鉴,信守和平承诺,妥善处理历史问题;中日两国应增进了解,扩大共识,;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断加强两国人民的友好和交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牢记历史,珍爱和平,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开创未来等。巩固和扩大经贸合作;妥善处理台湾问题;加大在国际问题上的沟通与协调;
三、如何看待名古屋市长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残暴罪行,铁证如山,国际社会对此早有定论,不容置疑。公开否认南京大屠杀,歪曲历史,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也影响了中日间的健康、稳定合作。希望日方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正确认识和对待日本侵华历史,维护中日关系政治基础。
四、中日关系的认识
1.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的结局、影响和启示
结局:
(1)甲午中日战争:①结果:中国战败。②原因:清政府的腐败、落后和统治者的避战求和、妥协退让政策。日本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力量强大。
(2)抗日战争:①结果:中国胜利。②原因: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或人民战争路线),坚持敌后抗战,对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和爱国华侨的支持。
影响:
(1)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增加了中国人民的沉重负担;③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加剧了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甲午中日战争后,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2)抗日战争中国的胜利,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启示:(l)不断提高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坚决反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2)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推行友好外交,壮大世界和平力量。(3)积极开展对外经济交流和合作,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4)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也给亚洲包括日本人民带来了灾难,亚洲人民应时刻警惕日本的右翼势力。
2.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关系的改善和主要障碍
(1)改善: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但中日关系的发展是不顺利的。
(2)主要障碍:历史教科书问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东海油气田问题。
3.日本当局修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的目的、实质及影响。
(1)目的:否认侵略,美化战争,掩盖日本在中国及亚洲犯下的滔天罪行.
(2)实质: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军国主义在复活。
(3)影响:这些做法严重伤害了中国和亚洲人民的感情,不利于日本同亚洲各国特别是中国的友好往来,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安宁,威胁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在台湾问题上日本政府的正确做法应该是什么?
日方应该谨言慎行,不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号,不让“台独”破坏中日关系,危害地区和平。
5.看待钓鱼岛问题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日方任何旨在强化对钓鱼岛控制的做法都是非法的,他们的行为是对中国领土主权和公民人权的严重侵犯。
6.处理中日关系的正确态度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7.战后日本的崛起对我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带来的启示
(l)要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坚持改革开放,国家才能强大起来。
(2)要倡导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发展教育事业,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3)要坚持对外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技。
(4)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保持社会的稳定。
8.青少年应怎么做?
(1)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2)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使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3〉呼吁日本右翼势力,深刻反省历史,不能再把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拖入战争泥潭。
【中考考场】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3年,美国强行打开日本的大门后,西方列强纷纷侵入日本。日本经济遭到摧残,国家主权不断丧失,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材料二:1931年,日本的工业总产值比1929年下降了1/3,进出口贸易额下降约50%,失业者多达300万,在业工人工资降低了1/3以上。1/3的农民失去土地,许多地方发生饥荒,农民要求减租的斗争达3400多起。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日本300万人丧生,所有大城市都因空袭而遭到严重破坏,全国1/4的财富被毁,生产水平只相当于战前的1/3,经济陷于崩溃。
(1)材料一、二、三反映了日本发展史上的三次危机。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三次危机出现的直接原因。
(2)为摆脱这三次危机,日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这些措施实施的结果,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分别是什么?
2、材料一:隋唐时期中日交流频繁。日本多次派使团到唐朝学习,把唐朝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科技文化带回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的社会改革,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
材料二:清朝前期,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认为国内 “物产丰盈”不需要外洋货物,所以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既严格控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又限制中国商民出海,厉行海禁“片帆不许下海”。造成了清政府的与世隔绝,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材料三:1853年,美国强行打开日本的大门后,西方列强纷纷侵入日本。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日本向欧美学习,实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发展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
(1)结合材料一,试举出唐朝时中日友好交流的一个事例。
(2)材料一中,“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是哪次改革?
(3)材料二反映的是清朝前期实行的哪一政策?
(4)材料三中,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的是哪次改革?
(5)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3、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在孔庙题词“温故创新”,对孔子的“温故知新”做一字之改-使人不禁联想到一波三折的中日关系,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日关系之温故篇】
材料一:
图一 1853年美国舰队抵 图二日本1926-1937年出口图 图三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简表
(1)图一和图二反映的是日本曾经面临的两次危机,面对危机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又分别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图三反应出日本在二战后经济发展的情况,而中国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却错失良机,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中日关系之创新篇】
材料二: 2012年2月16日 ,“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系列纪念活动开幕式在北京隆重举行,增进了两国人民的了解。
材料三: 2012年2月21日 ,针时日本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在南京市代表团访问名古屋期间关于“不存在南京大屠杀”的言论,南京市政府宣布暂停与名古屋市政府的官方交往。
(3)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是发生在2012年2月份的新闻事件,你认为哪一材料反映的是中日关系发展的主流方向?为什么
参考答案:
1、(1)美国等西方列强的入侵;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
(2)资产阶级统治扩大;华盛顿体系逐渐瓦解,轴心国集团形成;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的趋势(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出现)。
2、(1)遣唐使;鉴真东渡(答出一例即可)(2)大化改新
(3)闭关锁国政策(闭关政策) (4)明治维新
(5)日本民族善于学习的精神;改革是社会或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对外交流与开放才能不断进步;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等等。(符合题意即可)
3、(1)图一:面对民族危机,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强大以后的日本对中国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中国开始进行戊戌变法。
图二: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对中国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2)左倾错误的泛滥,或出现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
(3)材料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则两利等。
2013年中考历史热点二 2012美国大选与中美关系
【热点聚焦】
材料一:美国当地时间 11月6日 ,美国总统奥巴马战胜了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胜出2012美国总统大选成功连任,将迎来执政白宫的第二个任期。
材料二:应美国副总统拜登邀请,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于 2月13日 至17日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习近平就下阶段中美关系发展提出五项建议,“坦诚相待,加强对话沟通;与时俱进,扩大务实合作;相互尊重,增进战略互信;面向未来,密切人民交往;加强协作,携手应对挑战。”
【中考预测】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一举一动牵动着整个世界。中美关系是个敏感话题,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中考常以时政材料创设情境,考查美国的发展史,特别是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时代等,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事件,纵向考查中美关系的历史轨迹,并对中美关系进行展望。将中美关系放在中国近现代的外交中考查,综合考查新中国的外交原则及外交成就。
【考点链接】
一、美国发展史
(一)美国历史发展线索
⒈1775年--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的独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⒉19世纪中期,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⒊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北方取得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⒋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迅速,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利用中立的地位,大发战争横财。
⒍1917年,加入协约国作战,成为一战的战胜国。
⒎1919年--1921年美国先后参加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开始争夺世界霸权。在巴黎和会上受到英法抵制,没有加入国联;在华盛顿会议上处于主导地位。
⒏1929--1933年,遭受经济危机的打击。1933年,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摆脱了危机,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⒐二战前,美国推行绥靖政策,并利用其中立的地位,向交战国双方出售军火,大发战争横财。
⒑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二战,1942年加入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成为战胜法西斯国家的重要力量。1944年,美英盟军进行诺曼底登陆战,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1945年,参加雅尔塔会议,并加入联合国。1945年8月,美军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
⒒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推行全球霸权主义政策,在欧洲实行冷战政策,在亚洲实行热战政策,并积极展开与苏联争霸。
⒓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经济危机,经济地位受到欧共体与日本的挑战。
⒔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美国经济缓慢回升,但受到通货膨胀的困扰。
⒕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⒖80年代末90年代初,冷战结束后,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以民主、自由、人权为借口,继续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利用北约随意干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事务(发动阿富汗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还大力发展高科技武器,加紧研制部署导弹防御系统。
(二)美国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维护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坚持对外开放,引进先进科技;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大力发展高科技;实行民主的政治体制等。
二、中美关系史
1、旧中国时期的中美关系:
(1)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成为英法的帮凶。
(2)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3)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拒绝中国代表的合法要求,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
(4)1921--1922年,主导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重申“门户开放”政策。
(5)抗日战争时期,扶蒋联共抗日;1942年,中、苏、美、英等国发表《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共同抗日。
(6)抗日战争胜利后,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
2、新中国成立后的中美关系:
(1)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美国对新中国封锁包围(在政治上孤立、经济上进行封锁,军事上进行威胁,企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干涉中国内政;1950年,以联合国的名义侵略朝鲜,威胁中国的安全,中国进行了抗美援朝,1953年,被迫同中朝签订《朝鲜停战协定》;美国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中美关系的改善: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1971年,美国尼克松的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总理会谈,共同发表联合声明;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
(3)中美关系发展态势:交流中有冲突(近年来中美冲突:1999年,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美国对台军售;近年来,以人权、宗教的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允许达赖访美;允许陈水扁过境美国,助长了台独的嚣张气焰。),合作中有摩擦,交流合作是主要特征,当前,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诸多领域展开合作,中美关系稳定发展(2001年,中国加入WTO;中国在上海召开APEC合作峰会;2006年,中美领导人实行互访等),但发展前景有许多曲折。由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对中国的崛起采取遏制政策,中美在台湾等问题上仍存在一定的分歧。
3、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
(1)台湾问题的由来。1949年,南京解放,国民党败退台湾,美国为控制东亚,把台湾作为反共反华基地,扶植蒋介石在台湾的统治。1950年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从此,台湾与大陆一直长期分离。
(2)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1972年尼克松访华,并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之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做出断交、撤军、废约的三原则。1979年中美建交。此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推行双轨政策,20世纪90年代美、台关系改善,美对台军售,允许李登辉访美等,中美关系恶化。1997年江泽民访美,双方声明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1999年李登辉提出两国论即一中一台,美国一方面奉行一个中国的原则,一方面继续以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陈水扁上台以来,继续推行台独政策,分裂祖国,美国继续推行双轨政策。
(3)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和原则: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中国政府处理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反对一切外来干涉,不排除使用武力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4、如何发展中美关系
中美两国应增进了解,扩大共识,求同存异,构筑长期稳定的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巩固和扩大经贸合作;妥善处理台湾问题;加大在国际问题上的沟通与协调;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断加强两国人民的友好和交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等。
【中考考场】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以1898年的美西战争为界标,在此前50年美国集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并且在经济总量上接近头号强国英国;在此后50年美国越来越深地卷入两洋战略,并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立。以二次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霸权国家。
材料二:从1840年至2009年,中美两国关系在曲折中发展,说明了中美两个国家在地球上谁也离不开谁。今天,两国关系不断发展: 2011年1月18日 至21日,胡锦涛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在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两国发表联合声明,表示“中美致力于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 ――新华网
(1)依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在崛起过程中先后遇到过哪些重大的问题?举两例。
(2)“在此后50年美国越来越深地卷入两洋战略,并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立。”20世纪20和50年代,美国分别是如何主导国际格局的建立的?
(3)为什么材料二中说“从1840年至2009年,中美两国关系在曲折中发展”?请各举一例史实加以说明。
(4)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你认为未来中美两国关系怎样才能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答案:
1、(1)问题:南北分裂(奴隶制存废)问题。经济危机问题。
(2)主导建设国际格局:20年代: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支配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形成了华盛顿体系。50年代:推行“冷战”政策,与苏联争霸世界,形成美苏两极格局。
(3)曲折:a.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之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
b.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
c.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出钱出枪援助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d.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
发展:a.1942年1月,中、美、苏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中美两国在战争中结为盟国,互相援助;
b.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
c.1979年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4)①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共同面对复杂多变对国际环境下出现的挑战;
②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团结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2013年中考历史热点三 党的十八大
【热点聚焦】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2012年11月8日 --14日在北京举行。胡锦涛作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这次盛会是中国继续改革开放、实现民族复兴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征程中的新起点,对世界发展也将产生重要影响。
【中考预测】党的十八大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以十八大为时政材料,考查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及内容,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探索,中考将加大对与中国共产党有关内容的考查,命题会涉及到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甚至是改革开放时期。因此,要加强对中国近现代史上与中国共产党相关内容的梳理和归纳复习。历年,有关党史的考查是中考命题的重点,且题型形式多样。
【考点链接】
1、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
(1)中共中央召开的重要会议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一大、二大、三大、七大、八大、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
中央政治局会议:八七会议、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洛川会议、北戴河会议
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七届二中全会、八大二次会议、十一届六中全会
2、中国共产党参加和领导的武装斗争
(1)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参与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领导。
(2)1927年下半年开始独立地领导武装斗争:工农武装起义、反“围剿”斗争、战略转移、抗日游击战争、人民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的剿匪、抗美援朝。
3、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革命根据地
(1)1927年―1937年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2)1937年――1945年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3)1947年战略反攻开辟的解放区
4、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1)民主革命时期:1927―1937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1937―1945年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政策、1947―1949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2)社会主义时期: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1953―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1979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1)民主革命时期,主要是区域重心的转移:20世纪20年代,由城市(发动和领导工人运动)转移到农村(发动和领导农民)、30年代中期由南方农村(农村革命根据地、反蒋)转移到北方农村(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日)、1949年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夺取城市、恢复和发展城市生产)。
(2)社会主义时期主要是内容重心的转移:1956年由向社会主义过渡转移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66年由社会主义建设转变为政治运动、阶级斗争,1978年底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现代化建设。
6、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错误路线统治
(1)1926―1927年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统治
(2)1931―1935年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统治
(3)1966―1976年的“左”倾错误统治
7、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探索
(1)20世纪20、30年代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
(2)新中国成立后对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8、同国民党的关系:
两次合作:1924―1927年;1937―1945年。(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三次谈判:1936年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谈判、1945年重庆和平谈判、1949年北平和平谈判。
两次战争:1927―1936年、1946―1949年
9、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
(1)第一代,以毛泽东为核心,1935―1976年。
(2)第二代,以邓小平为核心,1978―1992年。
(3)第三代,以江泽民为核心,1992―2002年。
10、中国共产党创造的革命精神
(1)井冈山精神
(2)长征精神
(3)延安精神
(4)西柏坡精神
11、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1)党的会议关于党的建设的决定:七大、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
(2)1942年和1957年的整风运动
12、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法宝、三大作风。
(1)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
(2)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13、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三次挫折、危害及纠正:
第一次――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表现为放弃了党在革命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是导致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1927 年“八七”会议上得以纠正。
第二次――王明的“左”倾错误,表现为进攻时的冒险主义、进攻受挫后的保守主义、面对强敌时的逃跑主义,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开始阶段的失利。 1935 年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1942 年延安整风时进一步清算。
第三次――以毛泽东为首的党内“左”倾错误,表现为在政治上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在经济上忽视客观规律的冒进,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得以纠正。
【中考考场】
1.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2013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92周年。90多载艰苦卓绝,90多载荣耀辉煌。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请你参加下列的问题探究。
【革命篇】
(1)图一和图二是中国共产党两次重要会议的遗址,他们分别指的是什么会议?又有什么重要意义?
【建设篇】
材料一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2)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建设一个新世界”,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改革篇】
材料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伟大转折和新的革命起点。它意味着中华民族在经历种种探索与曲折之后开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哪一年?材料中所说“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又被称作什么?
【启示篇】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90年光辉的历程。90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的成就。
(4)回顾历史,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参考答案:
1、(1)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进行土地改革,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1978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国情,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符合题意即可2013年中考历史热点六 当前国际局势
【热点聚焦】
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奥巴马再次连任美国总统,对外政策引起关注。俄罗斯普京“王者归来”,面对有利国际环境,鹰视东西方,以欧亚联盟为外交首选,以融入欧洲为梦想,以改善对美关系为期待,以开发远东为重要地缘政治任务,更加关注东方,加大对亚太投入。法国奥朗德政府上台,德国默克尔有望赢得2013年大选,欧盟共识增加,危机倒逼欧元区国家前行,“双速”或“多速”欧洲更加明朗。日本自民党卷土重来,安倍晋三再次当选首相,欲“突破危机”。日本政府“一岁一枯荣”,但大国政治目标基本稳定,政治大国志向下的外交战略逐步趋向强势。金正恩顺利接班,牢控朝鲜政权。韩国大选尘埃落定,迎来史上首位女总统。朝鲜半岛地缘政治与安全格局酝酿新变化,朝鲜核试验引起国际社会不安。2012年非洲举行25次选举,整个大陆局势稳定,成为仅次于东亚的经济发展最快地区,近20个国家经济前景看好。“反美旗手”查韦斯在委内瑞拉大选中再度获胜,拉美左翼力量继续保持旺势。
【中考预测】国际局势历年是我省中考的热点,历史上的印巴冲突、巴以冲突、越南战争、朝鲜战争、阿富汗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都有着许多不稳定因素,如今的叙利亚战争、利比亚局势、中东局势、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钓鱼岛问题等,造成局部动荡。经济全球化过程带来一系列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面对。
【考点链接】
1、当今人类社会面临哪些共同问题?面对人类社会与历史发展中“危机”或“困难”应采取哪些对策?
A 共同问题:a政治方面:战争问题;地区冲突;民族宗教矛盾;和武器扩散;国际恐怖主义等等。
b经济方面: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全球金融危机等
c公共卫生和安全方面:毒品问题;传染性疾病问题(艾滋病 甲流)
d 重大自然灾害方面:印度洋海啸;汶川地震;海地地震等等
B 应对“危机”或“困难”的对策:
a 政治方面: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放弃对抗,走向对话,树立互信、互利平等的新安全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积极发挥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防止和武器扩散,打击国际恐怖主义。
b 经济法面:加强国际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能源,积极开发可替代资源;完善国际金融体系,加强政府间的及及合作,进一步支持发展中国家,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投入,积极发挥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等。
c 公共卫生与安全方面:加强国际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严厉打击制度贩毒份子,共同防止毒品的蔓延;采取恰当措施,积极应对公共卫生与安全方面的的突发事件,切实保护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安全,加强落后地区的科教工作。
d 重大自然灾害方面:正视困难,乐观向上;团结合作,众志成城,增强民族凝聚力;加强国际援助,全力以赴,共同应对危机和灾难。
2、二战后的地区冲突
A 表现:巴以冲突和中东战争、印巴冲突、海湾战争、波黑冲突、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朝核危机、伊朗核问题。
B 解决冲突的途径:(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与一切威胁世界和平的势力作斗争,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2)加强国际合作,放弃对抗,走向对话,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树立互信、互利、平等的新安全观,通过平等谈判解决争端,通过对话增进相互信任,通过合作谋求共同安全。(3)积极发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
3、如何应对国际恐怖主义?
加强国际合作,成立国际联合反恐组织,共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充分认识突发事件对世界和平的威胁,通过和平协商解决国际争端。
4、中国关于和武器扩散问题的基本立场是什么?
(1)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反对任何形式的和武器扩散,并积极参与国际防止核扩散与防范核恐怖主义的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2)主张加强与成员国的合作,和平利用核能,造福人类。
(3)中国主张通过对话与谈判和平解决地区核问题,反对利用和武器扩散问题,干涉他国内政。
5、如何正确认识主权和人权的关系?美国“人权外交”的实质是什么?
A 主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利,主权完整和民族独立是维护和发展人权的前提;维护人权必需依据具体的国情,尊重国家的历史和现状。
B 美国“人权外交”的实质其推行霸权政策,干涉他国内政的工具。
6、中国如何应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加强国际合作,谋求共同发展。
C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充分发挥在联合国的作用,努力维护世界和平,做负责任的大国。
7、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和民族纷争时有发生,为什么还说“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是很可能的?
A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力量在不断增强,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B在新旧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各国都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
C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通过平等谈判和平解决争端、通过对话增进互信、通过合作谋求共同安全的观念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所接受。
D战争给人类造成的巨大灾难焦裕禄世界人民,热爱和平的人民力量不断增强,人民热爱和平是阻止世界大战的决定力量。
E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快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8、如何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作用和影响?
A 科技是生产力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不仅创造巨大的生产力,还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改变世界的面貌,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B科学技术是双刃剑,既能造福人类,也能毁灭文明。发展科学技术,要树立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观念,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战争行为,兴利除弊,扬长避短,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9、科学技术与战争、和平有何关系?
战争刺激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发明应用于军事,又使战争更加残酷,毁灭性更大。和平环境,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又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加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
10、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历史启示有哪些?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发展高新科技,努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积极利用新的科技成果,增强综合国力。
B坚持改革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引进世界先进科技,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树立和平与环保意识;将科技用于造福人类。
D青少年学生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将来报效祖国。
【中考考场】
一、《看世界纷扰 思中国应对》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在民族民主运动的冲击下全面崩溃,两极格局终结……世界各国或浓或淡,立足国情,纷纷演绎着独一无二的角色。
【格局篇】
材料一 二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德意惨败,英法实力削弱,欧洲列强主宰世界的国际格局已不复存在。美苏成为两大强国和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形成了战后两极的国际格局。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世界格局正在走向多极化,争取较长时间的国际和平环境是可能的……
(1)二战后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和结束的标志事件分别是什么?当今“世界格局正在走向多极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2)两极格局期间,尽管美苏矛盾不断,但新的世界大战并未爆发,请分析新的世界大战未曾爆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政治篇】
材料二 二战后,国际政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法西斯主义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欧亚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壮大;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空前高涨,帝国主义旧殖民体系土崩瓦解。
(3)1959年拉丁美洲有一个国家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根据所学,指出这个国家的名字及其独立后采取的主要措施。
(4) 2011年8月15日 ,印度即将迎来独立64周年纪念日。根据所学回答,64年前英国是怎样解决印度独立问题的?
(5)有人认为,1960和1990这两年在非洲历史上意义非凡。请根据所学简述原因。
材料三 2011年7月11日 ,中东问题有关四方在华盛顿召开会议,商讨如何在9月前重启巴以和谈、缓解中东局势,但这次会议未取得具体进展。
(6)请简要分析导致中东地区局势紧张的历史因素有哪些?
【经济篇】
材料四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7)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20年间,日本是怎样“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的?最终结果如何?
(8)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持何态度?本世纪初,最能体现中国这一态度的重大举措(事件)是什么?
材料五 眼下,全球经济正在走出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但全球经济增长仍面临不确定性,仍然面临着失业问题、债务问题、资产价格泡沫、贸易保护主义等风险。2011年2月18―19日,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在巴黎召开。会议着眼于后危机时代G20角色的转型,集中力量求解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热点难题,取得了一系列积极共识。
(9)结合材料五说一说当今全球经济正面临着哪些重大问题?
(10)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当今世界具有怎样的特点?面临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中国应该怎么办?请你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别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二、《 穿越硝烟岁月 期盼世界和平》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与迎新焰火“交相辉映”的还有战争炮火,人们发现,“世界和平”在2011年仍然只是个“看上去很美”的愿望。和平的一小步,总是那样来之不易。
【材料阅读】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列强纷纷制定了争夺世界霸权的计划。在错综复杂的争夺霸权的斗争中,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逐渐形成。它们疯狂扩军备战,展开激烈的争夺,战争危机日益严重,一场世界性战争如箭在弦。
材料二 据1938年欧洲某国报载:“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绝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你们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
材料三 中国古代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等说法,在二战初期,西方某些“智者”正式验证了中国的这些古老的说法,他们做出了很多可笑的历史表演。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分别由哪几个国家组成?请写出这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导致这场世界性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事件?请说出这场战争的起止时间。
(2)材料二中“慕尼黑做出的决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们”和“我们”分别指的是哪几个国家?报道中的“预言”是否正确?
(3)结合材料三,请用“二战”前后的史实说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教训(各自至少选取两个史实进行说明)。
【影像再现】
图一凡尔登战役 图二珍珠港事件 图三 斯大林格勒战役 图四 日本投降
(4)图1展现了一战中某场战役后的惨烈景象,巨大的伤亡使它有了怎样的别称?它在一战过程中有何重要意义?
(5)图2记录的这一事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何影响?
(6)请说出图3中记录的战役中的交战双方,这场战役在二战的进程中有何主要的地位?
(7)指出图4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标志性意义是什么?
【历史思索】
以赛亚•柏林在谈到20世纪时说,20世纪是人类经历的最糟糕的世纪,包含了两次世界大战,这个事实,是对永久和平的嘲讽,也是地缘政治崩溃的恶果。那么,对于21世纪第一个十年,人们再也不能用“这是最美好的年代,这是最糟糕的年代”的空话来打发。人类历史上充满了血腥的战争,但是任何时候,总是有更多的人渴望和平的降临。右图这款形状特别的花瓶,巧妙地将炸弹和花朵组合在一起,对比战争与和平。它不仅精致美观,还寓意深刻。
(8)在当前,战争频繁,动荡不已。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有哪些?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是什么?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当前的国际争端?
(9)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二战结束至今的60多年间未曾爆发过新的世界大战的原因。(至少写出两方面)
(10)有一份统计显示说,在人类近两千年的历史中,全世界彻底没有战争和冲突的时间总共只有58天!只有58天是太平的!这是多么令人深思的数字。为有效防止战争,建设和谐世界,请你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三、《地区不稳 全球动荡》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灾难。经历过战争洗礼的人们,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然而,尽管新的世界大战未曾爆发,地区冲突却层出不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对话青年】
2010年12月21日 ,联合国安理会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非正式会议,安理会15个理事国的大使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会上同150多名青少年对话。青少年就恐怖主义、气候变化、消除贫困和武装冲突等最为关切的话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向各国大使提问。这次互动式对话的主题为“你们的世界:新一代的声音”。会议召开前,安理会向全世界13至21岁的年轻人发出了邀请,请他们通过视频或书面方式,对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和平与安全挑战表达自己的观点。
(1)据材料,指出青少年认为哪些问题是对当今“和平与安全”的挑战?
(2)联合国应该怎样应对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朝韩局势】
韩国和美国于 2011年2月28日 ― 3月10日 举行代号为“关键决心”的年度例行联合军事演习。同一天,日美联合军演也在日本的横须贺基地展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学者张文宗表示,美韩、美日军演同时举行加剧了朝韩紧张局势,进一步恶化了东北亚的安全环境,不利于东亚的和平与稳定。 ── 2011年02月28日 《人民网》
(3)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美韩、美日军演对当今和平与安全构成了怎样的威胁?
【利比亚战争】
2011年3月19日 ,美军实施“奥德赛黎明”行动,位于地中海的导弹驱逐舰巴里号向利比亚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原本是利比亚国内不同部落和不同派别之间的争斗而引发的国内战争,后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介入发展为西方国家与中东北非的国际战争。
(4)“奥德赛黎明”的军事行动表明威胁当今世界和平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根据所学,列举20世纪90年代末在这一因素主导下发生的地区战争(一例即可)。
【反思与展望】
(5)结合所学,指出二战结束至今新的世界大战一直未曾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6)面对战争的悲惨和血腥,请你设计一条反战宣传标语,以警醒世人。
参考答案:
1、(1)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后,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牵制美国称霸,促进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2)世界各国对二战惨痛教训的认识;国际间合作的加强;世界多极化的趋势;联合国的作用;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等。(3)古巴。新政权努力发展经济,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大庄园制;没收美国垄断资本在古巴的工矿企业。(4)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决定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5)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6)中东战略位置重要,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为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大国争夺的热点;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使得这一地区的矛盾更加复杂化;几十年来陆续形成领土争端、水资源问题及巴勒斯坦难民是巴以冲突的历史原因,巴以冲突成为中东地区的关键。(7)借助美国的扶持,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技成果,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8)积极参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9)失业问题、债务问题、资产价格泡沫、贸易保护主义等。(10)特点:政治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但还存在着许多影响政治与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建议:政治上反对霸权主义,推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经济上进一步改革开放,学习国外管理经验与技术,制定防范风险的措施,融入全球化潮流。(言之有理即可)
2、(1)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由德、意、奥组成的“三国同盟”和由英、法、俄组成的“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7月―1918年11月。
(2)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十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你们”指的是英国和法国,“我们”指的是捷克斯洛伐克;正确。
(3)“事不关己,高高挂起”:①德国突袭波兰后,英法宣而不战,坐视波兰灭亡;②日本大举侵略中国,美国没有出面进行干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①法国被德国完全占领;②英国遭到德国猛烈轰炸。(其他回答,只要史实合乎要求即可)
(4)凡尔登绞肉机;德国速战速决的计划终于破产。
(5)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促使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走向联合,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6)苏联、德国;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7)图3是日本投降仪式; 1945年9月2日 ,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结束。
(8)因素: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领土纠纷、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等;焦点:巴以冲突,朝鲜和伊朗的核问题、利比亚危机等;解决方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在联合国的框架下,希望通过和平方式(协商或对话)来解决国际争端。
(9)联合国的作用;二战的惨痛教训;各国更加重视对话合作,更加重视谈判解决争端,力争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10)“远离战争、热爱和平”;“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做维护和平的使者”;“唱起生命之歌,拉起和平之手”、“战争的硝烟将掩埋人类的生存,和平的气息将推动历史的进步”、 “让我们铸剑为犁,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同放和平鸽,共处艳阳天”等。(答案多元,言之有理即可)
3、(1)恐怖主义、气候变化、贫困问题和武装冲突。(2)采取有效办法,防止且消除破坏和平的侵略行为;以和平方式调解国际争端;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促成国际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言之有理即可)(3)加剧了朝韩紧张局势,进一步恶化了东北亚的安全环境,不利于东亚的和平与稳定。(4)霸权主义。科索沃战争。(5)二战的惨痛教训、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多极化趋势、国际间合作的加强等。(6)“珍惜和平,反对战争”等。
2013年中考历史热点七 圆梦中国
【热点聚焦】
1.中共最高领导层--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七位成员2012年11月29日集体出现在国博“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新任总书记习近平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习近平重申了十八大报告中的两个“一定能”,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
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引人注目的是,他进而提出第三个“一定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2.在29日的讲话中,习总书记还向全党提出三个“必须牢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回首过去,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审视现在,全党同志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展望未来,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3. 12月21日 ,“汉语盘点2012”揭晓仪式在京举行,经网民推荐、专家评审、网络票选等环节,“梦”、“钓鱼岛”分列年度国内字、国内词第一。据介绍,在票选阶段,“梦”作为年度国内字便一路领跑。南方日报记者在现场注意到,该活动公布年度国内字结果时对“梦”字的解说是:奥运梦、飞天梦、航母梦、诺贝尔奖梦,GDP赶英超法,一一兑现,“可见,国运来了,挡也挡不住”。
【中考预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华夏儿女的共同梦想。党的十八大和2013年两会的胜利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实现顺利交接,在中国大地上刮起圆梦潮。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奋斗历史、革命道路、建设道路以及新中国取得的各项成就,都将成为考试热点。
【考点链接】
1、党的重要会议
(1)中共一大(1921 年 7 月)中共成立。
(2)遵义会议(1935 年 1 月,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中共七大(1945 年 4 月,延安)。
(4)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年,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5)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 十四大:1992 年,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十二大~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形成历程。
2、20 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的三次飞跃
(1)孙中山,1911 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毛泽东,1949 年新中国成立,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1956 年建立起社会主义 制度。
(3)邓小平,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实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中共所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1)毛泽东,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起点标志:1927 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
(2)邓小平,建设道路: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两条道路的共同点(启示):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
【中考考场】
【探索救国救民奋斗的道路】
[探索篇]:
以1861年年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为起点,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清政府主导的自主探索开始了……一百年前孙中山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推翻封建帝制为中国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摘编自《复兴之路》有关解说词。
(1)“中国近代第一次自主探索”是指什么?有何进步意义?
(2)孙中山在中华复兴征途上有何历史贡献?
[奋斗篇]: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马列主义。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毛泽东等共产党人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让中国人站起来了;而挽救社会主义的邓小平找到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摘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3)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有什么重大意义?
(4)毛泽东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邓小平找到了一条怎样的国强民富的道路?
[感悟篇]:
(5)回首过去的100多年,历史发生了沧桑巨变,让中国走进了一条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有过许多历史经验值得我们去感悟。请你写出一条。
二、92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32000多个平凡但伟大的日子,承载了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要事件,谱写了壮丽辉煌的历史篇章。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党的历程刻骨铭心】
材料一:
图1开天辟地 党的诞生 图2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1)请说出与图一、图二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并谈谈其重大历史地位或影响。(4分)
【党的探索更古未有】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一一中央电视台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2)结合上述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民族复兴发展道路的选择上进行过哪两次成功的实践探索?
(3)中国农民是怎样“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党的政策温暖我心】
材料三 :(未来中国)不仅要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我们党和政府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让人民感到安全有保障;让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对未来有信心。 ――2010年9月胡锦涛接受CNN记者专访谈
(4)结合所学知识和当前时政说说我们党和政府为了“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采取了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
1、(1)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领导了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4)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义革命道路;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5)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1)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遵义会议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三大改造;改革开放。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取消农业税;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村中小学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中小学生营养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