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自主创新下的国际化道路(一)

2005年7月,海尔热水器“防电墙”技术、海尔“双动力”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相继被纳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提案。海尔依靠自主创新而一举成为国际标准的参与和制定者,在国内引起轰动,同时也令世界级巨头企业大感震惊。

  然而,所有这些对于海尔来说,已经不再感到是一种意外的兴奋和欣喜,因为在海尔20余年的自主创新与发展的道路上,每一次成功都是由于长期积累而使其内涵再度蜕变与升华的一个结果。

  中国造

  1984年,海尔还是一家濒临破产的小厂。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第一次引进冰箱技术时,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冰箱技术。

  1990年,海尔冰箱开始进军德国,但德国人对海尔冰箱哪里会信得过!于是,为了验证自己的品质,海尔人把冰箱揭掉商标,与同样揭掉商标的德国产品摆放在一起,进行全面质量检测,结果海尔一下子得了8个加号,得分最高,超过了德国利勃海尔。

  仅仅6年的时间,海尔就消化并吸收了2000余项国外冰箱生产技术,并将其转化为“海尔标准”,实现了海尔强大技术基础。引进的目的实现了,对于海尔而言,下一步就是如何实现自我技术创新。

  他们根据中国市场的需求,研制生产出第一台完全国产化的冰箱产品,此后便一发而不可收,国内第一台分体组合式冰箱、世界第一台无氟、节能、大冷冻力三合一的抗菌冰箱等等相继问世,使海尔技术创新步入新的台阶。于是,“海尔-中国造”响彻大江南北。

  1992年,海尔以自己的创新产品开始了出口。针对当时美国市场销售的小冰箱市场状况,海尔开发出的产品一出现便让人耳目一新,一举实现在美国200升以下的冰箱市场35%的份额。

  国门之内无名牌。这是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当时的警醒之言。他认为,要想成为世界名牌,必须在每个地方都成为本土化的国际化名牌。

  海尔进行“本土化的国际化名牌”实验是从最发达的美国开始的。1994年4月,海尔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生产基地奠基,年设计生产能力为50万台,在美国冰箱企业中排名第六。从此,标志着海尔集团第一个“三位一体本土化”的海外海尔诞生,即设计中心在洛杉矶、营销中心在纽约、生产中心在南卡罗来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