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大家都喜欢把存在于街边或社区的经营组合面较宽的小百货商店或只经营某种商品的小店称之为门市。文中阐述的门市均以人们的习惯为标准。
自出现一百多年来,门市这种零售商业形式得到了迅速发展,于20世纪中期达到顶峰。现如今,由于同行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超市、便利店的冲击,以及门市本身方面的一些原因,其渐渐地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有的已经被消费者冷落、抛弃。门市应该怎样做才能改变不吸引人的局面呢?下面,我就针对这个问题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以人为本
人是企业、社会发展的基础,门市的发展离不开“人”。如果一个门市能把尊重“人”、“以人为本”当作比追求利益更重要的事去做,其不吸引人的局面将会大有改观。这个“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前去购物的顾客,一是过往行人。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买东西从不去楼下的门市。事情是这样的:去年8月中旬,我到这个门市部买东西,当时,这个门市的主人正坐在门口的太阳伞下与几个人打麻将。我从牌摊边走过时,向他们微笑着说了一句“我买点东西”,但他们只顾打牌,没有一个人理我。我以为他们会马上就好,于是就在店里等。店内连个电扇都没有,又燥又热。等了两分钟,见他们还是无动于衷,就耐不住性子朝门口扔了一句:“给我取袋盐!”店主似是听见了我的声音,抬头说了一句“稍等一会。”又兴致勃勃地垒起长城来。我见他那么专注,就不忍心再打搅他,整理了一下心情,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出了店门。从此以后,就再也没进这家店买过东西。
我们在去门市买东西时,还不乏遇到过这样的现象:店主的小孩做了一些让他的父(母)觉得不好的事情,他父(母)就朝孩子叫嚷,训斥半天,你站也不是,走也不是,还得站在一旁陪笑;有的店主更过火,大概是由于事务繁忙的缘故,他们无暇顾及小孩的吃喝拉撒,竟让他的小孩站在门口,毫不张扬地在顾顾客面前“方便”,小孩是小孩,大人也是小孩?前不久,我在报纸上看到了这么一条新闻,一女状告一门市老板,理由是此老板让他的男孩当着这位女顾客的面“方便”,这位女顾客感觉受到了侮辱,于是提起了诉讼。
门市不尊重前去购物的顾客,就很难让这些消费者重复购买,所以门前自然也就冷冷清清了。
门市如果想吸引消费者或更多的消费者,在尊重购物的顾客的同时,还要尊重从门市门口过往的行人,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口碑,树立自己的形象,到时就不怕自己不吸引顾客,更不怕自己没有顾客。
我搬家以前住的那个地方,胡同口有家小商店,就卖一些糖、烟、酒、水果及一些常见的日用品,种类较多。店主是一个六十多岁的大爷,大概是由于年长的缘故吧,他非常乐善好施。遇到想买冰淇淋的过路人,他会给他们倒点茶解渴,口上还不住地说:“越吃冰淇淋越渴,相比较还是茶水解渴。”遇到大热天从门口过的人,特别是外地人,他都会喊他们到自己的太阳伞下凉快凉快,歇歇再走。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了解他的心意,他从未怪过他们。他经常对我说“现在的人都上当上怕了”。因为他常常不计个人得失,帮助别人,在我们那一片声誉很高,生意很红火,有的人甚至冒着雨从大老远跑到他这儿买东西,问及他们,都说“张老实在,人好,我们在他这儿买东西放心”。那些受过他特殊待遇的人如果有空,都会到他那儿做一会儿,聊聊家常,谈谈风土人情,我搬家后,还时常想起他。