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集团周福仁:两架马车拉出创业坦途(一)

据一位同样来自于海城的报社同仁透露,周福仁在当地是几乎家喻户晓的人物。人人都知道有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白手起家,创办了令人刮目的全国百强的大型企业――西洋集团。一个农民的儿子成长为辽宁首富,一个穷乡僻壤的村队长成为中国肥业巨人,不得不让人为周福仁所创造的奇迹折服。

  1957年,周福仁生于辽宁省海城市西洋村,这是个位于辽宁省海城市西南方向20多公里的小山村,他家里有兄弟姊妹五个。在周福仁13岁那年,父亲撇下母亲和他们兄弟姊妹五个,早早地走了。父亲的离去,使得本就艰辛的日子更是度日如年。

  周福仁说他记得最清楚的是,上面有两个姐姐,下面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他作为家里的长子,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每天早晨要打上一担柴才能上学,放学回家也要割草喂猪。即便是这样,家里的几口人还是过着三餐不继的生活,多数的情况下要靠亲戚的救济,才能勉强维持生计。

  靠别人的救济,就难免要看别人的脸色,偏偏周福仁从小就是个倔强的孩子,非常爱面子。据说,当时为了能不看别人的脸色,他不惜拒绝接受亲戚的帮助。这样的日子过了差不多五六年之后才有所改变,这成为埋在周福仁童年生活当中最大的阴影。

  周福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毫不避讳地承认,他小时候想得最多的问题,不单单是如何能够解决吃饱穿暖的问题,而是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很多钱,因为他觉得,没有钱就得不到别人起码的尊重,没有钱就更谈不上有任何社会地位。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在当时就向妈妈保证,长大以后一定让家里人过上富裕的日子。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用在周福仁的身上再合适不过。

  二十出头的周福仁已经显现出了不同于常人的领导才能。他不仅是家里人的主心骨,村里有个什么大事小情,村里人也都会听取他的意见。当时村里30岁左右的男人基本都轮流当了一次生产队长,但没有一个人能够稳坐“钓鱼台”,原因很简单,这些人终究没能让村里人摆脱穷困潦倒的生活。

  不得已之下,当时只有20岁的毛头小子周福仁,在大家的期盼下走马上任了。据说,这在他们村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因为多数人对于一个刚满20岁的毛头小伙子能否担此重任,还是抱着怀疑的态度。

  据周福仁回忆,他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跟村里人交代清楚,既然选他做生产队长,就一定要给予他充分的信任。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周福仁说一不二的性格开始显露出来。用周福仁自己的话说,“就是不这样不行,因为整个村子70余户人的温饱,全都寄希望于他一个人的身上。因此,作出什么决定的时候,不容许他瞻前顾后的。”他说原来的几任生产队长,就是做什么事情总是犹豫不决,所以最后什么事情都没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